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界后矿区由原杨杖子2区、杨杖子3区、杨杖子4区共3个采区组成,矿区总面积由原来的1.6600km2,调整为 1.2550km2,减少 0.405km2。改扩建后,共 3 个采区,各采区分别设一个井下开采系统。运输平硐、斜坡道分别设一个主工业场地,各风井井口设一个回风机房。改扩建后提升产能,矿区拐点坐标不变,由露天转为地下开采,共设 3 个地下开采系统,每个采区设一个主井工业场地
废气:
井下采用湿式凿岩,爆破后对工作面进行清洗,装矿前对爆堆进行喷雾洒水,在卸矿处安装喷雾器喷雾除尘,对进风巷道要定期清洗。采用工程设计的全封闭中转场,各全封闭中转场内各设 4 个洒水喷头,喷雾洒水防尘 各采区分别配洒水车 1 辆,运输道路全面采用碎石硬化覆盖并压实,运输车辆有效苫盖,制定抑尘制度,对工业场地及道路定期洒水抑尘,每 4 小时洒水 1 次,视天气状况适当调整洒水频率和洒水量。
废水:
各采区分别设高位水池 1 个,整个矿区共 3 个。杨杖子 2 区井下涌水自流至平硐口地表高位水池(1 个,容积 700m3);杨杖子 3 区、杨杖子 4区井下涌水经井下水仓收集,水泵抽至地表斜坡道附近高位水池(杨杖子 3 区 1 个,容积为 700m3,杨杖子 4 区 1 个,容积为 1300m3),沉淀后供给井下生产、除尘以及用于地面防尘、绿化。
生活废水 各主工业场地设置防渗旱厕 1 个,定期清掏。
会员可见完整内容
马上解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