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范围:本次大理关巍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范围24.83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2.12平方公里。
(1)核心区规划范围东至大五茂林村,南至巡检村,西至吴村,北至碗窑上台水库。规划面积为15.14平方公里。
(2)职教园区规划范围北起关巍路,西至马米村,南至庙东村,东至石灰窑村。规划用地面积约5.0平方公里。
(3)产业园区规划范围东达甸中河水库;西临阳瓜江灌区输水沟;南至囤仓河;北接罗甸村路。规划面积为4.69平方公里。
产业规划:大理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为以康体养生、文创旅游、教育为重点的特色优势产业,以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粮油仓储为重点的新兴产业,以科技孵化、总部经济、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1)环境空气影响减缓措施
严格施工扬尘监管,建立施工工地管理清单。因地制宜稳步发展装配式建筑。将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纳入文明施工管理范畴,建立扬尘控制责任制度,扬尘治理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建筑施工工地要做到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并与当地有关主管部门联网。将扬尘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不良信息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情节严重的,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加强道路扬尘综合整治。大力推进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严格渣土运输车辆规范化管理,渣土运输车要密闭。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开发区内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在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农贸批发市场等物流集散地建设集中式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为承担物流配送的新能源车辆在城市通行提供便利。
规划区应积极发展公共交通,控制燃油型汽车交通流量,进一步减小车辆尾气排放对规划大气环境的影响。应做好燃气管网及储存装置的安全保障与风险防范工作,防止出现燃气泄漏产生的风险事故及风险环境污染。加强居民区及餐饮企业的饪过程中将产生的油烟气污染控制与治理,减小其对局部大气环境的污染。
(2)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首先展开水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污水收集处理范围,完善各水域周边截污及污水导排措施,有效截断外源污染对规划区水环境的直接影响;为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应通过采取预处理措施严格控制规划区内各类废水达到该污水处理厂的接管标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方可接入市政污水管网,餐饮含油废水应在餐饮业附近设置隔油池处理后方可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医疗污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后方可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3)声环境保护减缓措施
规划区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局及公共交通规划,有利于降低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对各声环境敏感点的不利影响。为有效保护规划区声环境,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强化规划区交通主干道、穿越教育设施、医疗设置及居住区的次干道及城市支路两侧建绿化带建设,保证各声环境敏感区声环境能够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城市干道规划红线外两侧建筑的退缩地带,除按城市规划设置人流集散场地外,均应用于建造隔离绿化带,其宽度分别为:城市干道红线宽度在30m以下的,两侧各3~5m,50~60m的两侧各宽5~10m。邻近主干道的区域原则上不建环境敏感设施。
进一步优化商业区、文化娱乐区的合理布局,在方便居民享受商业便利及文化娱乐设施的同时,防止其社会生活噪声对居民区声环境的不利影响。
(4)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对策
对于土石方和建筑垃圾:开发区地块初步平整采用半挖半填方式,其它的建筑垃圾将用作场地平整时低洼处回填料使用。根据现场调查、规划面积、地形现状等资料,预计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土石方(包含建筑垃圾)可以做到土石方平衡。
生活垃圾主要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食品、包装残余及其他固体废物。商业垃圾主要是餐饮娱乐业、百货零售业及超市等产生的食品及包装残余。规划所在永建镇属于大理市第二(海东)垃圾焚烧发电厂服务范围。垃圾收集后转运至大理市第二(海东)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
开发区内产生的少量危险废物由企业暂存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5)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生态景点的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所在用地的自然特点和用地现状,因势利导的进行空间结构和布局的进行规划,防止盲目照搬照抄,造成在保护生态的同时破坏生态环境;绿地植被系统建设应重视本地优势常青植被品种的选择,防止造成物种入侵。搞好乔、灌、草的主体绿化建设,公园应采用通透式围墙设计。在绿地建设中,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克服物种单调、结构简单的状况,维持绿地景观的异质性。因地制宜,充分开发绿化空间。采用墙面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等多种方法增加绿化面积。通过立体空间绿化,提高核心区的绿化率。
会员可见完整内容
马上解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