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改扩建后,该矿山仍采用地下开采方式,设置一个开拓系统,淘汰现有平硐 + 竖井联合开拓方案,改为平硐 + 竖井 + 盲斜坡道开拓。开采对象包括矿区内 Ⅰ-1 号矿体、 Ⅱ 号矿体、 Ⅲ-1 号矿体、 Ⅲ-2 号矿体以及 Ⅰ-2 号矿脉 ( 含 Ⅰ-2-1 、 Ⅰ-2-2 、 Ⅰ-2-3 、 Ⅰ-2-4 、 Ⅰ-2-5 、Ⅰ-2-6 、 Ⅰ-2-7 号矿体, Ⅰ-2-8 号矿体因资源量较少, 位于浅地表地段, 本次设计暂不开 采 ) 。 设计利用资源量为 46.962 万 t , 平均品位为 5.04g/t , 资源利用率 87.86% , 矿石 回采率 90% 。 开采顺序为 Ⅰ-2 号矿脉→ Ⅲ-1 号矿体→ Ⅲ-2 号矿体→ Ⅱ 号矿体→ Ⅰ-1 号矿 体。 根据开采矿体的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设计选用削壁充填采矿法和浅孔留矿 嗣后充填采矿法。此次改扩建不涉及矿区扩界行为,通过重新设计开拓方案和增加工 作时长的方式达成 6 万 t/a 金矿石产能, 服务年限为 7.7 年 ( 不含基建期 ) 。 对于井工工程, 本次改扩建工程设计淘汰现有 III-2 号矿体回风平硐 PD185 , 其 他现有平硐等井工设施全部保留继续使用。同时新建平硐 PD4 、平硐 PD6 和平硐 PD8 , 其中新建平硐 PD4 主要担负 I-1 号矿体开采回风任务,平硐 PD6 主要担负 Ⅱ 号矿体开 采回风以及 I-1 号矿体 180m 中段矿石运出任务,平硐 PD8 担负 Ⅲ-1 号矿体开采回风 任务。 对于地表工程, 设计淘汰现有 PD188 和 PD185 工业场地, 保留位于矿区主出入 口处的 PD1 工业场地 ( 即原 PD156 工业场地 ) 和竖井 SJ1 工业场地 ( 即原 SJ2 工业场地 ) 。 淘汰 PD1 工业场地现有露天矿石堆场,在该场地新建 1 座 600m 2 的封闭矿石转存库。 同时将现有简易沉淀池改造为防渗高位水池。矿山现有 3 处废石堆场全部淘汰,后续 设计对其占地开展全面生态恢复治理。保留矿区现有 6 条主要运输道路,改扩建后继 续使用。 同时新建 1 条运输道路 7 , 作为新建平硐 PD8 与外部现有山路的连接通道。


会员可见完整内容
马上解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