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22年-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规划范围
南起岗木公路,北至塔儿山,东部分别与圪垯村、圪垯中村、圪垯南村相毗邻,西至老虎沟河滩,总规划面积约323.20公顷。
规划定位
门源县要结合青海优势和资源,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海北州农畜产品加工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立足于创新经济、生态保护、园区城区融合共享的发展要求,将门源县产业园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创新发展的核心经济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国家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西北地区创新发展高地。通过产业培育、创新发展,将产业园打造成为我国西北资源综合利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国家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生态服务功能,提高资源能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水平,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双赢,建成传统产业加工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绿色低碳创新科技发展示范区。
西北地区创新发展高地。培育一批具有先导性、支撑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产业园建成我国西北地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策源地”。
发展目标
到2025年,产业园产业体系初步建立,重点产业方向的建设均取得一定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显著提高,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农畜产品加工、制造业以及生物制品的研发投入与产出明显提高,建成一批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形成一批创新型企业。产业绿色发展程度明显提升,万元GDP能耗和水耗下降明显。产业集聚效益明显,并形成以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融合发展区、服务业创新发展区、生态产业示范区为龙头带动作用,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到2035年,产业园基本建成绿色、创新、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实现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智慧化,成为海北州重要的创新发展高地和门源县的经济增长极。
空间结构
园区布局结构规划确定园区布局结构为:“一核、四片区”。
一核:以孵化基地和管委会为产业园创新发展核。占地约183.3亩,不断健全完善园区管理创新机制,强化科研支撑,立足乡村振兴为乡村产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打造高效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孵化科技创新企业和业态,为园区发展和门源县实现全面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四片区:
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位于园区最北端,纬十路以南纬七路以北,占地面积约890.9亩,重点引导发展智慧仓储、快递物流统仓共配中心、二手车交易市场、冷链仓储物流中心等产业,配套优惠的土地和税收政策吸引电商物流企业入驻,服务于园区同时辐射县域,打造现代化电商物流集散平台。积极培育门源县文化旅游创意、研发和生产,鼓励扶持文化旅游创新性企业入驻园区,打造服务业创新发展片区。
生态产业示范区:位于纬七路以南岗青公路以北,占地1983.65亩,重点以青稞、食用菜籽油、食用菌、富硒蕨麻、富硒有机肥、富硒蜂产品加工为主,打造特色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加快推动门源县特色生资源向生态价值转换,实现产业现代化、产品品牌化,将特色生态产业培育成门源县产业园的主导产业。
循环经济示范区:位于岗大公路以南,纬四路以北,占地711.92亩,重点引导发展报废机动车拆解回收利用、固废分拣处理、环保装备制造等产业。
产业融合发展区:位于纬四路以南西关大街以北,占地约1092.45亩,重点引导发展富硒牦牛、藏羊、西门塔尔牛屠宰及精深加工,打造门源县绿色有机畜产品品牌,推动有机农畜产品与门源县特色种养殖业融合发展,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会员可见完整内容
马上解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