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南阳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发布时间:2013-2-1 9:39:4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为推进我市“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事业的科学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环境保护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环境形势
(一)“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完成情况
“十一五”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环境保护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结构调整力度、严格环境执法监管、突出环境综合整治、完善环保体制机制等措施,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圆满完成,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农村环境保护逐步加强,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得到保障,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十一五” 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完成。

专栏1      南阳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十一五”

目标任务

2010 年完成情况

1

城市集中 式 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98%

100%

2

地表水省控 白河新甸铺、唐河梅湾水质达标率

【注 1 】

≥ 80 %

白河新甸铺COD:100 % 、氨氮:89%;

唐河梅湾COD:98.1 % 、氨氮:98.1%

3

市控 主要河流 好于 Ⅲ 类水质的比例

≥ 60 %

60.6%

4

市辖中心 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平均值

≥292天

321 天

5

辐射环境水平

保持 在天然本底涨落 水平

保持在天然 本底 涨落水平

6

全 市 主要污染物COD排放总量【注 2 】

6.51万吨

( 削减 21.4 % )

6.15万吨

( 削减 25.72 % )

全 市 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6.5万吨

( 削减 12.6 %

6.04万吨

( 削减 18.55 % )

【注1】:按照主要因子化学需氧量、氨氮评价。【注2】工业源和生活源排放总量。

1、圆满完成总量减排任务

强力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监管减排各项措施的落实,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十一五”期间,对285家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对31家企业进行停产治理,对17家企业进行深度治理;先后建成燃煤电厂脱硫设施255万千瓦,建成1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污水管网287.3公里,年处理污水能力27.75万m3,年COD减排能力2.4万吨;全市11个县市全部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已建1座日处理医疗废物8吨的医废中心,1座年处理危险废物2.63万吨的危废中心已建成投入试运行;重点污染源配套建设污染防治设施300余台(套)。2010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6.15万吨,比2005年下降25.72%;二氧化硫排放量为6.04万吨,比2005年下降18.55%,超额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十一五”时期减排任务,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完成减排目标的115%和151%。

2、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010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1天,达标率为87.9%,比2005年的87.1 %(318 天)提高了近 0.8 个百分点;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达到调水水质要求;白河出境水COD达标率由2005年75%提高到100%,氨氮达标率稳定在89%左右;唐河出境水COD达标率由2005年89.3%提高到98.1%,氨氮达标率由2005年82.1%提高到98.1%;全市好于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由2005年48.6%提高到60.6%;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持续稳定保持在100%。

3、强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十一五”期间,强力取缔小炼钒170余家,小炼油、小皂素80余家,小炼钼、小炼银160余家,关闭石灰窑205家、水泥立窑48座、年制浆能力5万吨以下的造纸企业5家,淘汰规模以下制浆能力22.8万吨,水泥立窑生产能力506万吨,合成氨生产能力8.1万吨,小火电86兆瓦。

4、创新环保工作机制

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探索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新思路、新举措。一是实施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污染、谁补偿”和“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对全市区域全流域地表水环境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对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水污染防治的促进作用。二是实施出境水水质异常快速反应和处置机制。各出境水单次数据一旦出现异常,全市监察、监测队伍率先响应,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及时完成超标原因识别和确认、污染源控制和必要的调水补给径流等综合措施,确保出境水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达标状态。三是实施跨行政区的联防联控机制。唐白河、丹江等重要河流均为跨省河流,为调动上下游政府和环保部门对流域管理的共同积极性,主动与下游湖北省襄樊市签署联防联控备忘录,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定期会商,消除了摩擦,增强了互信,受到了环保部、两省环保厅和两省流域内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四是实施部门联动机制。坚持把环保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按照职责分工,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合力,保证了重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5、加强生态建设与农村环保

全市建成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8个,总面积20.85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92%;创建国家森林林城市及国家、省级生态示范区4个,新建、扩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7个,面积166万亩,森林公园13个,面积65.3万亩,新建湿地公园17个,面积143.9万亩;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9个、省级生态文明村70个、市级生态文明村59个。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共争取中央、省农村环保资金1000余万元,在13个试点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村庄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示范工程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加强饮用水源水质保护,一批环境问题突出的乡村得到有效整治,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6、夯实环保基础建设

环保机构建设逐步加强。丹江库区环境监测站、市环境宣教中心、市环境应急中心相继成立 ;市环境监测站、市环境监察支队升格为副处级机构;市环保局增设了总量控制科、监测辐射科2个科室。全市共投入上亿元,全面完成了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96家国控、省控重点排污企业全部建设自动监控基站,12家污水处理厂全部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在中心城区和11个县市安装15个空气自动站,在市域四条主河道建设9个市控县界水质自动站及2个辐射质量自动监测站,初步实现了对全市环境空气、地面水环境、辐射环境、放射源、重点污染源及污水处理厂的实时监控。

(二)“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和《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省政府《关于支持南阳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豫政[2011]9号),为南阳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指明了方向,在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农村环境保护、环保能力建设等方面将给予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南阳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体区,未来五年要把南阳建设成为生态经济示范区,南阳的战略发展定位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市环境保护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市委、市政府把环境保护摆上了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环境保护已进入经济社会政治生活的主干线、主战场;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我市环保新道路,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开辟了新途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当前,我市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环境问题的高发期、资源环境矛盾的爆发期,环境保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随着全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的环境问题不断出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持续较快提升,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改善的程度与人民群众对环境要求日益提高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一是污染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减排指标由两项增加到四个,同时,“十二五”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速必将带来污染物新增量刚性增加,我市面临减排的压力持续增大,污染减排任务十分艰巨。二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一方面,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主要河流出境水水质考核因子由两项增加到21项,同时,自2014年起我市要增加环境空气PM2.5、臭氧、一氧化碳三项因子监测工作,改善环境质量的难度持续增加。三是调水在即,对中线工程水源地环保提出了更高要求。2014年调水日益临近,加强汇水区域水污染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现水质全面达标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四是防范环境风险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我市经济社会处于快速发展和转型阶段,突发性环境事件呈逐年增多趋势,特别是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长期积累的环境风险问题日益凸显,环境安全形势更加严峻。五是农村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薄弱,种植、养殖业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未能得到及时处置和有效利用,长期使用农药、化肥和农膜导致的土壤污染得不到及时修复,对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了直接威胁。城市工业污染逐渐向农村地区转移,农村环境中呈现工业污染与生活污染交织、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的状况。六是环境保护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全市环境保护能力标准化建设与国家要求差距较大;环境应急保障和应急能力建设严重不足;重金属、危险废物、辐射污染等环境监测、监控能力较差;环保科研能力和水平较低,专业队伍不足,难以支撑日益繁重的环境管理需要。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生态文明大市为目标,以污染减排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两源两河一面(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淮河、唐河及白河、农村面源)为重点,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加强能力建设为保障,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环保新道路,为打造中原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面建设开放富裕和谐新南阳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源头预防,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政策和规划的研究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容量;坚持环境优先,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全过程预防,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融入环境保护;坚持高效治理,不断提高治污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努力还清旧账,加快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消除环境安全重大隐患。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围绕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提升环境监管能力、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完善政策措施六大着力点整体布局,持续推进,确保环境保护力度不减。坚持长远谋划,总体设计,对全局性、普遍性的环境问题全面部署,推进解决。抓住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集中力量率先突破。

统筹兼顾,民生优先。坚持统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统筹城市和农村保护,兼顾需要与可能,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坚持以人为本,从公众对环境的基本需求出发,夯实民生工作,解决与民生相关的突出环境问题,防范环境风险,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坚持因地制宜,实施区域性、特征性污染控制。坚持开拓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更加积极的环保措施,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富有地方特色、适合当地情况的环保模式。逐步理清环境保护事权,实行有区别的环境保护目标,层层落实、严格考核、各负其责。

政府主导,协力推进。积极落实政府责任,加强部门协作,力争做到目标、任务、投入、政策互相匹配。鼓励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促进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加强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形成政府、社会、企业相互合作、共同行动的环境保护格局。

(三)规划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城乡环境保护统筹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环境监管能力得到系统提升,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为全面推进中原高效生态示范区建设提供环境支撑。

专栏2      南阳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

分类

序号

指 标 名 称

2015年目标值

一、

总量

减排

【注1】

1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

8.42万吨

(削减9.53%)

2

氨氮排放总量

1.028万吨

(削减13.06%)

3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8.71万吨

(削减27.98%)

4

氮氧化物排放量

8.374万吨

(削减14.81%)

二、

环境

质量

5

市控断面劣V类水质的比例 【注2】

≤25%

6

市控断面好于III类水质的比例 【注2】

≥60%

7

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

100%

8

中心城市空气质量好于II级标准天数比例

≥82%

9

辐射环境水平

保持在天然本底涨落水平内

完整内容请下载:南阳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南阳市环保局)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