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黄浦区2012-2014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发布时间:2013-6-19 9:26:5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2009—2011年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是“抓住世博契机,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三年,我区紧紧围绕全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总目标和世博环境安全保障的工作部署,不断加大推进力度,完成既定工作目标。
一、概况
本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中,市政府下达的任务主要有大气环境治理与保护、生态保护与建设和环境能力建设的3大类8个项目,8个项目已全部完成。
通过三年的工作,我区的综合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区域降尘量逐年削减,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稳步提高,餐饮业油烟气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污染得到控制;环境管理水平继续提高,对符合条件的二级生化设施完成纳管改造,固体废物处置水平不断提高;环保宣传继续深化,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建成了多个绿色小区、绿色学校,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二、主要完成情况和成效
(一)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扬尘污染控制。巩固扬尘控制区创建成果,不断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联合执法和专项执法;开展专题调研,积极寻找有效控尘方式,扬尘污染得到进一步改善。2011年,区域降尘量均值为6.2吨/平方公里•月,优于全市中心城区平均水平,与2008年相比,改善率达到22.5%。
——清洁能源替代。进一步落实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十一五”二氧化硫零排放责任目标,加大监管力度,积极推进燃重油单位清洁能源替代工作,锦江饭店和城市酒店的重油锅炉已改用清洁能源,有力地巩固了无燃煤区的创建成果。
——餐饮业油烟整治。开展餐饮业油烟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规范油烟排放管道,提高油烟净化装置的处理效率,解决了一批居民矛盾突出的问题。进一步探索餐饮业油烟污染管理的新方法,开展油烟在线监控试点工作。
(二)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环保宣传和环境整治力度,提高固定噪声源的检查力度和噪声类信访的调处力度。严格控制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加强对夜间施工的监察力度,及时查处违规夜间施工。积极探索市政建设中环保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推广降噪路面的铺设。
(三)废水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完成区政府实事项目——29个住宅小区生活污水二级生化处理设施纳管改造工程,28家商务楼宇(宾馆)的二级生化设施进行了纳管改造。对全区二级生化处理设施加强监管,区内单位委托无资质单位托管的行为基本得到控制,二级生化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率大大提高,进一步提高全区的水环境质量。
(四)固体废物得到规范处置
三年来共产生医疗废弃物6282.68吨,完成141家医疗机构医疗废物产生申报培训、统计汇总和上报工作。通过落实医疗废物转移联单月报告制度,进一步推进联单管理的制度建设,确保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置。定期对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监察,确保医疗废物处置及时、规范。
(五)绿化建设超额完成
完成延陕延茂绿地一期、南园滨江绿地、外滩源33号、董家渡外马路等总计9.14公顷的绿地建设,超额完成大安大厦、耀江花园等屋顶绿化,以及外滩垂直绿化和威海路等立体绿化,并完成了一批世博配套绿化建设。
(六)环境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根据环境监测标准化的要求,添置实验室分析仪器及预处理设备、水质现场监测采样设备、废气监测设备、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设备和信息系统等五大类19项设备仪器,完成本轮计划要求的区环境应急监测及标准化建设,环境监测和应急能力建设上新台阶。完成本轮计划要求的区环境监察标准化能力建设,环境执法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
(七)环保宣传和创绿工作持续推进
全面推进我区“创绿”工作和环保宣传工作,开展“低碳生活我参与”、“低碳世博,绿色生活”等宣传活动,利用环保网站、环保专刊、环保画廊、噪声显示屏、有线电视等多种新闻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创绿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围绕“低碳世博,绿色生活”为主题,创建2个国家级国际生态学校和多个市、区级绿色小区、安静居住小区、绿色学校、“世博绿色出行优秀社区”。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十一五”期间以及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中,我区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今后五年是黄浦服务上海发展大局、加快“两区融合、一体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区域环境状况与建设生态低碳城区的目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期望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环境形势严峻,管理手段有待拓展。随着服务业发展能级提升和楼宇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区污染呈现结构转、数量升、易反弹、难长效的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餐饮业油烟气污染和扬尘污染,已经成为我区信访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是环境压力加大,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商业商务快速发展带来了人口集聚和环境隐患集聚,应对各类突发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应急监察、监测能力不足,环境监察、监测标准化建设与国家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是环境意识薄弱,环保宣传有待深化。在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环保宣传的力度、形式、方式还需加强,绿色创建的内涵、载体、覆盖面也需拓展,“大环保”宣传理念需要进一步提升,宣传的创新性和实效性需要增强。
我们亟需在监控技术和监管手段上进行创新,来提高管理的覆盖面和效率。我们亟需加强环境监察、监测队伍建设和应急体系建设,加大环境监测、监察标准化建设的投入。
 

2012—2014年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整合提升、创新发展、传承经典、打造精品”为发展主线,以新黄浦新发展为动力,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把环境保护作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坚持发展理念从末端治理为主向源头预防为主转变,加强和创新环境管理,着力解决改善民生的环境热点问题,努力争当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排头兵。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三重三评”,科学实施,客观评价。即在全面推进中重治本、综合治理中重机制、资金投入上重实效;环境保护的成效让市民评判、社会评价、科学数据评定。
坚持“四个注重”,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即更加注重环境质量和环境安全,更加注重解决市民关心的环境问题,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结构优化,更加注重长效机制和创新管理。
坚持“四个协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即坚持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提高污染防治成效;坚持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坚持区域多方协作,实现污染联防联控;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环保工作合力。

三、总体目标
按照上海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要求,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从源头上加强对扬尘、噪声等各类污染的监控监管,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加快公共绿地和新建居住区配套绿地的建设,基本完成污染减排等“十二五”规划明确的目标与任务。
到2014年,实现如下目标与指标:
(一)完成区“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阶段性目标任务。至2014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削减到0.296吨以内,氨氮排放总量削减到0.102吨以内。
(二)进一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确保全区生活污水纳管率100%;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得到全面安全处置。
(三)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优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环保投入占区增加值比值继续保持在3%以上。
(四)进一步提高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和环境管理水平。形成比较完善的辐射与危险废物监管体系和突发污染事故应急体系;环保能力建设达到全市先进水平。
(五)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按市现有考核标准),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达100%,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80%。
 

主  要  任  务

一、水环境保护
(一)实施原则
以持续改善水环境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对二级生化处理设施的监管。全面推进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积极开展水资源再生利用工作。
(二)行动目标
到2014年,生活污水纳管率继续保持100%,实现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继续加强对二级生化处理设施的监管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单位,逐步实施直排纳管改造。
(三)主要任务
1.全面推进二级生化处理设施运行监管
进一步加强对商务楼宇、宾馆、医院二级生化处理设施的监管,明确设施运行日常管理的具体要求,定期开展监督性监测和监察,确保二级生化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加强对托管单位的年检预审、工作指导和日常管理,不断提高二级生化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
2.加强餐厨废弃油脂监管
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餐厨废弃油脂从严监管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餐厨废弃油脂产生单位应安装油水分离器或隔油池等设施。对新建餐厨废弃油脂产生单位从严把关,在项目审批时,要求按规范设计标准安装隔油池或油水分离器。对原有餐厨废弃油脂产生单位,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本着“先易后难,逐步完善”的原则,按要求在2012年6月底前完成大中型单位隔油池的安装, 2012年12月底前完成所有单位隔油池的安装。
3.有序推进直排纳管改造工作
对全区下水管道情况、有二级生化处理设施商务楼宇情况和已改直排单位运作情况开展调研,提出直排纳管改造推进的相关意见,逐步推进直排纳管改造工作,扩大纳管改造的覆盖面。
4.确保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总量削减
加强源头控制,确保无新增工业污染源产生,全区污水实现纳管排放。继续加强对上海阿咪食品有限公司、上海老凤祥珠宝首饰有限公司、上海哈尔滨食品厂等3家工业企业和17家都市型工业楼宇废水排放监管,确保工业企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削减到0.296吨以内,氨氮排放总量削减到0.102吨以内。
5.配合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按照市有关部门的部署,配合做好苏州河(黄浦段)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加强对南市自来水厂备用取水口周边的水质日常监测,保证备用水源的水质安全。
二、大气环境保护
(一)实施原则
以控制空气质量为主线,全面推进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细颗粒物(PM2.5)等多种污染物的协同控制。继续加强燃重油单位的日常监管,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落实旧车淘汰计划,进一步深化机动车污染控制;以完善长效监管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扬尘和餐饮业油烟气污染控制。
(二)行动目标
按照区“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要求,完成大气环境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至2014年,实现全区锅炉均燃烧清洁能源;继续开展餐饮服务业整治,推广油烟在线监控在监督管理中的运用;扬尘污染控制基本实现长效、常态管理,区域降尘量小于7.5吨/月•平方公里,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按现有考核标准)继续保持在90%以上。
(三)主要任务
1.加快中小锅炉清洁能源替代
继续推进中小锅炉的污染治理, 完成瑞金医院卢湾分院2台燃重油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确保我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零排放。
2.深入推进机动车污染控制
加快黄标车(国Ⅰ以下汽油车和国Ⅲ以下柴油车)淘汰步伐,2014年底前,淘汰全部财政拨款黄标车。加大机动车路检执法力度,会同公安部门建立年度检测、路面监管、停放地抽查“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3.加大餐饮业油烟治理力度
深入推进餐饮业油烟污染整治,严格新建项目审批,按设计规范要求控制油烟净化装置的安装及油烟排放。
将区内“一带”、“两街”、“五个功能区”列为油烟气污染整治示范区。本轮计划内,示范区内力争油烟净化设施规范安装率达100%,油烟在线监控设施安装覆盖率逐年提高。
4.加强扬尘污染的监管
继续巩固扬尘污染控制区的成果。借鉴网格化管理经验,推进实施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在线监控系统;强化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控制,提高建筑工地文明施工优良率,力争文明施工达标率在95%以上。开展拆房工地扬尘污染控制,除尘设备安装率、除尘率达80%;加强城市道路扬尘污染控制,提高道路保洁率,道路冲洗率达到75%以上。
5.加强加油站油气排放控制的监管
依据《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结合全市对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的监管要求,加强相关监测的能力建设,配备相关监管人员、监管设备,落实对加油站油气排放系统监管的各项任务。
6.加强干洗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
根据市局的控制规范和管理要求,开展干洗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的排摸和专项整治。
三、固体废物处置与噪声污染控制
(一)实施原则
继续贯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置,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转运体系,着力降低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加强对全区各级综合性医疗机构和诊所的全覆盖监管。以交通噪声整治为重点,巩固环境噪声达标区创建成果,全面推进噪声污染控制工作。
(二)行动目标
到2014年,辖区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继续保持100 %;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设施;着力降低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确保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减少率达到15%;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全部纳入全市废弃物集中收集处置系统,确保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继续保持在100%。
到2014年,机动车、非机动车鸣号率控制在3%以下,形成比较完善的噪声污染防治体系,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和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达到国家标准,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继续保持100%。
(三)主要任务
1.生活垃圾处置
开展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控制,制订相关管理办法,推行有价提供塑料袋,促使商家回收产品包装物、简化包装、抵制豪华包装等,确保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减少率达到15%。
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设施;鼓励家庭、单位、医院、商场和集贸市场将产生的垃圾分为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有机垃圾等5类。
2.危险废物监管
进一步贯彻执行《上海市医疗废物处理环境污染防治规定》,将医疗卫生机构统一纳入全市废弃物集中收集处置系统,并建立相应的院内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并全面实施危险废物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对区内危险废物监管企业的监管。确保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危险废物规范化收集率继续保持在100%。
3.噪声污染防治
进一步加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禁鸣执法,将机动车、非机动车鸣号率控制在3%以下。推进市政道路降噪措施的落实。加强对餐饮娱乐业噪声的监管,减少噪声污染扰民现象。对建筑工地夜间施工严格审批,加大执法力度。积极推进安静居住小区创建。
四、生态与创绿建设
(一)实施原则
积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商务楼宇以及住宅小区的绿色建筑创建与示范工作。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深化绿色创建。
(二)行动目标
继续优化城区生态格局,提高绿化生态效益,进一步提高人均绿化面积。积极推进商务楼宇以及住宅小区的绿色建筑创建进程,选择区内典型小区、楼宇,从室外环境、节能节水、运行管理等诸多方面推动其绿色进程。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深化绿色创建,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全面提高市民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率,学校环境教育的普及率95%以上。
(三)主要任务
1.绿化建设
建成西藏路大吉路绿地0.3公顷。健全完善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管理制度,提高绿地养护水平;积极实行立体绿化,做到见缝插绿,以提高绿化覆盖率。所属街道、小区有花、有草、有行道树、基本消除裸露地面,主要街道有适量的街头绿化美化景点,建成一批花园式单位。
2.创建绿色建筑
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节水、节能、节地和节材为重点,提倡使用绿色建材,使用环境标志产品和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开展区内住宅小区、商务楼宇的绿色建筑创建工作,改善居住与工作环境。
3.创建绿色商务商业
以新天地等地区为先导,结合城区功能的深度开发,鼓励商家开展绿色营销,做好绿色消费咨询、绿色文明宣传,销售绿色商品、使用绿色包装。宾馆等服务业使用环保型建材装修,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推广绿色消费理念,塑造绿色商业商务的生态环境。
4.创建绿色饭店
倡导饭店宣传科学饮食,适量点菜,文明用餐,餐后打包。提高无公害或绿色食品的采购率。不出售国家禁止销售的野生动物。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和非环保的包装材料。
5.创建绿色学校
巩固我区绿色学校创建成果,提高覆盖面和创建内涵。在区级绿色学校的基础上争创市级绿色学校。将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纳入学校日常管理中,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进一步发挥以大中学生为主体的环保志愿者在环保宣传活动中的作用。
6.创建绿色小区
巩固绿色小区创建成果,以节水节能为重点,在小区管理中引入环境保护的理念。推广节水、节电器具,开展节水节能和绿色消费的示范家庭评选。在小区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提高居民的环境满意率。
五、辐射污染控制
(一)实施原则
以强化能力建设和防范风险为重点,着力建设专业化、现代化的辐射环境监管体系。
(二)行动目标
加强放射性同位素使用单位和III类射线装置单位的监管力度。强化辐射监管队伍与硬件设施的建设,建立核技术利用单位的电子化信息库,加强监督、执法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主要任务
1.辐射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按照《上海市区县辐射安全监管能力建设规范化标准(暂行)》的要求,加强对辐射单位的监督管理,确保产生的放射性废水得到有效治理,放射性固体废物得到安全处置或贮存。建立严格的“放射源身份证”管理制度,通过全过程跟踪,使放射源、射线装置得到安全有效的控制;加大对放射性同位素的日常监督管理力度,规范执法程序,防止放射污染事故发生。加大对伴有放射和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的管理力度,严格审批制度,并加强中后期监管,进一步保障环境和公众安全。
2.提高辐射环境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制定区辐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应急队伍和相关设备,定期开展环境事故应急演练;对全区重点监管单位,要求提高辐射环境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六、能力建设
(一)实施原则
按照国家和本市环境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继续加强区环境监测、监察、辐射、信息、应急等能力建设。完善环境应急机制,提高污染事故快速反应能力。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污染源在线监控能力和水平,建立环境监管长效机制。
(二)行动目标
以国家环境监测、监察能力标准化建设方案为基础,逐步完善本地区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推动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宣教的现代化建设。
(三)主要任务
1.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对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上海市区县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标准》,加快培育监测领域带头人和技术骨干,进一步提高监测能力,针对应急监测等新任务新要求,添置流动注射仪、TOC测定仪等监测设备。到2014年实现环境监测能力标准化、人员专业化、装备现代化、质量保证系统化,初步满足环境管理需要,基本实现监测项目全覆盖,构筑较为先进的环境监测预测预警体系,达到中心城区二级站监测能力标准,强化环境应急监测能力。
2.环境监察能力建设
对照《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暂行办法》,配备监察人员和相关设备,切实满足我区环境监察工作的需要。环境监察机构设置规范,编制及人员到位,办公条件、监察装备满足工作需要。不断提高环境监察人员综合素质,基础工作显著加强,工作制度、程序不断完善健全,排污收费、现场执法规范,环境监察能力和污染纠纷调处能力明显提高,环境执法力度、水平不断提升。到2014年,基本达到环境监察二级机构的标准,力争在中心城区的标准化建设中达到较好水平。
3.环境宣教和信息化能力建设
完善环保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机制,建设环保宣传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开展环保宣传工作。
按照《全国地方环保系统环境信息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建立健全环境信息机构。加强环境信息网络覆盖和传输能力建设,为各项环境保护业务应用提供基础网络支撑。
七、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
进一步加强以环保协调推进委员会为核心的环保体制和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机制。完善部门间协调、上下联动的环境保护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发挥城区综合管理机制、城区综合执法机制、网格化管理等资源优势,形成多项工作机制共同发挥作用的良好局面。加强环保工作的规划统筹、服务指导和协调监督,实行环境保护行政领导负责制,完善环境管理责任体系。
(二)强化源头控制和环境执法
结合城区功能布局优化和产业发展能级提升,做好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和预防,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严把环境准入关,提高企业的环境守法意识,提高环保设施的规范化安装和维护。各环境执法主体加大执法力度,加强信息共享,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进一步增强环境执法的强制力和威慑力。
(三)加大政府环境投入
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十二五”期间,我区环境保护投入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环保投入占区增加值比例达到3.0%以上。加大政府在污染减排、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监管能力等方面的投入,特别加大对环境管理新技术的投入。开拓资金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环境保护和建设。
(四)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着力推进环保信息化建设,完善各类污染源数据库,动态反映区内的环境质量。建立扬尘、油烟气等区域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动态监控排污情况。完成区域环境信访和环境应急响应系统建设,及时处理各类环境矛盾。
(五)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
优化应急处置队伍结构,加强应急监测培训和演练,确保事故发生时反应迅速、指挥通畅、分工明确、技术过硬。做好应急监测设备和防护设备的日常维护。完善各类应急方案和制度,形成运转良好、能力高效的应急处置管理模式。
(六)强化公众参与和监督
立足低碳、节能减排等大环保理念、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以社区为载体,推动绿色文明建设,积极推进绿色家庭、绿色小区、安静居住小区创建工作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培育壮大环保志愿者队伍,引导和支持公众及社会组织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倡导市民逐步形成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注重信息公开,定期公布环境保护工作进展、环境质量状况、污染物排放等情况。强化公众参与,完善环境保护举报制度,加强环境保护的社会监督。(黄浦区人民政府)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