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废水封闭循环零排放工艺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19-9-29 11:12:10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9.07.02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IPC分类号C02F9/00; C02F103/2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水的封闭循环零排放系统,包括格栅去污机、集水池、纤维回收系统、回用浆池、初沉池、一级水解酸化池、厌氧池、二级水解酸化池、好氧池,二沉池和回水池;所述格栅去污机通过管道连通集水池,所述集水池通过管道连通纤维回收系统,所述纤维回收系统分别连通回用浆池和初沉池,初沉池通过管道依次连通、一级水解酸化池、厌氧池、二级水解酸化池、好氧池,二沉池和回水池;所述初沉池和二沉池均通过管路连通到泥浆回收系统。本发明提供的废水的封闭循环零排放系统和零排放工艺及应用,废水循环利用零排放,杜绝了废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从根本上消灭了企业废水排放不达标的环保压力,节省了额外水处理设备的投入。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废水的封闭循环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栅去污机(1)、集水池(2)、纤维回收系统(3)、回用浆池(4)、初沉池(5)、一级水解酸化池(6)、厌氧池(7)、二级水解酸化池(8)、好氧池(9),二沉池(10)和回水池(11);

  所述格栅去污机(1)通过管道连通集水池(2),所述集水池(2)通过管道连通纤维回收系统(3),所述纤维回收系统(3)分别连通回用浆池(4)和初沉池(5),初沉池(5)通过管道依次连通、一级水解酸化池(6)、厌氧池(7)、二级水解酸化池(8)、好氧池(9),二沉池(10)和回水池(11);

  所述初沉池(6)和二沉池(10)均通过管路连通到泥浆回收系统(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的封闭循环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去污机(1)和集水池(2)之间还设置有事故应急池(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水的封闭循环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回收系统(3)为多圆盘过滤机或斜网过滤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水的封闭循环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2)通过提升泵将废水送入纤维回收系统(3)内。

  5.一种废水零排放工艺,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废水的封闭循环零排放系统,其废水零排放工艺为:

  S1:初级渣浆回用:将生产废水先经过格栅去污机(1)后进入集水池(2)内,然后通过提升泵(2)将生产废水输送进入纤维回收系统(3)内,经纤维回收系统(3)进行过滤,滤去纤维等较小的悬浮物,过滤形成的浆料进入回用浆池(4)内回收利用;

  S2:一次泥浆回用:将S1中经纤维回收系统(3)过滤后的废水输送到初沉池(5)内,然后向初沉池(5)内加入絮凝剂进行物化沉淀,将沉淀后形成的一次泥浆输送到泥浆回收系统(12)内进行回收利用;

  S3:生化处理:将S2中经初沉池(5)沉淀后形成的废水,进一步输送到一级水解酸化池(6)中进行一次水解酸化,经水解酸化的废水进入到厌氧池(7)中,向厌氧池(7)中加入营养盐进行一次生化处理,经一次生化处理后厌氧池内生成厌氧污泥和沼气,其中厌氧污泥用于生产化肥的原料,沼气进行回收或者燃烧处理;

  经一次生化处理后的废水输送到二级水解酸化池(8)内进行二次水解酸化,经二次水解酸化的废水进入到好氧池(9)中,向好氧池(9)内加入营养盐进行氧化处理,氧化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到二沉池(10)内进行泥水沉淀分离,经二沉池(10)沉淀产生的二次污泥进入到泥浆回收系统(12)内进行回收利用;

  S4:废水回用:检测经二沉池(10)沉淀后产生的废水的酸碱度和成份,

  当酸碱度和成份不符合要求时,将二沉池(10)内经沉淀后的废水进一步输送到好氧池(9)内进行氧化处理;

  当酸碱度和成份符合要求时,将二沉池(10)内经沉淀后的废水输送到回水池(11)内进行回收利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废水零排放工艺,其特征在于:S3中的一次水解酸化和二次水解酸化是通过兼性水解发酵菌将较大的有机物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如有机酸、脂肪酸、醇类等),提高有机物的溶解性,然后再通过专性厌氧产氢产乙酸菌将小分子有机物摄取并转化为简单的乙酸、氢气、CO2、甲酸、甲醇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废水零排放工艺,其特征在于:S3中一次生化处理是利用甲烷菌将一次水解酸化产生的乙酸、H2、甲酸、甲醇等最终转化为CH2和CO2。

  8.一种废水零排放工艺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水零排放工艺应用于以废纸再生纸浆为原料生产瓦楞纸及箱板纸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的处理。

  说明书

  一种废水的封闭循环零排放系统和零排放工艺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零排放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废水的封闭循环零排放系统和零排放工艺及应用。

  背景技术

  再生纸生产过程中很多环节需要大量用水。使用过的废水混入了大量的植物纤维、填料、原料、辅助化学品和化学助剂。此类废水如果未经处理外排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各个企业都会选择相应水处理设施将废水处理后排放或回用。但很多造纸企业对水处理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造成水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处理后的废水不能达标排放或完全回用。在当今环保的严峻态势下,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将直接面临关停的处理。若处理不好的废水在系统内循环,长期以往必然会造成各种污染物的积累,造成生产异常,设备结垢等诸多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亟需发明一种废水的封闭循环零排放系统和零排放工艺及应用,对再生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进行回收利用,实现再生纸生产过程中废水的零排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的封闭循环零排放系统和零排放工艺及应用,以实现再生纸生产过程中废水的零排放。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废水的封闭循环零排放系统,包括格栅去污机、集水池、纤维回收系统、回用浆池、初沉池、一级水解酸化池、厌氧池、二级水解酸化池、好氧池,二沉池和回水池;

  所述格栅去污机通过管道连通集水池,所述集水池通过管道连通纤维回收系统,所述纤维回收系统分别连通回用浆池和初沉池,初沉池通过管道依次连通、一级水解酸化池、厌氧池、二级水解酸化池、好氧池,二沉池和回水池;

  所述初沉池和二沉池均通过管路连通到泥浆回收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格栅去污机和集水池之间还设置有事故应急池。

  进一步的,所述纤维回收系统为多圆盘过滤机或斜网过滤机。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池通过提升泵将废水送入纤维回收系统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废水零排放工艺,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废水零排放工艺,采用以上所述的废水的封闭循环零排放系统,其废水零排放工艺为:

  S1:初级渣浆回用:将生产废水先经过格栅去污机后进入集水池内,然后通过提升泵将生产废水输送进入纤维回收系统内,经纤维回收系统进行过滤,滤去纤维等较小的悬浮物,过滤形成的浆料进入回用浆池内回收利用;

  S2:一次泥浆回用:将S1中经纤维回收系统过滤后的废水输送到初沉池内,然后向初沉池内加入絮凝剂进行物化沉淀,将沉淀后形成的一次泥浆输送到泥浆回收系统内进行回收利用;

  S3:生化处理:将S2中经初沉池沉淀后形成的废水,进一步输送到一级水解酸化池中进行一次水解酸化,经水解酸化的废水进入到厌氧池中,向厌氧池中加入营养盐进行一次生化处理,经一次生化处理后厌氧池内生成厌氧污泥和沼气,其中厌氧污泥用于生产化肥的原料,沼气进行回收或者燃烧处理;

  经一次生化处理后的废水输送到二级水解酸化池内进行二次水解酸化,经二次水解酸化的废水进入到好氧池中,向好氧池内加入营养盐进行氧化处理,氧化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到二沉池内进行泥水沉淀分离,经二沉池沉淀产生的二次污泥进入到泥浆回收系统内进行回收利用;

  S4:废水回用:检测经二沉池沉淀后产生的废水的酸碱度和成份,

  当酸碱度和成份不符合要求时,将二沉池内经沉淀后的废水进一步输送到好氧池内进行氧化处理;

  当酸碱度和成份符合要求时,将二沉池内经沉淀后的废水输送到回水池内进行回收利用。

  进一步的,S3中的一次水解酸化和二次水解酸化是通过兼性水解发酵菌将较大的有机物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如有机酸、脂肪酸、醇类等),提高有机物的溶解性,然后再通过专性厌氧产氢产乙酸菌将小分子有机物摄取并转化为简单的乙酸、氢气、CO2、甲酸、甲醇等。

  进一步的,S3中一次生化处理是利用甲烷菌将一次水解酸化产生的乙酸、H2、甲酸、甲醇等最终转化为CH2和CO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废水零排放工艺的应用,将以上所述的废水零排放工艺应用于以废纸再生纸浆为原料生产瓦楞纸及箱板纸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的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废水的封闭循环零排放系统和零排放工艺及应用,控制生产过程中添加剂填料的添加量,减少盐分的积累通过纤维回收及水处理系统污泥的短程利用,纤维和污泥经添加助剂后合理调配到制浆、抄纸工序随纸页带走。从而减少废水中细小纤维和污泥的含量。定期定量添加化学助剂将废水中无机盐沉淀入污泥,再由污泥回用随纸页带走,从而减少废水中难降解污染物和盐分的含量。废水色度增加不会影响回水生产使用,也不会影响产品质量;若要降低色度也可添加脱色剂对回水进行脱色。

  本发明提供的废水的封闭循环零排放系统和零排放工艺及应用,废水循环利用零排放,首先杜绝了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从根本上消灭了企业废水排放不达标的环保压力,节省了额外水处理设备的投入。污泥全回用减少了因污泥外排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了得浆率,减少了原料浪费,提高了企业利润。同时为企业节省了污泥外排中所需的各种药剂和干化设备的成本投入。其中污水循环利用,彻底杜绝污染,净水减少消耗,减低生产成本;污泥回收利用,杜绝排放污染,节省处理花费,降低生产成本。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