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性质:改扩建
工程总投资:8407.70万元
建设规模:项目改造后矿区范围、准采标高不变,矿区面积为10.5175km2,准采煤层开采标高+560~+285m,采用斜井开拓方式,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机械开采,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项目准采煤层为大白炭和草皮炭,根据项目《初步设计与安全设施设计》,由于大白炭煤层距船石湖水库水体较近,为了保证水库和煤矿的安全,本次设计作为暂不利用储量处理,今后要利用必须重新论证和设计。因此本次不对大白炭层进行评价。
矿井主要井巷和工作面巷道已形成,主要建设内容有:①改造+629m主斜井作主斜井,主要担负矿井的煤炭和矸石运输任务等;②改造+629m副斜井作副斜井,主要用于运送材料和设备等;③利旧+630m人行斜井作人行斜井,主要用于运送材料和设备等;④改造+631m回风斜井作回风斜井,开采+332m水平草皮炭煤层一、二盘区和+480m水平大白炭回风;⑤后期新掘+635m进风斜井,用于草皮炭煤层三、四带区时开采时进风;⑥增加运输人行暗斜井、轨道暗斜井、暗斜井排水系统(代替二带区排水系统)、+340m主石门、二带区专用回风巷、四带区专用回风巷、一带区运输平巷、移交投产工作面的回采巷道及相应的设备等。新掘投产工作面的回采巷道。井下新掘区域新增控尘设备和传感器,更换2台采煤机;⑦工业广场更换部分设备,改造危废暂存间,新建机修废水隔油池、地面废水收集池、车辆冲洗系统、主井工业广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等;⑧利旧风机房;利旧煤仓和矸石仓;利旧机修车间、变电所、矿灯房等地面设施;利旧空气源热泵机组作为热水热源;利旧原有矿井涌水处理设施和副井工业广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1、大气治理措施
(1)地面粉尘:输送过程粉尘通过皮带输送廊道用彩钢瓦进行封闭,并设置喷水控尘设施控制;原煤、矸石装卸过程粉尘通过降低卸料高度、加强管理,煤仓/矸石仓为封闭式,顶部设置有彩钢瓦顶棚,在仓顶设置雾化喷水设施喷水控尘;原煤堆场扬尘通过设置为全封闭式,并在堆场顶棚设置雾化喷嘴对喷水控尘;道路扬尘通过水泥石化路面、及时清扫、洒水增湿、控制车速、加盖篷布等措施控制。排放粉尘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要求。
(2)井下粉尘经过喷水增湿、回风巷的沉降、以及大风量稀释后,项目风洞口的粉尘浓度可降到较低水平,与环境本底值接近。排放粉尘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要求。
(3)经瓦斯抽采站抽出,经放空管高空排放。
(4)生活废气:本项目员工洗浴热源采用空气源热泵机组,不会产生污染物排放。项目食堂能源为管道天然气,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燃烧废气不经处理即可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量极少。项目食堂以天然气为燃料,食堂油烟设置抽油烟机抽排,将油烟通过管道引至楼顶排放。
2、废水治理措施
(1)项目矿井涌水量经井下沉淀+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后全部回用于井下控尘。根据监测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矿井涌水各项指标均满足《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GB50383-2016)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中标准要求。
(2)生活污水中浴室废水先经毛发集污井处理,食堂废水先经隔油池处理,其他生活污水先经化粪池处理,再统一经格栅井、调节池、生化处理设施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控尘。
(3)项目机修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回用于控尘,不外排;车辆冲废水经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控尘,不外排;设备冷却水经冷却水池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4)污染性初期雨水经收集沉淀后作为防尘用水。矸石淋溶水经收集沉淀后作为防尘用水。
3、固废治理措施
矸石由主斜井带式输送机运输到地面矸石仓中,直接装车外运到内江市市中区技高机砖厂制砖。项目矸石实现了综合利用。
矿井涌水处理污泥、车辆冲洗废水污泥经压滤后与矸石一并外售;生活污水处理污泥压滤脱水后,由环卫部门清运至垃圾处理厂处理。
项目废机油、废铅酸电池经收集后,定期送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项目废旧矿灯和废液压支柱收集后,返回原生产厂家。
项目食堂隔油池废油委托有处理能力单位处置,处理措施可行。
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4、噪声治理措施
本项目主要地面噪声源为风机、空压机、机车、水泵等设备产生的噪声,噪声强度一般在70~100dB(A)之间,通过采取合理布置、减振、隔声、距离衰减等等降噪措施,再经距离衰减达到厂界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井下爆破、采矿设备运行过程产生的噪声通过岩土阻隔后,对地面贡献值极小;运输设备噪声通过加强维护保养,选用低噪声设备、控制车速、加强管理、禁止鸣笛等措施控制。
5、地下水污染防治
项目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和对策坚持“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的原则。项目加强环境管理,采取防止和降低污染物“跑冒滴漏”的措施。项目区实施分区防渗。建立地下水污染监控制度和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监测计划,以便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6、土壤污染防治
项目矿区范围含水岩组底部岩性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具有一定的隔水性能,由于地下水漏失出现塌陷的可能性较小;并且根据对区域内其他同类型矿井的调查,均未发现由地下水造成塌陷坑的现象
会员可见完整内容
马上解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