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效除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发布时间:2022-6-28 9:22:24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20.12.21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除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混合池和沉淀池,所述厌氧池上端设有入水口,所述厌氧池上端与缺氧池连通;所述缺氧池下端与好氧池连通;所述好氧池上端与混合池连通;所述混合池上端设有加药管,所述混合池另一侧与沉淀池连通。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除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可在脱氮的同时完成高效的除磷过程。

1656379385.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效除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池(1)、缺氧池(2)、好氧池(3)、混合池和沉淀池(8),所述厌氧池(1)上端设有入水口,所述厌氧池(1)上端与缺氧池(2)连通;所述缺氧池(2)下端与好氧池(3)连通;所述好氧池(3)上端与混合池连通;所述混合池上端设有加药管(5),所述混合池另一侧与沉淀池(8)连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除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池包括用挡板分隔的第一混合区(41)和第二混合区(42);所述第一混合区(41)和第二混合区(42)下端连通;所述加药管(5)设置在第一混合区(41)上端;所述第二混合区(42)上端与沉淀池(8)通过导流管(7)连通。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除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区(41)和第二混合区(42)中均设有交错布设的导流板(6)。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除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区(41)和第二混合区(42)的体积比为1:2。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除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6)的间距为100~500mm。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除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管(5)用于向第一混合区(41)投入PAC除磷药剂,所述PAC的浓度为10~15mg/L。

说明书

一种高效除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高效除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作为现阶段一种重要的村镇污水处理装置,因其具有安装灵活方便、建设周期短、可做到完全无人监管等优点,越来越多的被用于村镇等管网敷设不完善的地方。

目前常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为AAO,分别代表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其中厌氧和好氧的有机配合即可完成对总磷的去除,而缺氧和好氧的结合则可以完成脱氮反应。然而,由于脱氮和除磷微生物对泥龄的长短需求不同,对于脱氮过程来说,泥龄延长更有利于总氮的去除,而对于除磷过程则相反,较长的泥龄会使得原本吸附的总磷又重新释放到污水中,对除磷不利。因此,现有技术还无法做到同时高效的完成脱氮除磷反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高效除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可在脱氮的同时完成高效的除磷过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除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混合池和沉淀池,所述厌氧池上端设有入水口,所述厌氧池上端与缺氧池连通;所述缺氧池下端与好氧池连通;所述好氧池上端与混合池连通;所述混合池上端设有加药管,所述混合池另一侧与沉淀池连通。

优选的,所述混合池包括用挡板分隔的第一混合区和第二混合区;所述第一混合区和第二混合区下端连通;所述加药管设置在第一混合区上端;所述第二混合区上端与沉淀池通过导流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混合区和第二混合区中均设有交错布设的导流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混合区和第二混合区的体积比为1:2。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的间距为100~500mm。

优选的,所述加药管用于向第一混合区投入PAC除磷药剂,所述PAC的浓度为10~15mg/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除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可在脱氮的同时完成高效的除磷过程。本实施例的一种高效除磷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混合池和沉淀池,所述厌氧池上端设有入水口,所述厌氧池上端与缺氧池连通;所述缺氧池下端与好氧池连通;所述好氧池上端与混合池连通;所述混合池上端设有加药管,所述混合池另一侧与沉淀池连通。通过在沉淀池前增设混合池,在混合池安装导流板,在此区域完成絮凝除磷加药,在不增加搅拌器的基础上,使得污水与药剂充分接触混合;一方面增加了污泥的密度,有利于高效的进行泥水分离,使出水更清澈,另一方面药剂与总磷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完成化学除磷过程。此外,除磷药剂与常规工艺直接加在好氧池内相比,使得微生物在生化处理过程中不受化学药剂影响,更好的培养活性微生物。

(发明人:赵玉;刘志鹏;高标;刘立;王蓉莉;高委;孙凯)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