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专利技术】一种高效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7-10-8 9:24:0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04.28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通的预处理构筑物、生物池、膜池以及消毒池;所述生物池中,按照污水的流向依次设有厌氧区、缺氧区以及好氧区;所述膜池包括膜池墙体,膜池墙体内依次设有膜池好氧区、膜区和污泥回流区,所述膜池好氧区以及膜区之间通过第一隔墙分隔;所述膜区和污泥回流区通过第二隔墙分隔;位于膜池好氧区的膜池墙体上设有进水管;且膜池好氧区内设有若干组微孔曝气装置;所述膜区设有若干组膜单元;相邻两组膜单元之间通过墙体隔离。本发明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在现状污水处理厂改造完成,在不新增占地、不停产的情况下实现出水水质提高和处理能力扩大1倍,污水处理效率提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通的预处理构筑物、生物池、膜池以及消毒池;

  所述生物池中,按照污水的流向依次设有厌氧区、缺氧区以及好氧区;

  所述膜池包括膜池墙体(8),膜池墙体(8)内依次设有膜池好氧区(1)、膜区(2)和污泥回流区(3),所述膜池好氧区(1)以及膜区(2)之间通过第一隔墙(7)分隔;所述膜区(2)和污泥回流区(3)通过第二隔墙(11)分隔;

  位于膜池好氧区(1)的膜池墙体(8)上设有进水管(5);且膜池好氧区(1)内设有若干组微孔曝气装置(4);

  所述膜区(2)设有若干组膜单元(21);相邻两组膜单元(21)之间通过墙体隔离;

  位于污泥回流区(3)的膜池墙体(8)上设有污泥回流管(31)以及剩余污泥管(32);

  所述膜池的污泥回流区(3)设有污泥回流泵回流到生物池的好氧区;所述生物池的好氧区设有污泥泵回流到生物池的缺氧区;且所述生物池的缺氧区也设有污泥回流泵回流到生物池的厌氧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构筑物按照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设有粗格栅(107)、细格栅(108)、沉砂池(109)以及膜格栅(1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池共有两个,分别是第一生物池(105)和第二生物池(106)两者分别与预处理构筑物通过管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池共有四个,其中两个均与一个生物池连通;另外两个均与另一个生物池连通;且四个膜池均与消毒池(110)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池的厌氧区通过墙体被分为两部分,墙体与水流方向垂直,按照水流方向分别为第一厌氧区(111)和第二厌氧区(112);且第一厌氧区(111)的侧壁上设有生物池进水管(121);第二厌氧区(112)内设有廊道隔墙(120);且廊道隔墙(120)设置方向均与水流方向相同;且在第二厌氧区(112)的侧壁设有与缺氧区连通的过水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池的缺氧区按照水流方向包括第一缺氧区(113)、第二缺氧区(114)以及第三缺氧区(115);且第一缺氧区(113)与第二厌氧区(112)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缺氧区(114)与第三缺氧区(115)均与第一缺氧区(113)垂直设置;且第一缺氧区(113)与第三缺氧区(115)内均设有廊道隔墙(120);在第二厌氧区(112)的侧壁设有与第一缺氧区(113)连通的过水孔;在第二缺氧区(114)的侧壁设有与第二缺氧区(113)连通的过水孔;在第三缺氧区(115)的侧壁设有与第二缺氧区(114)连通的过水孔,且该过水孔设置在远离第二缺氧区(113)的一端;

  所述生物池的好氧区按照水流方向包括第一好氧区(116)、第二好氧区(117)以及第三好氧区(118),且均与第三缺氧区(115)平行设置;第一好氧区(116)的侧壁设有与第三缺氧区(115)连通的过水孔,且该过水孔设置在远离第二缺氧区(113)的一端;第二好氧区(117)的侧壁设有与第一好氧区(116)连通的过水孔,且该过水孔设置在靠近第二缺氧区(113)的一端;第三好氧区(118)的侧壁设有与第二好氧区(117)连通的过水孔,且该过水孔设置在远离第二缺氧区(113)的一端;所述第三好氧区(118)设有生物池出水管。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单元(21)包括两组膜装置(211);两组膜装置(211)之间通过第三隔墙(12)隔开,使每组膜装置(211)位于独立的空间内,且每组膜装置(211)所对应的第一隔墙(7)以及第二隔墙(11)上分别设有进水口(22)以及出水口(23);优选的,每组膜装置(211)包括7个膜架;

  所述第三隔墙(12)的上方设有管廊(121),从每组膜装置(211)引出的产水管(28)和气管分别与管廊(121)内产水管(28)和气管连通;且管廊(121)内的产水管和气管均延伸至膜设备间;

  所述第三隔墙(12)上设有通孔(26),该通孔(26)贯通相邻两组膜装置所在的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膜装置(211)对应的进水口(22)处均设有进水挡板(27);且进水口(22)处设有进水闸门(24);出水口(23)处设有出水闸门(25);所述进水挡板(27)位于膜装置(211)所在空间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池墙体(8)围成圆柱体;且位于两端的膜单元(21)与膜池墙体(8)之间的空隙用混凝土(9)浇筑;

  所述膜区(2)共设置六组膜单元(21),且中间四组膜单元(21)相对于两端的膜单元(21)向污泥回流区(3)凸出。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池好氧区(1)靠中间的位置设有第四隔墙(10),且第四隔墙(10)的两端与膜池墙体(8)之间存在间隔;

  所述膜区(2)还设有放空管和补水管,所述放空管与膜单元(21)连通;所述补水管与膜单元(21)连通;且所述膜单元(21)内设有若干集水坑。

  说明书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水资源问题是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它严重影响着环境,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现阶段,大量的污水外排,给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工作造成较大的负担,急需要进行改进,以满足更大的需求。

  目前,污水的水处理工艺大部分仍采用常规的处理,其中包括预处理、生物池、膜池、消毒等程序,其中膜池是较为重要的一环,如何设置各程序的构筑物,使其在原有构筑物大小下,提供水处理效率,是当前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充分利用现状建构筑物,使构筑物的布局合理,提高水处理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通的预处理构筑物、生物池、膜池以及消毒池;

  所述生物池中,按照污水的流向依次设有厌氧区、缺氧区以及好氧区;

  所述膜池包括膜池墙体,膜池墙体内依次设有膜池好氧区、膜区和污泥回流区,所述膜池好氧区以及膜区之间通过第一隔墙分隔;所述膜区和污泥回流区通过第二隔墙分隔;膜池均由原有圆形沉淀池改造而成。

  位于膜池好氧区的膜池墙体上设有进水管;且膜池好氧区内设有若干组微孔曝气装置;

  所述膜区设有若干组膜单元;相邻两组膜单元之间通过墙体隔离;

  位于污泥回流区的膜池墙体上设有污泥回流管以及剩余污泥管;

  所述膜池的污泥回流区设有污泥回流泵回流到生物池的好氧区;且所述生物池的好氧区设有污泥泵回流到生物池的缺氧区;且所述生物池的缺氧区也设有污泥回流泵回流到生物池的厌氧区。

  进一步,所述预处理构筑物按照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设有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以及膜格栅。

  进一步,所述生物池共有两个,分别是第一生物池和第二生物池两者分别与预处理构筑物通过管道连通。

  进一步,所述膜池共有四个,其中两个均与一个生物池连通;另外两个均与另一个生物池连通;且四个膜池均与消毒池连通。

  进一步,所述生物池的厌氧区通过墙体被分为两部分,墙体与水流方向垂直,按照水流方向分别为第一厌氧区和第二厌氧区;且第一厌氧区的侧壁上设有生物池进水管;第二厌氧区内设有廊道隔墙;且廊道隔墙设置方向均与水流方向相同;且在第二厌氧区的侧壁设有与缺氧区连通的过水孔区。

  进一步,所述生物池的缺氧区按照水流方向包括第一缺氧区、第二缺氧区以及第三缺氧区;且第一缺氧区与第二厌氧区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缺氧区与第三缺氧区均与第一缺氧区垂直设置;且第一缺氧区与第三缺氧区内均设有廊道隔墙;在第二厌氧区的侧壁设有与第一缺氧区连通的过水孔;在第二缺氧区的侧壁设有与第二缺氧区连通的过水孔;在第三缺氧区的侧壁设有与第二缺氧区连通的过水孔,且该过水孔设置在远离第二缺氧区的一端;

  所述生物池的好氧区按照水流方向包括第一好氧区、第二好氧区以及第三好氧区,且均与第三缺氧区平行设置;第一好氧区的侧壁设有与第三缺氧区连通的过水孔,且该过水孔设置在远离第二缺氧区的一端;第二好氧区的侧壁设有与第一好氧区连通的过水孔,且该过水孔设置在靠近第二缺氧区的一端;第三好氧区的侧壁设有与第二好氧区连通的过水孔,且该过水孔设置在远离第二缺氧区的一端。所述第三好氧区设有生物池出水管。

  进一步,所述膜单元包括两组膜装置,两组膜装置之间通过第三隔墙隔开,使每组膜装置位于独立的空间内,且每组膜装置所对应的第一隔墙以及第二隔墙上分别设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优选的,每组膜装置设有5~8个膜架。

  所述第三隔墙的上方设有管廊,从每组膜装置引出的产水管和气管分别与管廊内产水管和气管连通;且管廊内的产水管和气管均延伸至膜设备间;

  所述第三隔墙上设有通孔,该通孔贯通相邻两组膜装置所在的空间。

  进一步,每组膜装置对应的进水口处均设有进水挡板;且进水口处设有进水闸门;出水口处设有出水闸门;

  所述进水挡板位于膜装置所在空间内。

  进一步,所述膜池墙体围成圆柱体;且位于两端的膜单元与膜池墙体之间的空隙用混凝土浇筑;

  所述膜区共设置六组膜单元,且中间四组膜单元相对于两端的膜单元向污泥回流区凸出。

  进一步,所述好氧区靠中间的位置设有第四隔墙,且第四隔墙的两端与膜池墙体间存在间隔;

  所述膜区还设有放空管和补水管,所述放空管与膜单元连通;所述补水管与膜单元连通;且所述膜单元内设有若干集水坑。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构筑物结构设计合理,相互之间充分配合,充分利用空间,活性污泥在膜池自身系统内达到较高的利用率。

  (2)本发明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膜池,将膜装置进行分离,避免膜装置之间的相互污染,减少运行成本。

  (3)本发明所述的结构是在原有污水处理系统上进行改进的,首先膜池是在原有的圆形沉淀池池体下进行改建,没有新增占地,且无需将原有池体拆除重建,充分利用各个空间,且节省了改建成本以及施工时间;且解决了现有技术改造中布水不均,膜的污染程度不同等不能实现的问题。

  (4)本发明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在对预处理构筑物、膜池和生物池等结构改进的基础上,解决了现有生物池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使污水处理由原来的10万吨/天,提高到20万吨/天;在不新增生物池容积的情况下,生物池的处理规模由原来的10万吨/天,提高到20万吨/天;污水处理效率提高了一倍;同时提高了出水水质,由原《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污排放标准》中的一级B标准提升至地表水Ⅳ类标准。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