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规模及内容:1.改造修复D50排水渠道6.12km和D80退水渠道1.078km。2.新建三池两坝系统工程,其中养殖尾水过滤坝6座,曝气池配套纳米曝气系统5套,在线水质监测设备1套。3.疏通改造生态排洪沟2.23km,新建检修道3.165km。4.改造修复C25水泥砼道路1.975km,泥结石道路长6.074km。
1、尾水治理工程
尾水治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净化池、电气设备。其服务范围为陕西合阳县境内的黄河滩商品鱼基地附近连片养殖区域淡水养殖户养殖尾水。服务区域面积为2700亩。
工程改造现有生态沟渠,新建沉淀池、曝气池、生态净化池和过滤坝6座,养殖池塘尾水排放至渠(管)道,通过尾水收集渠(管)道将养殖尾水汇集至沉淀池,养殖尾水在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处理,使尾水中的悬浮物沉淀至池底。尾水经沉淀后,通过过滤坝过滤,以过滤尾水中的颗粒物。尾水经过滤后进入曝气池,曝气池通过曝气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加速水体中有机质的分解。尾水经曝气处理后再经过一道过滤坝,进一步滤去水体中颗粒物,再进入生物净化池,通过添加芽袍杆菌等微生物制剂了,进一步加速分解水体中有机质,最后进入净化池,通过水生植物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氮磷物质,并利用滤食性水生动物去除水体中的藻类。
(1)生态沟渠
利用养殖场内原有排水渠道进行改造而成。通过加宽和挖深等方式,提高排水渠道的排水功能。养殖尾水通过生态沟渠将养殖尾水汇集至沉淀池。
(2)沉淀池
沉淀池主要用于养殖尾水的沉淀处理。养殖尾水进入沉淀池后,须滞留一定时间,使水体中悬浮物沉淀。同时在沉淀池中种植30-40%面积占比的水生植物或设置水生植物浮床,吸收利用水体中营养盐。池深2.5m,长251.77m,宽161.12m,占地面积61.4亩。
(3)过滤坝
将沉淀池、曝气池与生态净化池之间原有堤坝改造成过滤坝,用钢架结构搭建过滤坝外部墙体,在坝体中填充滤料,滤料可选择陶粒、火山石、细沙、碎石、棕片和活性炭等;坝宽≥2m,坝长>6m,高应与塘基本持平,坝面中间应铺设20cm碎石。坝前应设置尼龙挡网,高度与过滤坝持平,用于拦截落叶等漂浮物,定期清理。
工程设计过滤坝共6座,长规格35m、30m、20m、15m四种,坝宽5m,高2.5m。基础自上而下为:C20砼垫层200mm,C15砼垫层100mm,3:7灰土垫层500mm。地基压实系数不小于0.93,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20kp。
(4)曝气池
在池底安装曝气管,通过底部增氧曝气方式,并放置一定比例毛刷填料,充分氧化有机物,降解氨氮。根据设计,曝气池内配套纳米曝气系统5套,配套纳米曝气盘100组。池深2.5m,长251.77m,宽119.93m,占地面积43.2亩。
(5)净化池
净化池要用于深度净化,涵养水源调节养殖用水和排水,占养殖尾水处理区面积40%-50%左右,池深2.5m,长251.63m,宽190.75m,占地面积70.9亩。
池内种植荷花等水生植物,四周种植草皮绿化或种植低矮树木,且池内放养蛙、镛、河蚌等滤食性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类别主要有沉水植物(苦草、轮叶黑澡、伊乐藻、狐尾藻等)、浮叶植物(荷花、睡莲、芡实等)、挺水植物(茭白、再力花、美人蕉、鸢尾等)及飘浮植物(香菇草、水葫芦等)。全年可种植香菇草、狐尾藻,其余植物按其习性种植。
2、改造工程
(1)生态排洪沟
本次生态沟改造维持原排水设计标准不变。以“灌溉工程与排水工程并重”“自流排水与泵站排水并举”“涝碱与洪汛同治”为主线,在现有排水系统基础上,采取疏浚沟道、改造建筑物,达到恢复排水系统的正常功能,保证项目区渔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长2.23km。
(2)检修道路
为了应对平时检修排洪沟,设置检修通道,断面梯形,采用素土夯填,压实系数不小于0.95,高3.5m,上顶宽2m,下底宽9m,两边坡比1:1。
土基填筑完成后,上部检修道进行硬化,硬化路面宽度为1.5m,路面结构为10cm厚3:7灰土基层+5cm厚M10水泥稳定粗砂,长3.165km。
基础清表厚度不小于0.30m,确保清除表层腐殖、建筑垃圾。基清基后应对建基面进行碾压,碾压实后粘性士压实度不小于0.95,非粘性土相对密度不小于0.65。
(3)排水渠道
根据设计,项目鱼塘养殖废水排水渠道选用D50U型、退水渠选用D80U型,其中排水渠道6.12km,退水渠道1.078km。
渠道采用D50、D80,D50渠道厚度6cm,D80渠道厚度7cm,渠道为现浇C25混凝土,砼性能指标:强度C25,抗渗W6,抗冻F100。
砼下土基必须处理夯实,压实系数需达0.93;沿纵向每4.0m设一伸缩缝,伸缩缝缝宽2.0cm,采用聚氯乙烯胶泥填塞,用M10水泥砂浆抹平。
(4)生产路
A.水泥混凝土道路
本项目共设计1条水泥混凝土道路,全长1.975km,路面宽度3.5米,均沿现状土路改建①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路线利用旧路路线走向,根据《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 3311-2021),为控制工程数量降低工程造价,结合旧路现状和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平面设计时拟合道路中线布线。
改造道路长度1975米,路基宽度为4.5 米,其中路面宽度3.5米、两侧各设0.5 米土路肩。
②纵断面设计
本项目设计方案为在旧路基础上铺设18 厘米厚水泥混凝土面层+20 厘米厚10%石灰土基层,因此路线纵断面设计全线按在旧路路面顶抬高38 厘米结构层厚度控制纵坡。
③路基
设计标高:路基设计标高为路中线处路面顶面标高。
标准横断面:路基宽度为4.5 米,其中路面宽度3.5 米、两侧各设0.5 米土路肩。
路基边坡:根据地形、地貌,路基土质、水文气象数据,结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对于填方路段路基边坡坡率,采直线型边坡,坡率采用1:1.5。
④路面结构
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其中面层为18cm 厚水泥混凝土,基层为20cm 厚10%石灰稳定土。
B.泥结石道路
本项目在改造区域内鱼塘之间生产路改造为砂石路,共设计4条道路、全长6074 米,该路按等外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15km/h。
新建砂石路面,路基宽度为2.0m,路面结构为18cm 泥结砂砾石(或碎石)面层。
会员可见完整内容
马上解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