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污水沉淀过滤池

发布时间:2018-5-15 13:14:28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4.03.17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IPC分类号C02F9/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包括池体,在所述池体的中心向外依次布置有混凝反应区、絮凝区和沉淀过滤区,所述混凝反应区和所述沉淀过滤区均为底面密封的环状单元处理区,所述絮凝区为底面敞口的环状单元处理区,所述絮凝区套设在所述混凝反应区的四周外侧,所述沉淀过滤区套设在所述絮凝区的四周外侧,所述混凝反应区的下部导通设置有一用于导入待处理污水的进水管,所述混凝反应区的上部与所述絮凝区的上部导通连接,所述絮凝区的下部与所述沉淀过滤区导通连接,所述沉淀过滤区的上部绕设有环形纤维过滤槽。本发明实现了整个沉淀过滤系统合理布置、占地面积小、水头损失小、水池有效处理容积高、便于运行管理并经济有效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池体的中心向外依 次布置有混凝反应区、絮凝区和沉淀过滤区,所述混凝反应区和所述沉淀 过滤区均为底面密封的环状单元处理区,所述絮凝区为底面敞口的环状单 元处理区,所述絮凝区套设在所述混凝反应区的四周外侧,所述沉淀过滤 区套设在所述絮凝区的四周外侧,所述混凝反应区的下部导通设置有一用 于导入待处理污水的进水管,所述混凝反应区的上部与所述絮凝区的上部 导通连接,所述絮凝区的下部与所述沉淀过滤区导通连接,所述沉淀过滤 区的上部绕设有用于对所述沉淀过滤区的出水进行过滤的环形纤维过滤 槽;所述污水沉淀过滤池还包括用于池底污泥收集、水面浮渣清除、环形 纤维过滤槽反冲洗和污泥回流的刮泥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沉淀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机包括转动 轴、刮泥板、撇渣板、真空泵、滤布反冲洗吸头和污泥气提回流管,所述 转动轴插设在所述池体的中心处,所述刮泥板连接在所述转动轴的下部, 所述撇渣板连接在所述转动轴的上部,所述污泥气提回流管和所述真空泵 均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污泥气提回流管一端导通连接在所述沉淀过 滤区的底部,另一端导通连接在所述絮凝区上,所述污泥气提回流管与所 述真空泵连接,用于将所述沉淀过滤区底部的污泥提升回流至所述絮凝区 内,所述滤布反冲洗吸头面向所述环形纤维过滤槽设置,所述滤布反冲洗 吸头与所述真空泵连接,用于对所述环形纤维过滤槽进行真空抽吸反冲洗, 所述刮泥板、撇渣板、污泥气提回流管、真空泵和滤布反冲洗吸头均随所 述转动轴做圆周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沉淀过滤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絮凝区的上部 朝内形成有布水槽,所述污泥气提回流管导出污泥至所述布水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沉淀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的上部 外周侧绕设有一环形的出水槽,所述环形纤维过滤槽通过管道将过滤后的 水导通连接至所述出水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沉淀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过滤区 中部布置有由多根斜管并排形成的孔板。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沉淀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为圆形 池体,所述混凝反应区、絮凝区和沉淀过滤区均为圆环状单元处理区,所 述池体、混凝反应区、絮凝区和沉淀过滤区为同心布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沉淀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纤维过滤槽 呈圆环形,所述环形纤维过滤槽四周内侧壁上覆盖有纤维滤布,污水由槽 外透过所述纤维滤布进入槽内进行过滤后排出。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沉淀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的外侧 设置有一排泥井,所述沉淀过滤区的底部设置有污泥管,所述污泥管导出 污泥至所述排泥井内。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沉淀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反应区 的下部延伸出所述絮凝区的底面,并在所述混凝反应区延伸出所述絮凝区 底面的部分绕设有布水挡板。

  说明书

  污水沉淀过滤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土木工程和环境保护工程所涉及的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 及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的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要求的提高,大多新建污水处理厂都要达 到一级A的排放标准,许多已建的污水处理厂也要升级改造,达到一级A的排 放标准,因此在设计建设过程中都涉及污水深度处理设施,目前,污水深度处 理通常采用对二次沉淀池的出水经加药混凝沉淀并过滤后,进一步去除污水中 的悬浮物、磷等污染物,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后排放。

  现有技术中的污水深度处理混凝沉淀过滤系统主要由混凝沉淀池和滤池 等组成。其中,混凝沉淀池通常有加药混合区、絮凝区、沉淀区、刮泥机、污 泥回流系统等,是通过投加混凝剂与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充分混合接触并进 而将其泥水分离的场所。加药混合区、絮凝区的作用是使混凝剂与有机污染物 质充分混合接触,形成絮状颗粒;沉淀区的作用是使泥水分离,处理后污水通 过出水堰排出;刮泥机的作用是使沉淀的污泥有效的排出;污泥回流系统的作 用是使部分排出的污泥回流到反应区,提高污泥混合接触的效果。滤池常用是 滤布滤池和砂滤池,由于滤布滤池占地面积小、水头损失少,应用较多。滤布 滤池由滤布盘和反冲洗系统组成,滤布盘的作用是对污水进行过滤,反冲洗系 统的作用是清除滤布上的残留物,保持滤布的清洁。经过加药混凝沉淀过滤系 统处理后污水中SS、P等污染物质均能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在传统的污水混凝沉淀过滤系统中,混凝沉淀和过滤是处在2个不同的构 筑物,各池内部及之间的管渠或孔口连接产生的水头损失一般会在2米以上, 使污水处理厂总水头损失增加很多,特别是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工程 中,由于原有尾水排放预留水头不多,往往需要2次提升。

  在常规的污水混凝沉淀池中,需要将排出的部分污泥经泵回流至絮凝区, 以提高池内污泥浓度,保证污泥沉淀效果,出水堰要有一定的自由跌落高度, 防止后续处理或排放影响沉淀效果。

  在常规的滤布滤池中,过滤方式分外进内出和内进外出2种,滤布反冲洗 相应采用真空抽吸和水力冲洗两种,真空抽吸由于吸头外缘和滤布的密封较难 处理,造成反冲洗耗水量较大,水力冲洗要求在冲洗时暂停被冲洗部分的过滤, 降低了过滤有效面积。

  以上几种情况会造成污水处理成本增加,需要有一定的占地面积,特别在 现有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中,对一些用地紧张、尾水排放预留水头不多的项目, 传统的污水混凝沉淀过滤系统较难适应。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实现占地面积 小、水头损失小、水池有效处理容积高以及便于运行管理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实现占地 面积小、水头损失小、水池有效处理容积高以及便于运行管理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包括池体,在所述 池体的中心向外依次布置有混凝反应区、絮凝区和沉淀过滤区,所述混凝反应 区和所述沉淀过滤区均为底面密封的环状单元处理区,所述絮凝区为底面敞口 的环状单元处理区,所述絮凝区套设在所述混凝反应区的四周外侧,所述沉淀 过滤区套设在所述絮凝区的四周外侧,所述混凝反应区的下部导通设置有一用 于导入待处理污水的进水管,所述混凝反应区的上部与所述絮凝区的上部导通 连接,所述絮凝区的下部与所述沉淀过滤区导通连接,所述沉淀过滤区的上部 绕设有用于对所述沉淀过滤区的出水进行过滤的环形纤维过滤槽;所述污水沉 淀过滤池还包括用于池底污泥收集、水面浮渣清除、环形纤维过滤槽反冲洗和 污泥回流的刮泥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刮泥机包括转动轴、刮泥板、撇渣板、真 空泵、滤布反冲洗吸头和污泥气提回流管,所述转动轴插设在所述池体的中心 处,所述刮泥板连接在所述转动轴的下部,所述撇渣板连接在所述转动轴的上 部,所述污泥气提回流管和所述真空泵均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污泥气提 回流管一端导通连接在所述沉淀过滤区的底部,另一端导通连接在所述絮凝区 上,所述污泥气提回流管与所述真空泵连接,用于将所述沉淀过滤区底部的污 泥提升回流至所述絮凝区内,所述滤布反冲洗吸头面向所述环形纤维过滤槽设 置,所述滤布反冲洗吸头与所述真空泵连接,用于对所述环形纤维过滤槽进行 真空抽吸反冲洗,所述刮泥板、撇渣板、污泥气提回流管、真空泵和滤布反冲 洗吸头均随所述转动轴做圆周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絮凝区的上部朝内形成有布水槽,所述 污泥气提回流管导出污泥至所述布水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池体的上部外周侧绕设有一环形的出水 槽,所述环形纤维过滤槽通过管道将过滤后的水导通连接至所述出水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沉淀过滤区中部布置有由多根斜管并排形 成的孔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池体为圆形池体,所述混凝反应区、絮凝 区和沉淀过滤区均为圆环状单元处理区,所述池体、混凝反应区、絮凝区和沉 淀过滤区为同心布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纤维过滤槽呈圆环形,所述环形纤维 过滤槽四周内侧壁上覆盖有纤维滤布,污水由槽外透过所述纤维滤布进入槽内 进行过滤后排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池体的外侧设置有一排泥井,所述沉淀过 滤区的底部设置有污泥管,所述污泥管导出污泥至所述排泥井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凝反应区的下部延伸出所述絮凝区的底 面,并在所述混凝反应区延伸出所述絮凝区底面的部分绕设有布水挡板。

  本发明的污水沉淀过滤池解决传统污水沉淀过滤系统由于处理构筑物多、 水头损失大造成的用地多、运行费用高的问题,实现整个沉淀过滤系统合理布 置、占地面积小、水头损失小、水池有效处理容积高、便于运行管理并经济有 效的发明目的,具体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体现了池型布置与污水处理水力流程相结合的技术特点。混 凝沉淀过滤各处理单元的容积、流速等要求不同,通过依据水力流程合理布置 混凝沉淀过滤各处理单元的位置和形状,使池内水力流畅,布水均匀,提高了 水池有效处理容积。

  (2)本发明体现了污水处理系统一体化的技术特点。通过将环形纤维过 滤槽布置在沉淀过滤区上部的清水层中,使泥水重力分离和滤布过滤有机的结 合在一起,改变了沉淀和过滤分在不同构筑物的污水处理传统方式,既解决了 滤布滤池需底部排泥的问题,又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水头损失,节约了用地。

  (3)本发明体现了污水处理工艺要便于运行管理的技术特点。采用了真 空抽吸反冲洗方式,避免了冲洗过程对沉淀的影响,实现了环形纤维过滤槽连 续高效的运行。在池内设置污泥气提回流管,改进了污泥回流方法,实现污泥 在池内回流。

  (4)本发明体现了现代污水处理工艺与设备技术进步相结合的技术特点。 混凝沉淀过滤池的工艺特点可以利用刮泥机易于实现污泥收集、滤布反冲洗、 污泥回流等保证污水处理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所需功能。

  (5)本发明降低了水头损失并节约了用地,出水SS﹤10mg/l,有效解决 了污水升级改造中经常出现的二次提升和用地紧张的问题,降低了运行费用和 工程投资。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 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