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单位:新疆三昌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该项目位于第七师胡杨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园区,新建20万吨/年危险废物处置装置、4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装置、20万吨/年萃取精馏装置、25000立方米/时天然气制氢装置,配套建设辅助工程、储运工程、公用工程及环保工程。工程总投资100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870.1万元,占总投资的3.87%。
(一)严格落实各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危险废物处置装置加热炉,煤焦油加氢装置加热炉,天然气制氢装置转化炉均使用燃料气,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废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须满足《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表4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罐区储罐及装卸系统废气采用“冷凝+吸附”处理,废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排放浓度须满足《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表6废气中有机特征污染物及排放限值要求;非甲烷总烃去除效率须满足《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表4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污水处理站废气经“除油预处理(碱洗+水洗)+生物法+活性炭吸附”处理,废气中氨气、硫化氢、臭气浓度排放速率须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要求;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须满足《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表4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危险废物暂存间废气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废气中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须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
强化无组织废气污染管控措施。装置区、罐区储罐、输送和装卸系统采用全密闭优化设计;投、出料均设密封装置或密闭区。加强对泵、压缩机、阀门、法兰的管理和维护,制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计划。采取以上措施后,厂内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浓度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中表A.1厂区内VOCs无组织排放限值要求。厂界苯、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浓度满足《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表7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要求;氨、硫化氢排放浓度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中新改扩建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项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s排放总量分别不超过5.91吨/年、2.11吨/年、29.58吨/年、5.21吨/年。
(二)严格落实各项水污染防治措施。根据“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分质处理”的原则建设给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含油污水、含盐污水进入污水处理站,经“隔油+气浮+催化沉淀及氧化+水解酸化+A/O+BAF+深度处理”处理,达到《石油化工污水再生利用设计规范》(SH3173-2013)中表5.2再生水用于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水质控制指标后,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剩余废水pH、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排放浓度须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中三级标准要求,氨氮、总磷、总氮、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总硬度、二氧化硅排放浓度须满足《关于师市开发区企业执行相关标准的通知》(师市环发〔2021〕7号)相关要求;石油类、硫化物、挥发酚、苯、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排放浓度须满足《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表1水污染物间接排放限值和表3废水中有机特征污染物及排放限值要求。废水经处理满足排放标准后,排至胡杨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园区污水处理厂。
(三)加强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原则进行地下水污染防治。对装置区、罐区、化学品库房、污水处理站、危险废物暂存间、应急事故池进行重点防渗。加强防渗设施的日常维护,及时修复、加固,确保防渗设施牢固安全。
建立完善的地下水和土壤监测制度。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地下水流向及其分布特征,合理设置地下水和土壤监测点。在厂区地下水流向上游、下游,厂址区两侧共设置4个地下水监测井,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在办公区、装置区共设置3个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加强对特征污染物的监测。严格落实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监测计划,制订地下水风险防范措施,并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一旦出现地下水污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减少对地下水和土壤的不利环境影响。
(四)固体废物实施分类管理和妥善处理处置。焦油渣、蒸馏残渣、废催化剂、废活性炭、污泥和杂盐属危险废物,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建设和管理危险废物暂存间。一般固废的贮存和处置须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等相关要求,确保处置过程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五)优化厂区平面布置,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置高噪声设备。对高噪声设备采取隔声、消声、减振等降噪措施。确保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要求。
(六)强化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有效防范环境风险。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严防“跑、冒、滴、漏”。加强危险废物收集、贮存环节的环境管理和风险防范,危险废物暂存间四周设置导流槽。厂区设置足够容积的应急事故池。罐区四周设置围堰,事故废水排至应急事故池,经调蓄后排入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项目设置一座火炬,应急情况下的泄放气、排放气均导入火炬,经充分燃烧后排放。定期开展环境风险应急培训和演练,落实各项应急环境管理措施以及各项风险防范措施,确保风险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建设单位应对粉尘治理、污水处理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健全内部污染防治设施稳定运行和管理责任制度,严格依据标准规范建设环境治理设施,确保环境治理设施安全、稳定、有效运行。
会员可见完整内容
马上解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