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降低和防止物料及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污染,确保产品质量。采取对厂房设施和设备、物料、工艺有效控制措施;根据战略布局发展需要,优化车间布局,提高车间安全生产,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实现制剂生产提质、降耗、减排。将原有的甲类仓库改建为丙类车间,优化布局11组(套)生产线;原有2#丙类车间颗粒剂生产线优化布局4台(套)颗粒剂生产线和6台自动分装线,在原有5000吨产能(水分散粒剂630吨、悬浮种衣剂(种子处理悬浮剂)200吨、水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620吨、微乳剂550吨、可溶液剂(水剂)200吨、水乳剂1000吨、微胶囊悬浮剂500吨、颗粒剂300吨、微量元素肥料70吨、水溶性肥料80吨、生物菌剂100吨、可湿性粉剂350吨、乳油400吨)基础上增加5000吨产能(水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2890吨、可溶液剂(水剂)1600吨、微囊悬浮-悬浮剂100吨、水溶肥料(含氨基酸、含腐殖酸、含硅等)增加50吨、悬乳剂60吨、颗粒剂400吨),生物菌剂100吨不再生产。二期改造,包材仓库及原辅材料仓库由于年限较长,保温、防水性能不佳,为杜绝安全隐患,重新改建为立体仓库,提高作业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人力成本;粉剂车间的主体结构为轻钢结构,属于丙类生产用房,由于年限较长,修补多次,受到一定程度腐蚀,重新布局改造,优化工作环境、提升工作环境、提升安全生产、降耗、减排。该项目不属于危险化学品项目,不包含危险工艺,不属于“两高”项目。
会员可见完整内容
马上解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