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位于吴川市大山江街道那孔望海岭工业区1 号(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东经 110 度 48 分14.944 秒,北纬21 度26分14.422 秒),占地面积 1430 平方米,建筑面积1430 平方米。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生产车间(包括打磨房、抛光房、喷树脂房、烤房、原材料仓、水砂区等)、办公室及配套设施等,配备真空机、空压机、抛光机、喷枪、水磨台、手砂机、电烤房和气磨机等生产设备,利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红色乙烯基树脂、碳纤维布、玻璃纤维布、抛光蜡、稀释剂、固化剂、硝基漆和333船蜡等原料,通过主模分模→打蜡→扫胶衣→铺玻璃纤维→扫树脂→固化→切毛边→打磨→抛光→打蜡→喷树脂→固化→生产铺布→装密封袋抽真空→调配树脂真空吸入灌注→固化→脱模→切毛边→打磨→部分产品喷漆(30%碳纤维产品和45%玻璃纤维产品需进行喷漆,其余不喷漆产品可直接售卖)→打水砂处理→抛光→清洗→检验包装等工序生产汽车纤维产品,设计规模为年产汽车装饰碳纤维产品30000 件、玻璃纤维产品10000件。项目总投资 60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0 万元,占总投资的33.3%。
(一)废水。项目的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制;喷淋塔和水帘柜定期捞渣、每日补充新鲜水后循环使用,定期更换喷淋废水和水帘柜废水,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单位上门直接运走,不在厂内暂存;打水砂废水收集后经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处理工艺为“格栅池+调节池+混凝反应池+竖流沉淀池+砂滤池+清水回用池”,处理规模为25 吨/天)回用于生产,不外排。食堂废水经过隔油隔渣池处理,员工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符合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和吴川市滨江污水处理厂入厂标准的较严者后通过市政管网排入吴川市滨江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
(二)废气。项目扫胶衣、扫树脂、树脂真空吸入浇注、固化、抛光等工序采取密闭、负压收集(工作时间各车间的门、窗均处于关闭状态),收集的废气经“水喷淋+二级活性炭”装置处理后通过 15 米高的排气筒 P1 排放;喷树脂工序在密闭的喷树脂房内进行,其废气收集后经水帘柜处理后汇入“水喷淋+二级活性炭”装置处理后经 15 米高排气筒P1 排放;打磨、喷漆工序位于密闭的打磨房内,打磨废气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与喷漆废气汇入“水喷淋+二级活性炭”装置处理后通过15 米高的排气筒P1 排放。项目有组织排放的 TVOC 参照执行《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DB44/814-2010)第二时段排气筒排放限值要求(待国家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发布后,TVOC执行DB44/ 2367-2022 表 1 限值);有组织排放的苯乙烯、二甲苯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排放标准》(DB44/ 2367-2022)表 1 挥发性有机物有组织排放限值要求;颗粒物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限值要求。厂界无组织TVOC 和二甲苯参照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DB44/814-2010)中的限值要求,苯乙烯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 1 厂界二级新扩改建项目标准限值要求,颗粒物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表 2 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厂区内无组织排放的非甲烷总烃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排放标准》(DB44/ 2367-2022)表3厂区内TVOC 无组织排放限值。食堂油烟经静电油烟处理器处理,符合《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小型标准限值要求后经 15 米高的排气筒 P2 排放。
(三)噪声。合理布置,选用高效低噪声设备,并采取减振、隔声和加强噪声设备的维护保养等降噪措施,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
(四)固体废物。项目的危险废物和一般固体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20)等相关要求。项目修边过程产生的边角料收集后交资源回收单位处理;打水砂工序产生的沉淀废渣和废水处理设施污泥收集后交有处理能力的单位处理;废活性炭、废 UV 灯管、水帘柜底渣、喷淋塔底渣、布袋除尘器粉尘、树脂包装桶和漆料包装桶等危险废物分类收集暂存后危险废物暂存间,定期交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理;员工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你司按要求在广东省固体废物云申报系统及湛江市固体废物环境监管平台进行注册登记、定期申报。
(五)环境风险。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加强项目污染防治设施的管理,规范生产物料堆放;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规范危险废物的收集、暂存和转移等环节的管理。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加强环境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定期举行环境应急演练,及时消除环境隐患,确保环境安全。
建设单位:新赛扬碳纤维汽车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会员可见完整内容
马上解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