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九江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发布时间:2014-1-9 14:39:07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第一章 总 论

一、自然地理状况
渊明故里,魅力柴桑,江西九江县,汲匡庐之灵秀,享九江之盛名。历史悠久、人文丰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近两年,荣获“全省三年财政收入翻番奖”、“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等多项荣誉,先后被评为“全省引进县外资金先进县”、“全省非公经济发展先进县”、“全省林改先进县”、“全省渔业十强县”、“全市机关效能建设先进县”、“全市政务环境先进县”、“全市综治工作先进县”。
文化上,堪称底蕴深厚,群星荟萃。这里是我国田园诗派的鼻祖、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故乡,也是我国近代报界奇才黄远生、新闻学先驱徐宝璜,当代著名书画家蒋彝、蔡若虹和著名作家杜宣,现代社会教育创始人、教育家陈礼江,革命先驱蔡公时、许德珩等人的家乡。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有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新晚神墩聚落址、晋代寻阳城址、陶渊明墓和祠堂、宋朝岳飞母亲姚太夫人和夫人李氏墓;马回岭火车站,是“八.一”南昌起义重要策源地之一,岷山革命根据地名震赣、鄂、皖地区。
区位上,座居首府首县,依山傍水。环抱九江闹市,东染匡庐奇秀,北枕万里长江,南望古城洪都。有长江黄金岸线54公里,京九、武九、合九、铜九铁路及杭瑞高速公路、福银高速公路、105国道等穿境而过,辅以庐山机场空中通道,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网络日臻完善。
资源上,可谓物产丰富、亮点纷呈。有棉花、油料、蔬菜、水果、水产、生猪等优势主导产业,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棉花百强县、植物油收购先进县,也是全省第二大产棉县、种植业发展先进县、渔业十强县、江南淡水养殖基地和外贸螃蟹养殖基地。九江水梨有赣北梨王之称,赤湖螃蟹被封为“蟹后”。城门山铜矿是全国18个大型矿山和9个特大富稀散矿床之一,被定为国家特大型铜硫基地。
二、经济社会状况
九江县下辖有7个建制镇、4个乡,全县总人口约34.4万人。
九江县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实施“对接主城区、融入大九江、决战新工业、做美沙河城”战略,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2010年,完成财政收入5.02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为16.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3.5亿元,三产比为16.4:62:21.6,外贸出口主体增至12家,累计完成外贸出口1.25亿美元。
三、编制依据
1.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技术导则)
2.九江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及工作方案
3.九江县2010年经济社会规划发展纲要及九江县2005年—2010年经济统计年鉴。
4.九江县城市总体规划
5.九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九江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的批复》
6.《九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四、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为主线,以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为着力点,着力提高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调结构,促发展,努力探索环境保护新模式、新道路,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三同步,达到经济、社会、环境三统一,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综合防治环境污染,认真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集中控制、重点治理”的方针,推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高度融合,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把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作为工作重点,采取从紧和严厉的环境保护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大力强化国家环境保护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健全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政策法规标准制度体系、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力争实现环境质量从基本控制到有所好转转变。
(二)规划原则
1.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针对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目标。
3.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4.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为重点,既要满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为后代预留可持续发展空间。
5.坚持将人居生活环境保护与资源生态保护相结合,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结合,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6.坚持环境保护规划服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注意环境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相互衔接、补充和完善,充分发挥其在环境建设、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
7.坚持前瞻性与可操性的有机统一。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第二章 环保“十一五”计划完成情况和我县当前环境形势

第一节 “十一五”期间环保工作主要进展
“十一五”期间,我县环境保护计划执行良好。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环保工作纳入了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议事日程。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广泛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强化实施环保目标责任制,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依法进行环保执法检查监督,加强管理,增加投入,狠抓工业污染防治,排污费征收及环境监测工作,加强环保自身建设,使我县的环保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一、环境污染防治情况
(一)新的工业污染基本上得到了控制。
严格执行环保第一审批权、环保“三同时”制度及环境影响评价法,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监管力度。“十一五”期间,共172个项目办理了环境保护审批手续,其中省、市级环保部门审批项目50个。
(二)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1.房地产开发项目均已全部进行了环保审批,并按要求推荐使用国家推广的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新技术;
2.城市主要街道实行洒水降尘的措施已得到了落实;
3.严格执行县城功能区划,合理安排企业布局;
4.抓好了老污染源的单项治理和综合整治,城区污染较严重的两个水泥有限公司已于2007年关闭;
5.实施对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促使工业园区的建设遵循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将工业园区的污染物排放降到最低。
(三)农村环境保护及生态环境保护
农村饮用水水源基本上得到有效保护,新洲、江洲、城子镇、港口镇、城门乡等部分地区基本上用上了自来水。正式启动并顺利实施九江县千村万户环境保护科普知识宣传行动,并从2005年开始着手全面实施“十项惠民工程”。
(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情况
加大了环境监察力度,积极进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及排污收费工作,督促企业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确保达标排放,防止污染反弹,到2010年:
——全县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41.02万吨,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865.839吨;
——工业废气排放量为929201.66万Nm3;
——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776.96吨;
——烟尘排放量为833.62吨;
——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658042.97吨(其中尾矿为570696吨),综合利用量为11435.25吨,综合利用率为1.7%。
二、环保重点工程项目的投资情况
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成效,九江协利水泥有限公司和九江县源达水泥有限公司已整体拆除,原企业用地已开发成住宅小区。
新建日处理1万吨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并配套建设20.5公里污水收集管网。
在赤湖工业园新建一座日处理能力为3000吨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一期)。
三、环境监测、环保能力建设情况
加强环境监测工作,不断提高监测质量,为全县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目前县城大气质量优良,空气优良率达97%以上,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0.072mg/Nm3、二氧化硫年均值0.047 mg/Nm3、二氧化氮年均值0.031 mg/Nm3,均未超(GB3095—96)二类标准。
——经治理后(全城生活污水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沙河段的水质已全面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GB3838—2002)。
——县城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4分贝,达到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一类,交通干线噪音年均值在65左右。
第二节 我县当前的环境形势
通过“十一五”期间的不懈努力,全县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强,局部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县生态环境总体良好,环保各项工作在省、市、县获得各种奖励近20余项。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承载能力的限制,环境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具体表现在:
一、环境污染形势
——通过近几年污染物减排工作,我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成逐年下降趋势,但总量依然比较大。
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表

年份

二氧化硫(吨)

烟尘(吨)

粉尘(吨)

化学需氧量(吨)

2007

674

231.72

728.08

2952

2008

608

277.23

423.29

2865

2009

600

178.73

394.3

2566

2010

776.96

833.62

411.06

2865.839

——因关闭县城两个水泥厂,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目前尚能达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但是,随着城市机动车持有量的增加,汽车尾气氮氧化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由于县城人口的急剧增长,生活用水、用煤快速增长,各项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加,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达2659.249吨,氨氮年排放量达336.018吨,城市噪声扰民和城市油烟污染日益显现,时常有百姓投诉,生活污染已成为县城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放射源辐射环境方面,我县在2010年作了全面调查清理,情况良好。
二、生态环境形势
——水土流失依然存在;
——矿山开采造成生态破坏。由于受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开采过程中,矿山的植被等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和恢复;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有些遭到破坏,一些地方乱捕滥猎和乱挖滥采现象屡禁不止。生物安全受到威胁;
——农村环境污染加剧。一是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使局部地区的水源、土壤、农产品和生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农药、化肥污染,同时秸秆不合理焚烧也造成了局部大气环境污染;二是乡镇个体企业有所发展,布局散乱,管理低下,环境意识差,带来的污染面广。
三、监测能力较差
——环保部门自身能力建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上级要求,尚未完成国家三级环境监测站达标建设要求。

第三章 “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是我县以推进工业化为战略核心,全面提升经济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经济的快速增长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给环境保护事业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
工业区和城镇建设的加快,将极大改变土壤、大气、水体资源能源的配置,我们务必要防止新形势下出现新的环境问题,力避先污染后治理,严防江浙一带污染企业向我县转移,做到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坚决不搞,危及劳动者生命安全和人民健康的项目坚决不上。当前县环保机构有待进一步加强,环保资金投入还有待进一步加大。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第四章 “十二五”环境保护任务、目标及重点工程

第一节 “十二五”环境保护主要任务
一是实施环境优化经济战略,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参与经济建设宏观调控的先导作用和倒逼机制,紧紧围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以环境管理优化产业结构,以环境成本优化增长方式。
1.实施环境保护优先战略。通过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推进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实践行动。持续推进环保模范城县创建,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县。
2.严格环境准入,强化环境管理。首先要认真落实规划环评条例,会同发展改革委、国土等有关部门,本着早期介入、整体一致的原则,针对土地利用、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交通、城县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专项规划,全面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切实发挥规划环评作用,从源头预防、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其次是进一步深化建设项目环评。对符合国家政策和环保准入要求,有利于保民生、促转型的项目,加快环评审批进度;对高耗能、高排放及产能过剩行业的项目从严把关,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坚决管住新上项目;对未批先建的项目进行严肃查处,并公开曝光,确保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100%。
3.切实强化环保验收管理。坚持关口前移,要针对重点行业、敏感区域和敏感问题,集中力量抓好重点项目验收的环境监管。积极推进施工期环境监理,建立健全环保验收全过程管理制度,进一步理顺验收管理程序,确保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以上。
4.落实主体功能区划,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遵循自然空间形态特征,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赤湖产业区为支撑的组团状城市发展格局。科学确定全县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明确开发方向,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重点加强工业园区空间分布和产业板块布局调整。发挥港口街镇土地、水资源和环境容量大的优势,推动港口街镇城镇化进程,形成带动九江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产业基地和增长极。沙河街镇、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保护优先、点状开发、适度发展”发展策略,选择生态适宜的特色产业,严格控制不利于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开发建设活动。
二是防范环境风险,保障环境安全。从重点控制常规污染逐步扩展到控制危害环境与健康的各种环境风险,调整常规污染物监控思路,建立全过程的技术管理体系,适应风险防范要求。把常态污染之外的环境健康、风险防范作为污染防治的新要求,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准入要求、过程控制、竣工验收等环节建立制度,实施风险评价。以化工、冶金等重点行业为切入点,把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管理和风险管理作为重点,推动企业落实环境风险防范工程措施,推进环境应急预案完善。识别环境风险的高发区域和敏感行业,着重抓好环境风险源调查及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明确环境风险和处置对策,逐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对重大环境风险源的动态监控与风险控制。
三是全面推动总量控制制度,强化污染物减排。持续强化总量控制管理,进一步制定和细化落实“十二五”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制定并启动氮氧化物、氨氮总量控制计划。初步建立基于容量总量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全面推行持证排污。引入排污交易机制,以经济杠杆推进污染减排,推动污染物的定量化管理、实现减排成本最小化、推进企业自主治污和技术升级、构建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四是综合整治大气污染,全面改善城县空气质量。理顺“排放大户”与“污染大户”的关系,以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为手段,以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和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控制为重点,推进多污染物综合控制。全面加强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的控制,兼顾考虑二氧化碳。 一是继续实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工业锅炉走改造升级技术路线,加大小锅炉淘汰,对大吨位锅炉因地制宜采取脱硫减排措施。二是重视氮氧化物污染的前期防治,加强非电工业低氮燃烧技术的推广使用;提升机动车污染控制水平,实施机动车黄牌标志。三是深化颗粒物污染控制,全面加强工业烟尘、粉尘的污染防治;开展城市无组织开放源调查工作,建立排放清单,制定综合整治方案,全面实施县城扬尘污染控制。四是开展碳排放源调查工作,将二氧化碳纳入环境统计体系,逐步加强温室气体监测、控制和适应能力建设。
五是突出重点流域治理,确保饮用水源地安全。以人为本,防治城市和农村集中式水源地的环境污染,保障群众的饮用水安全。依法取缔关闭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建设项目,加强督促检查。开展长江九江县段、赤湖、赛城湖、沙河等重要水域水质监测,建立饮用水源地水质和饮水水质公告制度,确保饮用水源和生活用水安全。
六是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提高处置利用水平。对现有固体废物处置、利用设施进行全面的监督性监测、清查,开展风险评估,公布监测、评价结果。建立全过程管理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制定和落实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有关优惠政策,重点推进尾矿、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保护矿产资源,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整治简易垃圾处理或堆放设施,重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全面落实渗滤液的处理要求。
七是强化联动监管,控制噪声污染。加强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环保、公安、城管、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严肃查处噪声污染扰民违法行为。开展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工作,按照城市噪声功能区划,规划噪声达标区,实行行政辖区目标责任制,创建安静模范小区。以建设禁鸣示范路为主实施交通噪声防治,全面推进县城干线和路段机动车禁鸣,开展交通噪声专项整治;合理布置商点,提倡文明经商,对饮食娱乐服务业噪声扰民实施综合整治;严格按规定加强对建筑施工噪声进行管理,对中高考期间噪声污染实施综合整治;对于工业企业扰民噪声源,进行限期治理。
八是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开展包括辐射环境监测能力、放射性物品运输、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事故预警和应急等方面的研究。加强地方法规建设,制定符合九江县实际、操作性强的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或防护规定,逐步将我县的辐射环境管理全面纳入法制轨道。
九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一是积极深化“以奖促治”政策措施,加大农村环境管理。坚持点线面相结合,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以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为突破口,实施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农村工业污染防治,严控重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向农村和落后地区转移。二是推广生态农业,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注重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大力推广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料、非化学除草剂和可降解地膜等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减少农业生产中化肥施用量。三是做好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及时掌握各个乡镇工程进度,做到平衡发展,督促落实各项要求,配合新村办“三清四改”做好农村环境治理,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或专项治理,推进“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实施。四是开展生态乡镇创建工作。以“创模”工作为基础,建立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全面开展生态乡镇创建工作,促进小城镇环境建设,开展生态县创建工作,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十是推进自身能力建设,夯实环保事业发展基础。建立完备的监测预警、完善执法监督和环境管理支撑三大体系。实现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由常规达标向全面达标、由注重硬件向全面提升转变。一是建立三级环境监测站,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加快建立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立一套较为先进完备、符合县情的环境监测技术装备、监测标准、业务管理流程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监测体系,有效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加快赤湖环境监测中心建设进度,争取早日投入使用并逐步实现在线监测。二是加强环境监察能力建设,改进监察执法过程中手法单一、执法条件简陋、执法水平不高、执法能力不强的问题。按照国家三级建队标准,加强环境监察机构建设,配备完善环境监察装备和技术手段,形成环境监察执法体系。强化环境监察应急手段、应急网络、应急设备建设,建立反应迅速、高效运转的环境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加强日常监管,正确处理监管与服务的关系。三是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重视关心支持环保工作。采取网络宣传、媒体宣传、活动宣传、日常工作宣传等多种形式,扩大环境保护宣传面,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深入千家万户。建立定期或不定期通报制度,及时将环境保护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向社会通报,公开环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探索环境监察信息公示制度,完善网络投诉通道,推动社会公众参与,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第二节 具体目标
一、总量控制目标
到2015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含工业、生活、农业)在2010年基础上消减6.8%,控制在0.367万吨以内;氨氮排放总量(含工业、生活、农业)在2010年基础上消减11.0%,控制在0.049万吨以内;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0.09万吨以内;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0.29万吨以内。
二、环境质量控制目标
至2015年,沙河至杨桥、干家河至杨桥断面水质以及赛城湖、赤湖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三类标准,县城生活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100%。
2015年,县城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符合区域环境噪声允许标准值(6B3096-93),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低于国家标准(GB3096-93)规定的标准值。
三、生态环境保护及农村环境保护目标
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得到遏制。
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有所减缓。
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监测、监察手段明显改善,环境例行监测及应急监测能力达到要求,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与执法能力有较大提高。
第三节 环境重点工程
“十二五”期间,全县环境保护投资共需27000万元,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2%。
一、建设重点与投资要求
1.赛城湖防治
赛城湖有7万亩水面需综合治理,整治内容包括赛城湖周边企业综合整治,赛城湖周边排放的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约需资金5000万元。
2.九江矿冶有限公司矿山综合整治
总投资1500万元进行污水处理站技术改造、矿区雨污管网完善工程、尾矿库回水塘清淤防渗工程,用以提高环保设施自动化水平及处理能力,增加废水深度处理装置,提高废水循环使用率。本项目为在原有污水处理站及现有基础设施基础上进行的改扩建工程,包括污水处理工艺、设备、土建工程、管道工程、设备安装工程、电气工程、自控工程及回水塘清淤防渗工程等。
3.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与改善
建设10万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工程;整治马头水库、戴山水库,创建一至两家饮水示范工程,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放心的水,约需资金5000万元。
4.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工程及综合利用工程
筛选出至少十家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单位,建设畜禽养殖废弃物(废水、粪便)处理工程及综合利用工程,约需资金2000万元。
5.生态保护
全面开展生态乡镇创建,完成生态乡镇创建规划,建设环境优美乡村,使生态居住环境良好,人民和谐相处,约需资金3000万元。
6.沙河下游治理工程
建设完善沙河下游管网,实施雨污分流,下游沿河生活污水收集进入县城污水处理厂处理,并清理河床淤泥,约需资金1500万元。
7.完善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建设工程
目前已有的市政污水管网只能收集城区大部分污水,还有部分污水无法收集而直排沙河、干家河等自然水系中,随着城区日益扩建,这一比例越来越大,急需完善县城污水管网系统,约需资金2000万元。
8.县原垃圾填埋场垃圾搬迁填埋工程
在2013年底前,由威立雅公司对原垃圾填埋场的垃圾进行搬迁处理,并对原填埋场场址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约需资金1000万元。
9.赤湖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
目前,赤湖产业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仅为3000吨,无法满足园区发展需要,计划在2015年前完成赤湖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日处理2万吨废水改扩建工程,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能使赤湖工业园废水得到有效处理,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确保长江九江县段水质不因赤湖工业园废水排放影响,计划投资5000万元。
10.基础能力建设投资
空气自动监测实现区域环境日报制;提高区域环境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安装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及时跟踪掌握企业排污情况;实现环境监测、监察标准化建设,约需资金1000万元。
二、投资来源分析
1.争取国家、省、市投资。“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市对省级生态示范区等生态保护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国家、省、市对我县生态保护建设项目给予更多投资;
2.争取利用外资。积极组织环保项目,加强对外联系,尽可能多地使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的援助;
3.县政府投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流域综合整治、生态保护、能力建设等,以县政府投入为主,主要来源于城市建设维护费、财政预算内基建投资、征收的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等。县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环保的投入,重点用于支持重点环保建设工程,对重点企业治理项目和技术示范项目给予适当补助和贷款贴息,逐步推行污水处理收费制度,
4.企业投资。按照“谁污染谁负担”原则,由企业负责解决工业污染治理方面投资。新扩建工业项目投资计划中配足环保投资。现有的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投资,企业利用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解决。
5.开辟市场融资渠道。积极利用“谁投资谁受益”的市场机制,动员和吸收社会资金。

第五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深化环境保护责任制,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
——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将环境保护计划完成情况与领导干部业绩考核和经济工作考核结合起来,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各部门按计划的要求和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力争全面完成计划中确立的各项任务。
二、在特殊区域和领域实行环境优先的战略方针
  环境优先,又称环保先行,是指在一些特殊区域或领域,把环境质量状况作为指导包括经济发展在内的各项工作的基本衡量标准之一,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和底线来规划和约束各方面工作,使环境保护成为保障人民生存环境、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和首选手段。
  具体在八个方面实行环境优先:一是在作出发展决策时,优先考虑环境影响;二是在调整经济结构时,优先发展清洁产业;三是在利用有限资源时,优先节约环境资源;四是在新上投资项目时,优先进行环境评估;五是将环保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环保开支的增速要高于财政开支的增速;六是在建设公共设施时,优先安排环保设施建设;七是在进行技术改造时,优先采用环保型技术;八是在考核发展政绩时,优先考核环保指标。
三、全面推进环境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进一步抓好全县空气环境、水环境容量的测算,按照环境功能的要求编制达标规划。
——建立完善污染防治监测监控体系,依法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
——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环境可容纳的范围内,区域环境质量稳步提高。
四、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制度,有效控制新污染
——坚持执行环保“第一审批权”
——严格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
——在招商引资中,坚决做到“三个不引”:落后的设备不引、严重污染的项目不引、危及环境安全的项目不引。
五、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强化环境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规范行政行为,严格办事职责权限,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及其委员会的依法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重视舆论监督,加强内部监督,真正做到依法行政。
——扩大环保政务公开的范围,全面推行阳光执法
——加大执法力度,实行环境违法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立新建工业项目排放总量审批制度。
六、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建立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建立环境与发展科学咨询制度
——建立部门联合会审制度
——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公众参与制度
——建立有关环保的重大决策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流域、区域发展会议制度
七、积极争取环境保护的对外合作、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我县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八、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普法教育和环境警示教育,增强公众环境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
——加强新闻媒体环境宣传和舆论监督力度,建立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机制,鼓励公众自觉参与,倡导绿色文明。
——规范环境信息公布制度,依法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
——活跃中小学环保教育,推进绿色学校建设。(九江县人民政府)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