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
项目组成
|
主要建设内容
|
备注
|
主体工程
|
Fe2号矿体开拓系统
|
开拓方式为竖井开拓,主要开采Fe2 号矿体,利旧原大岔 SJ2 作为该系统的提升竖井 SJ(Fe2) ,主要用于提升人员、矿岩、设备及材料,同时作为进风井使用;利旧原二岔 SJ1 作为该系统的回风竖井 FJ(Fe2) ,主要为矿山生产时的回风井使用;该矿体开采共布置 4 个生产中段,分别为 356m 、 309m 、 259m 和 210m 生产中段
|
利旧原大岔SJ2 作为提升竖井 SJ(Fe2) ;利旧原二岔 SJ1 作为回风竖井 FJ (Fe2)
|
|
Fe3号矿体开拓系统
|
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主要开采Fe3 号矿体,共布置 433m 一个生产中段;新建 1 座斜井 XJ(Fe3) ,主要用于提升人员、矿岩、设备及材料,同时作为进风井使用;新建 1 座风井 FJ(Fe3) ,作为 Fe3 号矿体开拓系统的回风井,同时作为另一个安全出口
|
新建
|
|
Fe8号矿体开拓系统
|
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主要开采Fe8 号矿体,共布置 496m 一个生产中段;新建 1 条平硐 PD(Fe8) 作为Fe8 号矿体开拓系统主运输平硐,兼做进风平硐;新建 1 座竖井 FJ(Fe8) 作为 Fe8 号矿体开拓系统的回风井,井筒内布置梯子间作为一个安全出口
|
新建
|
|
Fe9号矿体开拓系统
|
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主要开采Fe9 号矿体,共布置 463m 一个生产中段;新建 1 条平硐 PD(Fe9) 作为Fe9 号矿体开拓系统主运输平硐,兼做进风平硐;新建 1 座竖井 FJ(Fe9) 作为 Fe9 号矿体开拓系统的回风井,井筒内布置梯子间作为一个安全出口
|
新建
|
|
Fe10号矿体开拓系统
|
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主要开采Fe10 号矿体,共布置 458m 一个生产中段;新建 1 条平硐 PD(Fe10) 作为Fe10 号矿体开拓系统主运输平硐,兼做进风平硐;新建 1 座竖井 FJ(Fe10) 作为 Fe10 号矿体开拓系统的回风井,井筒内布置梯子间作为一个安全出口
|
新建
|
|
Fe12号矿体开拓系统
|
开拓方式为竖井开拓,主要开采Fe12 号矿体,新建 1 座竖井 SJ(Fe12) ,主要用于提升人员、矿岩、设备及材料,同时作为进风井使用;新建 1 座竖井作为该系统的回风竖井 FJ(Fe12) ,主要为矿山生产时的回风井使用;该矿体开拓系统开采共布置 7 个生产中段,分别为 300m 、 255m 、 210m 、 160m 、 110m 、 60m 和 10m 生产中段
|
新建
|
|
Fe14号矿体开拓系统
|
开拓方式为竖井开拓,主要开采Fe14 号矿体,开拓系统共设置 455m 一个生产中段。新建 1 座竖井 SJ(Fe14) ,主要用于提升人员、矿岩、设备及材料,同时作为进风井使用;利旧原 XJ3 作为该系统的回风斜井 FJ(Fe14) ,主要为矿山生产时的回风井使用,同时作为另一个安全出口使用
|
利旧原XJ3 作为回风斜井 FJ (Fe14) ,其余工程新建
|
|
Fe18号矿体开拓系统
|
开拓方式为竖井开拓,主要开采Fe18 号矿体,利旧原 SJ4 作为该系统的提升竖井 SJ(Fe18) ,主要用于提升人员、矿岩、设备及材料,同时作为进风井使用;利旧原 XJ7 作为该系统的回风斜井 FJ(Fe18) ,主要为矿山生产时的回风井使用;该矿体开采共布置 1 个生产中段,为 402m 生产中段,同时布置有 1 个回风水平,即 440m 回风巷道
|
利旧原SJ4 作为提升竖井 SJ(Fe18) ;利旧原 XJ7 作为回风竖井 FJ(Fe18)
|
|
Fe15、 Fe19 号矿体开拓系统
|
Fe15号矿体和 Fe19 号矿体进行联合开拓,开拓方式为竖井开拓,开拓系统共设置 5 个生产中段,分别为 475m 、 450m 、 408m 、 355m 和 330m 生产中段;新建 1 座竖井 SJ(Fe19) ,主要用于提升人员、矿岩、设备及材料,同时作为进风井使用;新建 1 座竖井作为该系统的回风竖井 FJ(Fe15) ,主要为矿山生产时的回风井使用
|
新建
|
辅助工程
|
工业场地
|
扩建工程共设置9 套开拓系统,每套开拓系统均在主运输井 / 硐口附近设置 1 座工业场地,共布设 9 座工业场地。工业场地内主要设置办公室、提升机房、空压机房﹑变配电室、高位水池、矿石暂存棚和废石临时堆场等, 为各 开拓系统生产提供配套设施等,其中Fe2 号和 Fe18 号矿体目前矿山正在生产,利旧现有工业场地;其余各矿体开拓系统设置的工业场地全部新建
|
Fe2号和 Fe18 号矿体开拓系统利旧;其余矿体开拓系统新建
|
|
充填站
|
Fe2号矿体、 Fe3 号矿体、 Fe12 号矿体、 Fe18 号矿体和 Fe15 、 Fe19 号矿体等 5 套开拓系统均在回风井口附近新建 1 座充填站,共建设 5 座,单个充填站占地面积 800m 2 ,由原料库、水泥仓、上料车间、搅拌车间、储水池等组成,主要负责充填料制造以及矿山充填任务
|
新建
|
|
回风井口平台
|
Fe2号和 Fe18 号矿体目前矿山正在生产,两条矿体开拓系统已建设风井平台,扩建工程利旧;其余各矿体开拓系统均在回风井口附近新建 1 座风井平台,共设置 7 座回风井口平台, 主要设置风井用于井下通风
|
共新建7 座回风井口平台;利旧 2 座
|
|
废石临时堆场
|
扩建工程不设置永久性废石堆场, 其中Fe2 号和 Fe18 号矿体目前矿山正在生产,无需新建井 / 硐工程,无建设期废石产生,不设置废石临时堆场;其余各矿体开拓系统均在工业场地内设置 1 座废石临时堆场,扩建工程共设置 7 座废石临时堆场, 主要用于施工期废石临时堆存
|
共新建7 座废石临时堆场
|
|
矿石转运场所
|
矿山扩建后不建设矿石暂存场所,矿石从井下出来后直接由汽车拉运至选厂原料堆棚暂存,目前Fe2 号和 Fe18 号矿体目前矿山正在生产,提升井口落料点处均已密闭
|
--
|
|
运输道路
|
现有运输道路
|
矿区现有运输道路已按照《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87 )中矿山三级道路建设,总长约 1300m ,路面宽度 4m ,为水泥硬化路面
|
利旧
|
|
|
新建运输道路
|
扩建后新建运输道路长约3700m ,按照矿山三级道路标准,路面宽度 4m ,水泥硬化路面
|
新建
|
公用工程
|
给水工程
|
生产用水主要使用矿井涌水和新鲜水,生活用水为新鲜水,由矿区自备水井提供
|
--
|
|
供电工程
|
扩建后电源引自北大杖子515 线路,电源由峪耳崖镇变电所提供,各矿体开拓系统分别设置变压器,扩建后年用电量约 300 万 kWh ,能够满足矿山用电需求
|
--
|
|
供热工程
|
项目办公室冬季取暖采用电采暖,不设锅炉。在竖井/ 平硐口保温采用冷热泵,在井口处安装风冷热泵,将电能转化成热能,再通过风机将热量带入井内
|
--
|
|
供气工程
|
各工业场地均设置空压机房,凿岩机所需动力均由空压机提供,能够满足井下凿岩设备的用气需要
|
--
|
环保工程
|
废气
|
开采工艺采用湿式凿岩、爆破时水袋与炸药混合堵孔,矿区道路配备洒水车;井下破碎和装卸时配有水雾除尘器和机械通风降尘;废石临时堆场作业平台采取水抑尘等措施;矿石在密闭储存棚内堆存,并在装载、转运和堆存过程中采取洒水抑尘等措施
|
--
|
|
废水
|
主要为地下开采时的矿井涌水和生活污水,其中Fe8 、 Fe9 和 Fe10 号矿体中矿井涌水通过平硐内布置的排水沟排出作业面,排至地表高位水池;其他矿体 井下涌水通过中段巷道内水沟汇集至井底水仓,再由排水泵通过排水管路排至地表高位水池。所有高位水池中水全部用于井下生产用水或地表抑尘用水, 丰水期回用不完的矿井涌水用作矿区内地表植被绿化用水;生活污水主要为职工盥洗废水,直接泼洒抑尘;
|
--
|
|
噪声
|
采用低噪声设备、爆破采用松动爆破方式等降噪措施;空压机、通风机、水泵等设备噪声采用安装减振垫、消声器和站房隔声等措施;
|
--
|
|
固废
|
Fe2号和 Fe18 号矿体目前矿山正在生产,无需新建井 / 硐工程,无建设期废石产生,其余各开拓系统施工期废石运至临时废石场堆存,营运期废石全部回填井下,不出井;地下水仓沉泥混入废石回填井下采空区;废润滑油经桶装后暂存于危废间,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理;废油桶暂存于危废间内,定期送有资质单位处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由环卫部门接收处置;
|
--
|
|
生态
|
矿区绿化面积为 4500 m 2 ,在各工业场地设置截水沟、拦渣坝等水土流失防止措施;矿区绿化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