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专利技术】污水处理方法及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7-6-19 17:25:0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 2016.12.31

  公开(公告)日 2017.05.31

  IPC分类号 C02F3/30; C02F9/14; C02F101/16; C02F101/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除氮并且除硝态氮效果较好的污水处理方法以及污水处理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操作:一、将待处理污水分流为第一水体和第二水体;二、将第一水体引入好氧除氮装置中进行目标包括除氨氮的第一除氮处理,然后从该好氧除氮装置引出含有经第一除氮处理产生的硝态氮的第三水体;三、分别将第二水体与第三水体引入并混合在厌氧除氮装置中进行目标包括除硝态氮的第二除氮处理,然后从该厌氧除氮装置引出经第二除氮处理后的第四水体。

  权利要求书

  1.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

  一、将待处理污水分流为第一水体和第二水体;

  二、将第一水体引入好氧除氮装置(300)中进行目标包括除氨氮的第一除氮处理,然后从该好氧除氮装置(300)引出含有经第一除氮处理产生的硝态氮的第三水体;

  三、分别将第二水体与第三水体引入并混合在厌氧除氮装置(400)中进行目标包括除硝态氮的第二除氮处理,然后从该厌氧除氮装置(400)引出经第二除氮处理后的第四水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操作:

  四、将所述第四水体引回好氧除氮装置(300);以及

  五、从好氧除氮装置(300)引出作为目标水体来源的第五水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好氧除氮装置(300)为好氧MBR装置,则操作二是从该好氧MBR装置的原水侧引出所述第三水体,操作四是将所述第四水体引回好氧MBR装置的原水侧,操作五是从好氧MBR装置的净水侧引出第五水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工艺,并将通过所述预处理工艺处理完成后的污水引出作为所述操作一中的待处理污水;该预处理工艺包括用于去除污水中固体杂质的第一预处理操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工艺,并将通过所述预处理工艺处理完成后的污水引出作为所述操作一中的待处理污水;该预处理工艺包括用于去除污水总磷的第二预处理操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处理操作至少通过化学除磷法去除污水中的总磷。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一中第一水体的流量与待处理污水流量之比为分流比,则所述分流比为50%-9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二中引出的第三水体的流量与第一水体的流量之比为回流比,则所述回流比为30%-10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操作一中待处理污水或第一水体的COD值高于250mg/L时,分流比为50%-60%;当待处理污水或第一水体的氨氮值低于25mg/L、总氮值低于60mg/L时,回流比为30%-60%。

  10.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待处理污水分流调控装置(700),所述分流调控装置(700)具有第一水体输出口和第二水体输出口;好氧MBR装置(310),所述好氧MBR装置(310)上设置有原水侧第一输入口、原水侧第二输入口、原水侧第一输出口和净水侧第一输出口;以及厌氧除氮装置(400),所述厌氧除氮装置(400)具有待处理水体第一输入口、待处理水体第二输入口和已处理水体第一输出口;其中,所述第一水体输出口与原水侧第一输入口连接,第二水体输出口与待处理水体第一输入口连接,原水侧第二输入口与已处理水体第一输出口连接,原水侧第一输出口与待处理水体第二输入口连接,并且,原水侧第一输出口与待处理水体第二输入口之间形成的引流通道上还设置有流量调节装置。

  说明书

  污水处理方法及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普遍采用厌氧、好氧、缺氧、好氧的处理流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1423294A所公开的污水处理方法即属于此类方法。

  该类方法处理后的目标水体一般能够达到COD≤50mg/L、BOD5≤10mg/L、氨氮≤5(8)mg/L、总氮≤15mg/L、总磷≤0.5mg/L、SS≤15mg/L的排放标准;但是,目标水体中总氮和总磷的浓度一般较为接近排放标准所规定的上限;并且,目标水体中的总氮一般多为硝态氮。

  尽管因上述方法能够达到排放标准而使本领域较为忽视对显著改善总氮、总磷去除效果的技术方案的研究,但本申请的发明人还是意识到开发效果更好的污水处理技术的重要性,以满足提高污染物排放指标的现实紧迫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除氮并且除硝态氮效果较好的污水处理方法以及污水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操作:

  一、将待处理污水分流为第一水体和第二水体;

  二、将第一水体引入好氧除氮装置中进行目标包括除氨氮的第一除氮处理,然后从该好氧除氮装置引出含有经第一除氮处理产生的硝态氮的第三水体;

  三、分别将第二水体与第三水体引入并混合在厌氧除氮装置中进行目标包括除硝态氮的第二除氮处理,然后从该厌氧除氮装置引出经第二除氮处理后的第四水体。

  上述方法的技术构思源于发明人对背景技术中描述的现有污水处理方法除氮效果欠佳的原因的具体分析和基于分析结论所作出的有针对性的技术创新。

  由于排放标准对于目标水体中总氮和氨氮的浓度均有要求,对于采用厌氧、好氧、缺氧、好氧的处理流程或与其类似的处理流程的污水处理方法,氨氮主要在前端的好氧段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而得以去除;总氮(包括硝态氮)则主要在该好氧段后续的缺氧段通过反硝化作用去除。反硝化作用的原理在于:通过反硝化菌在溶解氧浓度极低或缺氧情况下利用硝酸盐中氮作为电子受体,氧化有机物,从而将硝酸盐中的氮还原成氮气。因此,反硝化作用需要一定浓度的COD作为反硝化反应的碳源。然而,由于缺氧段之前的厌氧段和好氧段已经消耗了污水中大量的COD,导致缺氧段因缺少碳源进而影响了反硝化效果,因此,采用厌氧、好氧、缺氧、好氧的处理流程或与其类似的处理流程的污水处理方法往往对总氮的去除效果欠佳。

  本发明的上述污水处理方法首先将待处理污水分流为第一水体和第二水体,然后将第一水体引入好氧除氮装置中进行目标包括除氨氮的第一除氮处理,在好氧条件下氨氮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而得以去除,同时第一水体中的大量COD被氧化去除;此后,第三水体进入厌氧除氮装置中,此外,进入厌氧除氮装置中的还有从待处理污水中分流出的第二水体。由于第二水体来源于待处理污水并保留了较高浓度的COD,故第二水体与第三水体混合后的COD浓度高于第三水体的COD浓度,因此,在进行目标包括除硝态氮的第二除氮处理时碳源得到更好的保障,通过反硝化作用可有效的去除水中的硝态氮。

  本发明的上述污水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操作:四、将所述第四水体引回好氧除氮装置;以及五、从好氧除氮装置引出作为目标水体来源的第五水体。由此,第五水体中氨氮和总氮的浓度均可得以到更有效的控制。

  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

  待处理污水分流调控装置,所述待处理污水分流调控装置具有第一水体输出口和第二水体输出口;

  好氧MBR装置,所述好氧MBR装置上设置有原水侧第一输入口、原水侧第二输入口、原水侧第一输出口和净水侧第一输出口;以及

  厌氧除氮装置,所述厌氧除氮装置具有待处理水体第一输入口、待处理水体第二输入口和已处理水体第一输出口;

  其中,所述第一水体输出口与原水侧第一输入口连接,第二水体输出口与待处理水体第一输入口连接,原水侧第二输入口与已处理水体第一输出口连接,原水侧第一输出口与待处理水体第二输入口连接,并且,原水侧第一输出口与待处理水体第二输入口之间形成的引流通道上还设置有流量调节装置。

  上述系统运行时,待处理污水在分流调控装置的控制下分流为第一水体和第二水体并分别以被调节的目标流量从第一水体输出口和第二水体输出口流出;第一水体而后从原水侧第一输入口进入好氧MBR装置的原水侧(即过滤膜的待过滤液体一侧),在好氧条件下对COD、BOD和氨氮进行有效去除,其中氨氮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得以去除;从好氧MBR装置的原水侧第一输出口流出的第三水体以被调节的目标流量从待处理水体第二输入口进入厌氧除氮装置中,此外,进入厌氧除氮装置中的还有从待处理水体第一输入口流入的第二水体,由于第二水体来源于待处理污水并保留了较高浓度的COD,故第二水体与第三水体混合后的COD浓度高于第三水体的COD浓度,由于碳源得到更好的保障,因此,在厌氧除氮装置中可通过反硝化作用有效的去除水中的硝态氮;从已处理水体第一输出口流出的第四水体通过原水侧第二输入口回到好氧MBR装置的原水侧,好氧MBR装置的原水侧的污水经过好氧MBR装置的处理后,最后从好氧MBR装置的净水侧(即过滤膜的已过滤液体一侧)的净水侧第一输出口流出作为目标水体来源的第五水体。

  通过上述系统产生的第五水体中氨氮和总氮的浓度均可得以到有效的控制。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