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全区推进奶业振兴现场会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优质安全、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奶业生产方式。聚焦率先在全市实现奶业振兴目标,以奶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突出松山特色,打造具有创新引领、数智驱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型奶牛产业,为全市奶业转型升级、实现奶业全面振兴发挥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
二、发展原则
(一)突出市场主导,加强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发展活力。大力发展乳品深加工产业,培育优势品牌。更好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宏观调控、支持保护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作用。
(二)突出利益联结,促进产业融合。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坚持产业一体化发展方向,延伸产业链,建立奶源基地和乳品企业之间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格局,增强奶源基地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三)突出绿色发展,加快提档升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种养结合,草畜配套,促进奶畜粪便资源化利用。坚持科技和体制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推进节本增效,提高奶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生产生态协同发展。
(四)突出质量安全,健全监管体系。把乳品质量安全放在优先地位,建设以安全为核心的法规标准体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措施,消除产业链各环节监管漏洞,建立健全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
三、总体要求
(一)发展目标。力争到2027年,全区荷斯坦奶牛存栏达到2万头,规模养殖比重达到100%,标准化规模奶牛场奶牛年均单产提高到9吨以上,奶产量突破12万吨,创产值4.8亿元。新建年产5万吨大型乳制品加工基地1处,新建存栏万头以上奶牛养殖基地1处以上。全面建立养殖、加工利益联结机制,生产经营秩序全面规范,奶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乳制品供给和消费需求更加契合,乳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产品监督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消费信心显著增强,奶业生产与生态协同发展,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奶业实现全面振兴,奶源基地、产品加工、乳品质量和产业竞争力整体水平进入自治区前列。
(二)产业布局。综合考虑全区资源禀赋、奶牛养殖基础、自然地理环境、区位特点等因素,遵循“依托资源、发挥优势、适度集中”的原则,优化奶产业布局。完成现有四个奶牛规模养殖场全部升级改造,扩大奶牛存栏6000头。实现奶牛年均单产提高5吨以上。在东部土地条件允许、水资源充分、群众基础好、发展意愿强的乡镇,建设存栏万头以上大型奶牛养殖基地1处以上,在西部气候条件好、一般性耕地多、土地流转方便的乡镇,建设千亩以上饲草料生产基地15处以上,形成东西结合,优势互补奶源生产体系。在安庆工业园区,建设大型乳品加工基地1处,形成产业联结、集群发展的整体发展态势。
四、发展重点
(一)加强奶牛养殖基地建设。一是完成现有四个奶牛规模养殖场全部升级改造,扩大奶牛存栏6000头,实现奶牛年均单产提高5吨以上。二是在太平地镇敖包吐村建设完成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赤诚峰味奶牛养殖基地新建项目,增加奶牛存栏1.2万头,实现年产鲜奶7.7万吨。三是力争在土地条件允许、水资源充分、群众基础好、发展意愿强的乡镇,再建设存栏万头以上大型奶牛养殖基地1处。
(二)提升奶牛养殖水平。按照动物疫病防治要求,支持四个现有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重点建设标准化圈舍、粪污处理、防疫栏、挤奶设施及饲草料基地等。支持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奶牛全部参加生产性能测定,配备奶牛卧床、TMR(全混日粮)、风机和喷淋等设施设备,饲喂全株玉米青贮、优质苜蓿和优质干草,推进环境调控、自动操作、精准管理、监管监测、质量追溯的数字化智慧奶业建设。力争到2027年,新创建自治区级奶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场5个,改造提升中规模奶牛养殖场4个,全区规模养殖比重达100%。
(三)推进优质饲草料产业发展。统筹利用粮改饲、高产优质苜蓿饲草基地等建设项目,大力发展全株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种植,推进青贮玉米和苜蓿生产规模化、田间管理标准化和生产服务社会化,逐步实现优质饲草料就地就近供应,保障奶牛规模养殖需求。力争到2027年,奶牛场本地优质饲草供应率达80%以上。
(四)搞好粪污综合利用。推广刮粪板清粪→地沟收集→固液分离→固体生产牛床垫料或加工商品有机肥,液体密闭贮存后就近农田利用模式;推广干清粪→固体堆沤肥模式;推广集中收集→大型沼气工程→沼渣沼液就近农田利用模式。引导奶牛养殖场落实主体责任,建设或升级改造与养殖规模匹配的废弃物综合利用设施,加强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和台账管理,规范档案记录。力争到2027年,全区奶牛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率达85%以上,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稳定在100%。
(五)加强奶牛疫病防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遵照国家及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严格奶牛场防疫标准,健全防疫制度,完善防疫措施,加强病死牛无害化处理,提高奶牛场综合防疫管理和生物安全水平。定期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加快推进奶牛“两病”(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净化示范场区创建,通过采取全群监测、阳性处理、全场消毒、引种监管、完善档案等措施,全面推动奶牛“两病”净化工作。统筹抓好奶牛乳房炎和代谢病等常见病防控,奶牛达到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严格执行《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切实做好跨省调运奶牛的产地检疫和流通监管工作。
(六)推动乳制品加工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专业化乳品企业。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巴氏杀菌乳、发酵乳、功能性乳品等高端乳制品,鼓励发展纯酸牛乳、调味酸牛乳、果料酸牛乳等酸乳产品,严格执行生产许可、食品安全等法律法规,在确保乳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大型奶牛养殖企业建立自营乳品加工厂,发展居民小区和周边酒店、饭店、商店乳制品订单供应,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鼓励加工企业与合作经济组织组建奶牛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奶牛养殖场与乳品企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机制。在松山区安庆工业园区建成内蒙古赤诚峰味年产5万吨奶制品生产基地新建项目1处。
(七)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加强生鲜乳违禁物质专项检查,强化奶牛养殖环节饲料、兽药、添加剂投入品监管,严厉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生鲜乳收购站准入许可管理,强化区级农牧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严格执行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现场检查内容和判定标准,加大审核和检查力度,切实把好生鲜乳收购、运输准入关及运输环节,坚决依法关停、注销不符合判定标准的生鲜乳收购站,对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实行动态化、精准化监控及备案管理。督促和指导乳制品加工企业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会员可见完整内容
马上解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