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10.17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IPC分类号C02F3/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在活性污泥反应区与缓冲区之间设有功能隔板;在缓冲区与沉淀区之间设置穿孔整流板与斜板;在缓冲区与沉淀区的底部设有底板,缓冲区与沉淀区通过泥水通道相连通;在缓冲区的底部设有带阀门的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穿过底板、并且与污泥反应区连通;在缓冲区的侧壁底部设有污泥出口,在沉淀区上方设有出水口。本实用新型在活性污泥反应区和沉淀区设置缓冲区,确保污水的稳定;设置穿孔整流板及斜板有助于污染物的沉淀;缓冲区与沉淀区之间设置泥水通道,实现回流污泥利用自身重力进行回流;回流污泥依靠自重在污泥回流管进行回流,节约能耗,并且在污泥回流管上设置阀门控制回流污泥量。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包括污泥反应区(2),缓冲区(7)、沉淀区(12),其特征在于:在活性污泥反应区(2)上方设有进水口(1),在活性污泥反应区(2)内设有导流筒(3),在导流筒(3)下方设有带空气阀(5)的空气管(4),空气管(4)通过曝气装置(6)与导流筒(3)连通;在活性污泥反应区(2)与缓冲区(7)之间设有功能隔板(8);在缓冲区(7)与沉淀区(12)之间设置穿孔整流板(13)与斜板(14);在缓冲区(7)与沉淀区(12)的底部设有底板(15),缓冲区(7)与沉淀区(12)通过泥水通道(17)相连通;在缓冲区(7)的底部设有带阀门(11)的污泥回流管(10),污泥回流管(10)穿过底板(15)、并且与污泥反应区(2)连通;在缓冲区(7)的侧壁底部设有污泥出口(9),在沉淀区(12)上方设有出水口(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斜板(14)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板(15)与竖直面的夹角β呈60°。
说明书
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一体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境状况的日趋严重及污水处理量的增大,这要求污水处理工艺不断的更新及改造,以此适应生活水平的发展。传统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工艺存在装置布置不紧凑、投资成本高、占地面积大、不便于运行和管理等问题,如二沉池单独设置时,使用泵输送回流污泥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增加了建设成本,管理难度大。这时,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装置逐渐的被使用,但是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也有管理复杂化、出水水质不稳定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它具有能耗低、结构简单、运行管理方便、占地面积与投资成本少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包括污泥反应区,缓冲区、沉淀区,在活性污泥反应区上方设有进水口,在活性污泥反应区内设有导流筒,在导流筒下方设有带空气阀的空气管,空气管通过曝气装置与导流筒连通;在活性污泥反应区与缓冲区之间设有功能隔板;在缓冲区与沉淀区之间设置穿孔整流板与斜板;在缓冲区与沉淀区的底部设有底板,缓冲区与沉淀区通过泥水通道相连通;在缓冲区的底部设有带阀门的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穿过底板、并且与污泥反应区连通;在缓冲区的侧壁底部设有污泥出口,在沉淀区上方设有出水口。
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60°。
底板与竖直面的夹角β呈60°。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活性污泥反应区和沉淀区设置缓冲区,确保污水的稳定;设置穿孔整流板及斜板有助于污染物的沉淀;缓冲区与沉淀区之间设置泥水通道,实现回流污泥利用自身重力进行回流;回流污泥依靠自重在污泥回流管进行回流,节约能耗,并且在污泥回流管上设置阀门控制回流污泥量。本实用新型能耗低,结构简单,运行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少,投资成本低。本实用新型易于实施,使用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