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鹰潭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发布时间:2013-11-5 10:50:11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十二五”期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编制和实施好全市环保“十二五”规划,对于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推动“十二五”时期的环保工作,解决好突出的环境问题,保障我市的环境安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国家和江西省对“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制定本规划。规划基准年为 2010 年,规划期为 2011 至 2015 年。

一、“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形势

(一)“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进展

“十一五”期间,全市环保工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璀璨明珠 ” 的战略部署,以污染减排为主线,以水、气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为重点,上下联动、统筹协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 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十一五”期间,全市环境质量总体态势保持稳定,总体环境质量在全省处于较好水平。 2010 年,全市主要河流信江、泸溪河、罗塘河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 100% ,水质良好。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 。全市城镇环境空气质量全部达到二级标准。

2. 污染物减排任务圆满完成

“十一五”在 GDP 年均增长 13.5% 的情况下,全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总量减排分别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的 119.95% 和 102.37% ,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为我市经济发展腾出了环境容量,提供了环境保障。

3. 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全市建成并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 3 座,同时加强了截污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由 2005 年的 0 提高到 2010 年的 75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成运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85 %;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全市医疗废物得到妥善处置处理。

4. 生态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

“十一五”期间,结合新农村建设,全市开展了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农村环境卫生大为改观。生态建设和保护取 得新进展,贵溪市阳际峰省级自然保护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虎山申遗成功,一批森林公园相继建成,中华秋沙鸭越冬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十一五”期间,我市共创建 1 个国家级生态乡(镇), 11 个省级生态乡(镇), 7 个省级生态村。通过生态示范创建活动,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许多村(镇)环境明显改善。

5. 工业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企业共完成各项污染治理项目 55 个,投资总额 24322 万元,新增废水处理能力 3.8 万吨 / 日,新增废气处理能力 5.9 万标立方米 / 时,新增固体废物处理能力 5 吨 / 日。有效的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减轻了对大气及信江水环境的影响。

6. 全市环境监管能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市、县二级环保监控指挥中心大楼全面开工建设并基本建成,全市环境监察、监测机构配置了大量的环境监察、监测仪器设备和执法、监测车辆,环境监察执法、监测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市区及贵溪市建成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建成了市环保局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重点企业污染源现场端监控设施 22 套,并实现了污染源监控设施与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的联网。

专栏 1 :鹰潭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指标

2005 年

规划目标

2010 年实际

“十一五“完成情况

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95 %

95 %

100 %

提高 5 个百分点

地表水水质保持稳定

96 %

稳定

100 %

提高 4 个百分点

城市环境空质量

国家、

二级标准

国家

二级标准

国家

二级标准

完成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2 类区

标准

2 类

区标准

2 类区

标准

完成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

1.1

1.0

0.99763

完成减排任务的 102.37 %

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

5.54

4.82

4.68

完成减排任务的 119.95 %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0

60 %

75 %

提高 75 个百分点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60%

70 %

85 %

提高 25 个百分点

(二)面临主要环境问题

“十一五“期间,全市环境保护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总体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良好,但依然存在许多环境问题,全市环境工作面着更大的压力。

区域产业布局及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园区污染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使信江水环境保护愈加艰难,饮用水安全保障压力越来越大。全市酸雨污染较重,汽车尾气污染逐步增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艰巨,贵冶周边重金属污染问题亟待解决,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等环境风险问题凸显,城区餐饮油烟污染依然严重,群众反映强烈,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新的环境问题不断出现,环境监管及突发环境事件应对能力有待提高。

(三)机遇和挑战

针对当前的环境形势,党中央明确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给“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空前的历史机遇。第一,党中央、国务院把环境保护摆上了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江西省委、省政府制定了“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和建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鹰潭市 委、市政府制定了将鹰潭建设成 富裕、秀美、宜居、和谐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璀璨明珠的发展目标。给全市环境保护工作指出了明确的方向;第二,当今环境保护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等工作的重要内容,有许多新的内涵;第三,环境保护已成为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政府和社会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同时也是我市工业化和城镇化进一步加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污染物减排压力有增无减。随着“十一五”期间污染物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十二五”期间全市减排潜力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空间将逐渐收窄,在污染减排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工程减排措施的空间越来越小,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市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将不断上升,而总量控制体系将不断完善,考核指标将更加全面和严格,污染减排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减排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

城镇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十二五”期间全市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生活噪声的产生量及排放强度逐年增加,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度增加,施工扬尘和汽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污染由“煤烟型”逐步向复合型、多元化趋势发展,控制污染的难度在逐渐加大。

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全市的环境问题将变得更加复杂,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保障环境安全的难度持续增加。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构建“富裕、秀美、宜居、和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璀璨明珠”为目标,以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坚持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化;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切实解决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全面完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各项工作任务;坚持尊重规律,善待自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坚持宣传引导,鼓励全民参与,切实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意识,让鹰潭蓝天常驻、青山常在、碧水长流、全社会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二)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牢树立“建设富裕、秀美、宜居、和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璀璨明珠”的理念。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反映资源环境成本和生态效益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保护“一湖清水”,建设绿色家园,发展生态产业,实现在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谋崛起。

——强化法治,综合治理。坚持依法行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坚持环境保护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规划,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政府引导,市场推进。政府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发挥引导作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

——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区规划,依据生态功能分区和各地特点,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重点和任务,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先保护“一江二河”等重要生态系统,改善重点流域、区域、城市的环境质量。

( 三 ) 环境保护目标

到 2015 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重点流域和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和农村饮用水水质得到改善,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保持稳定,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建立满足保护生态环境安全要求的环境监管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较 2010 年下降 6.8% 、 11% 、 2.7% 和 23.3% 。

——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市主要河流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稳定在 95% 以上;市界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 80% ;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 310 天,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到 2 类区标准。

——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等污染防治取得成效。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基本得到安全处理处置;废放射源收贮率(含返回原生产单位)达到 100% 。

——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 ;巩固提高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全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 85% 以上,污水处理厂负荷率 80% 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 90% 以上;市、县环境监测、环境监察部门能力建设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

三、“十二五”环境保护主要任务

(一)坚持环境优化经济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1.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关于加强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 2008 〕 58 号文),从环评及技术准入等方面加强准入管理,优化发展方式,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着力减少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加大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的淘汰力度,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 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总体规划和鹰潭市工业发展总体规划,依据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明确我市主体功能区的发展定位和方向,合理确定发展方式和发展规模,细化环境分类管理。在优化开发区域,坚持环境保护优先,施行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实现增产减污,改善环境质量;在重点开发区域,坚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科学利用环境承载能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增产不增污;在限制开发区域,坚持保护第一,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逐步恢复生态平衡;在禁止开发区域,坚持强制性保护,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严格监管,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和破坏。

3.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支持鹰潭市铜拆解园区建设和发展,为鹰潭铜都建设和铜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大力支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开发活动,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的原则,全面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鼓励产业集群,促进工业园区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依法实行清洁生产强制审核,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开展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改造,实现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

(二)加强污染治理,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

1. 加强水环境保护,着力削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 一是针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业等重点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行业,开展工业水污染治理,重点实施好贵冶节水减排等工业废水治理项目,提高行业污染治理技术水平,严格执行行业排放标准,降低污染物产生强度和排放强度,促进工业企业全面、稳定达标排放。二是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力争到 2015 年,全市三个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建成,并建立较为完善的园区工业废水管网收集、雨污分流系统和在线监测系统,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率确保达到 80 %以上,实现工业园区超标废水零排放,污水处理厂污泥实行无害化处理。三是加快完善城镇污水处理与管网设施建设,提高治污设施环境绩效。对已建成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实施脱氮除磷改造,有效控制氮磷排放。结合城区小街小巷改造,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大力推行雨污分流污水收集管道系统,提高城镇污水管网覆盖率以及城镇污水收集率,力争使污水处理厂年均负荷率达到 80 %以上。加快信江新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月湖新城污水处理厂、龙虎山景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鹰潭市污水处理厂改建、贵溪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到 2015 年,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85 %以上。重视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理处置,到 2015 年,全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 50 %以上。适当开展再生水回用工作,鼓励再生水回用于工业生产和市政用水等。四是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重点,积极推动农业源减排。大力推行清洁养殖,按照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合理确定养殖规模,调整优化养殖布局,适度集中、规模化发展,通过生物发酵床、垫草、垫料、养殖等改进养殖方式。鼓励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污染物统一收集和治理,完善雨污分离污水收集系统,推广干清粪,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有机肥和沼气生产利用,力争全市 80 %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完善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行。

2. 加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力度。

一是继续推进电力行业污染减排。加强贵溪火力发电厂现役机组脱硫设施的监管,提高脱硫设施投运率,综合脱硫效率提高 10 %,实现二氧化硫去除率达到 90 %。对 5 、 6 号机组加装脱硝设施,并全面实行低氮燃烧技术,全面完成火电行业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减排任务。二是加快其他行业脱硫脱硝步伐。重点推进有色冶炼、化工、水泥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因地制宜开展燃煤锅炉烟气治理。依托西气东输工程,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实施城市管道天然气工程,推进工业企业煤改气或油改气。三是开展机动车氮氧化物控制。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到 2015 年,基本淘汰 2005 年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提升车用燃油品质,鼓励使用新型清洁燃料,全市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燃油。优化城交通,大力推进绿色交通体系建设。

(三)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

1. 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饮用水安全。

一是控制新污染。结合信江环境容量,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优化项目选址,把好环评审批关,从源头控制好新污染源。二是制定以信江干流及重要支流沿岸一公里为界的保护线,建立水环境保护屏障,综合整治线内的污染企业,坚决取缔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小造纸、小皮革、小化工和没有无害化处理设施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三是治理老污染。大力实施污染物增量控制,全面排查污染源,分期分批治理老污染源,实施好贵冶节水减排等重点水污染治理项目,确保全面达标排放,确保削减污染物排放。四是切实保护饮用水安全。在建立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乡镇及农村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划分及保护工作。开展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年度环境状况评估工作和保障饮用水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取缔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活动和排污口,实现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水零排放。开展饮用水源地汇水区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源排查,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预警,严格管理和控制汇水区工业污染源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排放。开展城市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提高城市应对水源突发水污染事件的能力,保障城市居民饮用水安全,完善饮用水源水环境监控制度,完成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定期发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

2. 构建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

以创建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为载体,切实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加强城市内湖、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市生态景观和公共绿地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努力实现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全收集全处理。强化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严格工业企业二氧化硫、烟粉尘、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加强施工工地、渣土运输及道路等扬尘控制,整治餐饮业油烟污染,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安全妥善处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实施宁静工程,全面整治噪声扰民。

3. 构建优美整洁的农村环境。

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作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作用,建设清洁家园、清洁能源、清洁田园。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大力推进贵溪市省级生态县(市、区)创建及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抓好镇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认真落实“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努力推进农业污染防治和规模化禽养殖、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加快农村污水、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开展污染土壤生态修复试点工程,重点抓好贵冶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强化农村环境监管,防止污染向农村转移。

(四)加强环境风险防控,维护环境安全

1. 强化环境风险管理,建立全防控保障体系。

以排放重金属、危险废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为重点,全面调查重点环境风险源和环境敏感点,建立环境风险源数据库,研究环境风险的产生、传播、防控机制。

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要对防范环境风险提出明确要求。建立企业突发环境事件报告与应急处理制度、特征污染物监测报告制度。对重点风险源、重要和敏感区域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建立环境应急响应救援体系,构建政府引导、部门协调、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的环境应急响应救援机制。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定期开展环境事故应急演练。依法科学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2. 控新治旧相结合,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

坚持新增产能与淘汰产能“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的原则,实现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不超过 2007 年水平,实现省重点区域(贵溪市工业园区)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 2007 年降低 5 %,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县(区、市)级政府“十二五”国民经济和政府发展规划。根据行业不同,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技术、安全、土地使用和职业健康等方面的准入标准和要求,严格限制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的外资项目。对现有的重金属排放企业,要严格按照产污强度和安全防护距离要求,实施准入、淘汰和退出制度。加强重金属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净化、回收,确保所有污染源达标排放。开展污染场地调查评估,推进贵溪市重金属污染场地的治理工程。加强历史遗留问题的治理,切实开展贵溪市铜冶炼渣再选尾矿集中处置工程及相关水体整治。

3. 推进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降低危险废物环境风险。

优先推进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全面落实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有关制度。提高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污染防治水平,降低危险废物环境风险。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促进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行业产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到 2015 年,实现重点监管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管理抽查合格率达到 90 %,重点监管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达到 95 %,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处置设施负荷率达到 90 %,危险废物基本得到安全处理处置。

落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有关优惠政策,重点提高粉煤灰、炉渣、冶炼炉渣、尾矿等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固体废物堆存库的监督管理,确保堆存库周围的环境安全。大力扶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及废旧汽车回收处理企业,实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及废旧汽车回收利用自动化管理,防止拆解产物无序利用处置造成环境污染。

4. 加强监管,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加强核与辐射安全审评和监督,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完善监督检查程序,加强核与辐射环境监督、监测机构建设。强化对核技术利用单位的严格监督执法,全面提高核与辐射安全水平。

(五)加强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建设

1. 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逐步建设和完善市、县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例行监测点位全部实行自动监测。在信江市界断面、主要县界断面、主要饮用水源地全部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具备实时监测与污染事故预警能力。加强环境监测站能力标准化建设,力争市环境监测站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县级环境监测站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强污染源监督和监测能力建设,初步形成常规和自动监控相结合的污染源监管体系,不断提高应急监测能力

2. 完善环境监管体系,提升环境监管服务水平

加强环境监察执法能力标准化建设,市环境监察支队全面达到国家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要求,县(市)环境监察大队基本达到国家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要求。

建设有力的环境管理支撑体系。完成市级环境监控与指挥中心建设,整合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等资源,形成污染源监控管理、环境质量监测管理、污染事故应急指挥管理、环保投诉举报与接警处理能力。建立市级环境数据管理系统和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形成环境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加强环境宣教信息中心能力建设,创新宣传手段和方式,拓宽宣传渠道,建立健全环境宣传网络,提升环境宣传能力。

3. 加强全市环保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加强环保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环保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鼓励技术人员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努力培养一批思想素质过硬、掌握关键技术,能够解决技术难题的人才队伍,加强乡镇环保管理机构建设,建立乡镇环保管理人才队伍。

四、实施环保重点工程,落实规划任务

为实现“十二五” 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需要调动各方面资源,集中力量,重点实施一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投资需求 44.64 亿元。除争取上级财政各种专项资金支持外,市级财政对重点工程予以适当支持,地方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并建立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社会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定期开展重点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提高投资效益。


专栏 2 ,“十二五”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全市主要污染物

减排工程

主要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业水污染防治、规模化禽畜养殖污染防治等水污染物减排工程,电力行业脱硫脱硝、非电行业脱硫、机动车淘汰等大气污染物减排工程

环境质量改善及民生

保障工程

主要包括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信江及主要支流水环境综合治理、重金属污染防治、土壤污染修复、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废旧放射源收贮退役等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主要包括农村清洁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散养禽畜污染集中整治等工程

生态功能保护工程

主要包括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工程以及生态示范创建工程

全市环境监管能力

建设工程

主要包括全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自动监测系统建设,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固体废物监管、环境宣传教育能力建设,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建设,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五、落实保障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一)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地方政府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切实做到对环保工作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和投入到位。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将污染物减排目标,环境质量目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环境污染事故防范等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制度,把环境保护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和选拔任用、奖惩的主要依据,落实问责和责任追究制。

(二)建立完善综合决策机制

建立完善政府负责,环保部门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综合环境管理体系。强化市环委会职能,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的环境管理制度。进一步贯彻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区域、流域开发利用、重要产业发展、自然资源开发和城市建设等规划都要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且作为有关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

(三)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加强环境执法监督,按照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高效运转的要求,明确执法责任和程序,提高执法效率,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按照省、市、县级环境监管联动机制,认真开展各项专项行动,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加大对环境违法企业的打击力度和环境处罚的执行力度,重点解决执法成本高、守法成本高和违法成本低的问题,确保我市环境安全,实现环境质量改善。

(四)强化环保科技产业支撑

强化环境保护科技平台建设,整合科技力量,合理配置资源,加快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环保专业技术人才。支持清洁生产和关键性污染控制技术的研发,因地制宜地引进消化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加快推广普及经济适用的环保新技术和新产品。针对环保产业薄弱环节,加强对环保产业上的扶持和引导,加快环保企业的技术改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以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为核心,加快推进信息化与环境保护业务工作相融合,构建适应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的“数字环保”体系,初步实现“监管有效、资源共享、流程规范、体系完备、决策科学”的数字环保系统建设,重点核心业务的信息化水平显著改变。

(五)完善环保投资体系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渠道的环保投资体系。强化政府环保投入的主体地位,确保政府在环保科技创新、公共项目和生态保护项目中投资稳步增加。加大“以奖促防”、“以奖促治”的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环保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完善环境保护资金使用制度,强化预算管理,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

(六)加强宣传和引导,提升全社会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意识

牢固树立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示范基地,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计划,引导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公众树立生态环境价值意识、生态环境忧患意识、生态环境责任意识。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方面入手,推动 建立以“善待自然、呵护环境、节约能源、珍惜资源、厚生爱物、促进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道德规范。鼓励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投身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依法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定期发布流域区域环境质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等信息。及时发布污染事故信息,推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开展上市公司的环境绩效评估和环境信息公告。鼓励检举和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对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验收等环节,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成,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强化社会监督。(鹰潭市人民政府)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