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别
| 建设内容
| 建设规模
| 备注
|
主体工程
| 厂房
| 位于地块的北面,
1F,厂房长、宽、高为
140×97×22.15m
,内设置有
19
条生产线,车间内安装车台
、成品区、生产车间及半成品区
(
料罐
)
等进行布置
。
厂房内为混凝土地坪并进行防渗漏、防流失、防扬散处理。
| 新建
,
除出入口外,厂房四
面封闭,
钢结构棚盖车间,
内设喷雾降尘系统。
|
储运工程
| 产品堆场
| 项目不单独设置产品堆场,成品区及半成品区均设置于厂房内
| /
|
| 堆场
| 设置于项目用地的南面地块,占地面积为
12008.1
m
2
,
用于
堆放从矿山拉运回的石料。根据项目设计,堆场为露天设置,根据广西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保护准入条件,本次报告要求堆场应设置为
四
面封闭
的
钢结构棚盖车间,
内设喷雾降尘系统
。
同时堆场内为
混凝土地坪并进行防渗漏、防流失、防扬散处理
。
| 新
建,
除出入口外堆场四
面封闭,
钢结构棚盖车间,
内设喷雾降尘系统
。
堆地需同时满足一般
工业固体废物
Ⅰ类贮存要求
。
|
辅助工程
| 办公楼
| 2F
,高
10m
,
用于
日常
办公,
一层主要设置质检室、展厅及休息室,二层主要设置员工食堂及办公室,办公楼
占地面积约
889.6
m
2
,
2
层
,建筑面积约为
1982.2
m
2
。
| 新建,休息室为来往货车司机公共休息室,不设员工宿舍
|
| 门卫
| 项目在位于项目地块东面临潇贺大道设置主、次两个出入口,其中主要出入口设置地块的东北面,综合楼的北面,次入口设置于堆场的北面,主、次入口分别配置
门卫室,均为
1F
,门卫室一(主入口)占地面积为
40
m
2
,建筑面积为
32
m
2
。门卫室二(次入口)占地面积为
24
m
2
,建筑面积为
20
m
2
。
| 新建
|
公用工程
| 供水
| 项目生产、生活用水均由市政供水
| 新建
|
| 供电
| 项目用电由周边电网引入。
| 新建
|
环保工程
| 废气
防治措施
| 员工
食堂油烟采用高效油烟净化处理器处理
| 新建
|
|
| 进料前对原料进行洒水增湿,减少无组织粉尘排放量
| 新建
|
|
| 生产线每个产尘点均
配套布袋除尘器
,破碎、包装产生的粉尘经处理后经
23
m排气筒
外排
(
DA001
,
厂房高度为
22.15
m,
排气筒
高出厂房
0.85
m
),研磨、改性产生的废气循环不外排。
| 新建
|
|
| 厂房、堆场均
设
置
为
除出入口外四
面封闭的钢结构大棚
,内设喷雾降尘系统。
| 新建
|
|
| 厂区
次出入口主要为货车出入,在此出入口地磅南面设置一个
洗车平台;
在
厂房
及堆场内设置喷雾装置,定期洒水降尘;
运输车辆采取覆盖措施,减速慢行
;
厂房及堆场外场区范围内设置炮雾机、洒水车等自动洒水降尘装置
| 新建
|
| 废水
防治措施
| 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进行处理,
近期
经处理后用于
场内绿化,远期待园区污水处理厂(西湾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后,排入园区污水管网送至园区污水处理厂达标后排入西湾河。
| 新建
|
|
| 项目在项目地块西侧的突出用地一角设置污水处理池
(
700
m
3
)
,
污水处理池内设有
絮凝沉淀
工序,对细小颗粒和胶体拟投加混凝剂和助凝剂进行处理。
原料清洗废水经沉淀后废水循环至
洗矿机
重复使用。
| 新建
,污水处理设施
均加棚覆盖
|
|
| 车辆清洗平台废水:
再
次出入口处设沉淀池,经沉淀后循环使用,沉淀池容量为
2
0
m
3
| 新建
|
|
| 厂区四周设置排水沟,
项目于门卫室二西面
设置
地埋式
初期雨水收集池
(
250
m
3
)
,对厂区内雨水
进行
收集
沉淀处理,
回用
于
生产
。
| 新建
|
| 噪声
防治措施
| 选用低噪设备、合理布局、基础减振。
| 新建
|
| 固废
防治措施
| 生活垃圾收集后每日送往项目周边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 新建
|
|
| 雨水收集池
及沉淀池泥沙
定期清理后
经过压滤机压滤后存放于
一般固体废物暂存间
(位于
厂房西南角,面积为
200
m
2
)
,统一外运至砖厂制砖。
| 新建
|
|
| 布袋除尘器粉尘经收集后
存放于产品堆场,
作为产品外售
。
| 新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