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海宁市2013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3-8-9 10:23:3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环保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全市环保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开拓创新、乘势而上,努力把生态环保工作推向新阶段。
2013年全市环保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生态立市”战略,围绕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总体部署和要求,扎实开展“有效投入加速年、治水生态推进年、提振精神实干年”活动,坚持保护环境、优化发展、维护权益的方针,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经济转型升级,为“两富”现代化海宁转型发展新跨越再建新功。
2013年全市环保工作总体要求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总抓手,抓住一条主线,做到两个确保,推进三大行动,实现四大提升。
抓住一条主线:紧紧抓住“治水生态推进年”活动主线,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做到两个确保:确保污染减排任务圆满完成;确保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环境事件。
推进三大行动:推进印染、化工、造纸、制革四大行业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推进清洁水源、清洁空气、清洁土壤行动。
实现四大提升:加强监管、监测能力建设,实现区域环境大提升;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实现环保服务大提升;强化生态文明宣教和环保公众参与,实现生态创建水平大提升;推进基层基础队伍建设,实现履职能力大提升。
2013年全市环保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是:组织协调完成嘉兴市政府下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削减年度目标任务;按计划推进四大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合格以上,实现四类水体占比提升到20%的年度目标;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废旧放射源收贮率达到100%;环境安全得到有效维护,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2013年全市生态环保工作具体做到:
一、抓住一条主线:紧紧抓住水环境综合治理这条主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开展全民治水的决定》,深化“河长制”管理工作,完善和深化“12345”工作机制。强化“三级”河长治水责任,组织开展市级河道排污口封堵“回头看”活动,完成全市河道排污口封堵和653家“无管可入”工业企业生活污水的截污工作。组织实施综合性生态治理项目,深入推进上塘河水系“活水”和水生植物(含生态浮岛)试点工程建设。全面开展“四边三化”行动,确保截污控源各项治理措施科学、有序和高效。推进全民治水护水行动,按照“一村(社区)一队”要求,实现治水义务巡防队全覆盖,深入开展治水宣传“五进”活动。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建立“入境”、“出境”交接断面水质监测及改善率评价机制,健全定期沟通和督查考核评价机制。
二、做到两个确保:确保污染减排任务圆满完成;确保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环境事件。
1. 确保污染减排任务圆满完成。注重目标任务引领,进一步明确减排任务,下达年度目标责任,科学制定减排方案,细化实施步骤,严格减排措施,注重统筹协调,加强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建设,突出落实各级各部门的减排责任。抓好重点减排项目,在继续抓好污水集中处理、热电企业炉外脱硫、中水回用、畜禽养殖治理等减排项目外,加大力度推进热电企业脱硝、燃煤小锅炉淘汰、“黄标车”淘汰、提高机动车环保标志发放率等减排项目。实施督查问责考核,狠抓措施保障,全面深化分析预警、督查督办、约谈、区域限批、“一票否决”等考核问责机制。加强与公安、经信、农经、电力、统计、水务等部门单位的联系协调,确保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年度削减指标任务。
2. 确保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环境事件。始终保持执法高压态势,坚持“零容忍”,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三同时”执行等专项执法行动。加强部门联动,健全环保、公安环境执法联动机制,深入开展“联合执法年”行动。严肃查处一批严重环境违法犯罪案件,曝光一批典型环境违法犯罪单位和个人,不断提高环境执法的刚性和威慑力。健全网格化监管机制,推动移动执法试点工作,不断提高执法效能。深化大案要案公开曝光和挂牌督办机制,抓好绿色信贷、保险、公益诉讼等经济政策和排污收费机制,增强监管内生动力。完善环境信访预警机制,确保全年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环境事件。
三、推进三大行动:推进印染、化工、造纸、制革四大行业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推进清洁水源、清洁空气、清洁土壤行动。
1.深入推进印染、化工、造纸、制革四大行业整治提升行动。按照“提升一批、搬迁一批、淘汰一批”和“有保有压、上大压小”的思路全面开展印染、化工、造纸、制革四大行业整治。认真研究制定整治方案,力求科学可行;细化目标任务和方法措施,健全进度通报和定期会商机制,树立示范企业;强化考核激励举措,确保整治提升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利用制革企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力争在全省率先完成制革行业整治验收。完善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工作,进一步强化我市环境污染风险防控,推动企业切实履行环境责任。
2.深入推进“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排查重点区域、行业、企业(养殖场)的突出环境问题和安全隐患,严肃查处违法排污、违法建设、非法处置固废等环境违法行为,形成新的项目环评准入机制、项目管理机制、环保设施监管机制、环保违法行为查处机制等新机制,建立公平公正的环境新秩序,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3.深入推进清洁水源、清洁空气、清洁土壤行动。排查整治影响水源地安全的污染源,继续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多部门联合检查行动,深入推进边界联合执法行动。全面总结马桥经编园区示范区好的做法与经验并在全市面上加以推广。力争年中完成含PM2.5等监测项目的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改建工程,启动PM2.5等污染因子监测发布工作。实施机动车辆尾气排放检测,实现在用车辆安全检测和尾气检测同步率达到100%,推动尾气检测不合格车辆限行和淘汰。全面启动高污染禁燃区建设,加快推进“煤改气”。规范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处置,切实加强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土壤污染,强化土壤污染治理。
四、实现四大提升:加强监管、监测能力建设,实现区域环境大提升;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实现环保服务大提升;强化生态文明宣教和环保公众参与,实现生态创建水平大提升;推进基层基础和队伍建设,实现履职能力大提升。
1. 加强监管、监测能力建设,实现区域环境大提升。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升硬件装备水平,配备移动执法专业设施,提高环境应急能力。强化执法人员上岗培训,持证率达到95%以上。全面实施环境监察文化建设,扎实开展环境执法“大练兵、大培训、大比武”活动,提升执法人员执法水平和能力。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强化对水环境、饮用水源地、废气重点区域的监督监测;优化河道水质监测点位设置,健全水环境质量统计分析和信息发布平台;完善环境预警、应急监测体系,全面提升“三个说清楚”能力,确保市监测站通过标准化验收。
2. 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实现环保服务大提升。以三级网格为基础,强调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实施“并联审批”、“模拟审批”,加大对浙商回归项目、市重点优质的服务业项目、三大倍增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环保服务和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局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继续开展“环保审批月”等活动,深化重大项目全程服务、上门服务工作,提高审批效率,助力企业提升工艺水平,解决治污难题,加快转型升级。加强对环评中介机构的考核管理。
3. 强化生态文明宣教和环保公众参与,实现生态创建水平大提升。围绕浙江生态日、“六•五”世界环境日等主题,组织有奖竞答、生态摄影比赛等宣教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良好氛围和大宣教格局。争取获得“省级生态市”命名。推进“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基本完成噪声达标区、烟控区扩大部分创建。启动“国家级生态市”创建,力争10月底前完成规划编制。抓好“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加大生态创建力度,完成省级绿色社区2个以上,嘉兴市级生态村15个、绿色学校3所及海宁市级生态村20个、绿色社区3个、绿色学校5所的创建工作。强化公众参与机制,在本地职业高中开设环境类中职专业,推广建立环保义务巡防队。
4. 推进基层基础队伍建设,实现履职能力大提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中层干部讲坛、“创先争优”领导干部基层走访、每月之星评比等活动为有效载体,践行“党员干部五(吾)带头”。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加强廉政教育,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深化和谐团队建设,建立良性的上下沟通机制,重视机关价值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的打造。改进工作作风,提倡“一线工作法”,提振精气神,集聚正能量,讲实话、干实事、聚合力、抓落实。深入开展“晒举措、赛干劲”活动,提升广大干部职工履职能力。(海宁市人民政府)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