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榆树市“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

发布时间:2012-5-4 11:46:1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把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为推动全市开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低炭、污染物零排放,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的意义和目的
    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打破企业间单向线性生产方式,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的物质循环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一)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
    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减轻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大幅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是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的有力措施,有利于推动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有利于解决区域性与结构性环境污染问题。只有紧紧围绕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以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为切入点,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才能进一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改善全市环境质量。
    (二)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目的
    我市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的目的是,根据全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目标,针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的矛盾,将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的理论与市情具体实践相结合,把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同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结合起来,努力探索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方面的创新机制,特别是通过在企业层面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降低材料消耗,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经济高速增长和原材料、能源的供给不足的矛盾,使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同经济发展取得双赢,开拓出一条有特色的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之路。
    二、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加快发展、为民谋利、和谐稳定”主题,坚持“一个中心、四大基地”发展战略不动摇,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废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健全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坚持走工业化道路,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的新机制,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全面推进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切实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技术进步,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   
    1、成本效益原则:要求在发展经济、利用自然资源方面要尽可能做到“有效”,而非“最大”;提倡节约、要达标排放;提倡集约经营,反对粗放经营;提倡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消耗可耗竭性的资源。
    2、生态效率原则:一是在资源投入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二是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
    3、环境友好原则:支持污染预防和“零排放”,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我市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
    4、减量化原则:要求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即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满足既定的生产或消费需求,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做到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中,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品重量轻型化,产品包装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在生活中,减少人们对物品的过度需求,从而达到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的。
    5、再利用原则:要求产品和包装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在生产中,要求制造商使用标准尺寸进行设计,以便于更换部件而不必更换整个产品,同时鼓励发展再制造产业;在生活中,鼓励人们购买能够重复使用的物品、饮料瓶和包装物。
    6、节能减排原则:要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单纯依靠外延发展,忽视挖潜改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和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协调统一。
    (三)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目标和任务
    1、发展目标
    到2015年,建成50个符合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要求的重点企业,继续推进长春五棵树经济开发区、榆树环城工业集中区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建设;推进绿色消费,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市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废物最终处置量明显减少,初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榆树。使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在推进吉林省北部区域性中等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15年,每万元GDP能耗由2009年的4.68下降4.25 ;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65% ,烟尘排放点源,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率达达85%;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8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70%;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从新污染源控制和老污染治理两个方面入手,做好城市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到2015年,全市污水排放量控制在1000万吨/年,COD排放量控制在1600吨/年,NH3—N排放量控制在500吨/年,石油类排放量控制在50吨/年,挥发酚排放量控制在10吨/年。
    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目标。宏观节能量指标:到2015年每万元GDP(1990年不变价,下同)能耗由2009年的4.68吨标准煤下降到4.25吨标准煤,2010年—2015年年均节能率为1.2%,形成的节能能力为3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万吨。
    2、主要任务
    (1)依靠科技进步和先进适用技术,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对工业、农业、建筑、商贸等行业能源、原材料、水资源消耗管理,在生产、建设
    流通和消费和领域大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节约各种资源,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引导和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生产和管理,减少或避免废弃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转变;积极发展环保产业,注重开发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技术与装备,为资源高效利用、循环经济与节能提供技术保障。
    (3)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业废渣资源化利用,木材节约代用,农业废物综合利用以及以提高专业化、规模化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项目。
    (4)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限制和淘汰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改造已建成的开发区、引导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发挥产业集聚和生态工业效应,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条。
    三、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重点领域
    (一)循环经济与节能型企业
    在企业层面,以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物质良性循环、经济持续增长和环境最佳保护为目标,将农业、工业、建筑、商贸等行业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选择30个典型企业,根据生态效率理念,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等措施进行单个企业的试点,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经济效益的最优化和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
    (1)在企业内部推行循环经济模式。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探索企业层面的集约型增长模式。重点开发和完善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的技术和工艺,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多层次利用。
    (2)在大中型企业中,引入关键联接技术,开展物流、能流的梯级利用,开发利用企业的废弃资源,形成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生态链。在相关企业间推行循环经济模式。企业在提供产品的同时,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以及废弃物、提供给相关企业作为再生产的原料,使各企业间形成梯次开发的良好格局,形成无弃物生产的企业群体。实现纵向闭合、横向共生、内外协调、资源共享。
    (二)构建循环经济型、节能减排型工业园区
    按照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的要求,对五棵树经济开发区、环城工业集中区进行分类指导,建设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示范区或园区,提升现有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的档次和竞争力。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在企业间形成共生关系。
    (1)改造现有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在现有园区内进行生态经济结构重组,引进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理念,采用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设计思想,统筹规划,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物质能源交替使用、节能减排、综合利用的原则,构建生态经济产业链条,同时对污染进行集中处理,实现企业之间与上下游产品之间的有机链接,使产品生命周期中资源消耗最少、废物产生最小、易于拆卸回收,由此优化产品结构、合理构建和完善产品链,从而提高资源效率,降低环境污染,为园区寻找新的增长点,提高园区层次,促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2)建设实施好示范园区。对进入的企业要提出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废物排放综合控制要求,围绕主导产业的扩散和延伸相关产业产品,构建生态产业链和产业群,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作生态效应,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提高资源产出效率。
    (3)高起点规划建设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把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同发展全市经济结合起来,要按照循环经济思路和工业生态学理论,引进关键链接项目,坚持高起点规划、高科技含量、高效益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换代,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拉高经济效益和环境。
    (4)开展农业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试点。大力推进农产品的清洁生产,以生产要素为纽带,选择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区域(实体)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其中:一家一户型试点的重点是,建立沼气—家用能源—有机肥—生态农业等生态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基地型试点的重点是,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实现生态农业商品的成片开发,提高土地产出率。生态环境保护型试点的重点是,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
    (三)突出重点产业
    规划在全市农业、工业、建筑、商贸等4个行业,开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重点建设。
    (1)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废弃物利用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促进企业间、产业间循环和区域间循环。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循环和利用,逐步降低农业的各类污染。重点发展以玉米秸杆、畜牧业为核心的农业循环经济。
    (2)工业。采用先进技术,加快技术改造步伐,进一步降低能耗、水耗水平。提高能源、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
    (3)建筑。开展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采用节能门窗、空心砖等。加快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的利用。
    (4)商贸。推广高效节能电冰箱、空调器、电视机、洗衣机、电脑等电器,实施能效标准和标识,规范节能产品市场。
    (三)全面推进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
    1、开发和利用新型能源。
    积极稳步调整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煤炭燃烧技术,推进风能和太阳能等现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清洁煤燃烧工程,应积极配合工业园区的建设,实施集中供热,分阶段加速改造中小型锅炉。推进清洁煤燃烧技术,加大烟气脱硫实施力度,改善大气质量。
    2、节水工程。将城市节水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统一管理,确保水的供求平衡上。优化城市结构,促进企业清洁生产。科学合理制定水价,利用经济杠杆节约用水。大力推广市政设施中水回用系统,用于城市绿地喷洒和景观用水。
    3、废旧资源的回收利用。以废旧轮胎、废旧塑料、废金属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1)报废汽车回收利用。完善报废汽车回收和拆解行业的管理,运用市场手段和法律手段,解决报废汽车回收和拆解行业存在的问题。建立与现代大规模汽车生产相适应的汽车回收和拆解体系,并与其它地区形成网络。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建立报废零配件的处理、销售体系,适当提高报废汽车的收购价。建立有效的零配件再生利用体系,建立相应的检验标准,对再生零配件进行分类处理。
    (2)废旧塑料制品回收。通过价格的政策引导,对废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加强联合与合作,拓宽具有我市特色的多元化塑料制品回收渠道。开辟利用废旧塑料生产井座、井盖及汽油等资源化途径,加强废旧塑料制品回收的分类指导。
    (四)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节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还缺乏充分了解和认识,企业自主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的意识有待增强。一些部门只重视和强调经济增长,往往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对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的认识不足。
    二是缺乏有效的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激励政策,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在很多方面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需要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目前在财税政策上对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节能设备研制和应用以及节能奖励等方面,支持的力度不够,没有建立有效的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激励机制。
    三是科技创新不足,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所需要的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多数企业融资困难,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难。
    四是企业内部循环和企业之间的产业链没完全形成,各产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相互配套的关系比较松散,企业内部循环发展模式、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内的产业链模式仅处于探索阶段。 
    四、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的组织和领导,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增强紧迫性和责任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开展。由发改局牵头会同环保局等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推进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有关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动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发展。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2、开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示范试点。由发改局会同环保局等有关部门,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探索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的有效模式。通过试点,提出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的重大技术和项目领域,进一步完善促进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
    3、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全市人民对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的认识。各部门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逐步提高发展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重大意义的认识,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要组织开展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知识培训,增强意识,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
    (二)坚持依法推进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发展
    加大依法监督管理的力度。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工作集中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节能、节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引导企业树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识,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榆树市人民政府)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