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德州市陵城区聚园路,地处经济开发区区域环评范围内,占地面积为4,666,6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26,666.67平方米。项目通过公开出让方式获取土地,旨在围绕中医药全产业链开发,构建“种养-加工-文旅”三位一体的三产融合体系。具体建设内容与规模如下:1.标准化种养基地:规划建设中包括666,666.67平方米的地龙生态养殖池和666,666.67平方米的水蛭养殖池,配套333,3333.33平方米的酸枣种植园,形成“养殖-种植-有机肥还田”的生态闭环。地龙养殖成活率确保不低于95%,水蛭养殖专注于高品质活性成分提取,水蛭素纯度达到98%以上。酸枣种植园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化肥用量减少50%,年减排二氧化碳当量约1.2万吨,既保障中药材原料品质,又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2.精深加工园区:配备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罐、自动化制剂机组及质控设备等若干台先进设备,这些设施是确保生产效率与产品纯度的关键所在。原料预处理后,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有效成分,分离纯化,再经自动化制剂成型,全程质控,年加工中药饮片能力达3万吨,无化学反应产生。依托先进工艺深度开发水蛭素冻干粉、酸枣仁皂苷等核心产品,产品增值系数预计达1.8-3.2倍。加工环节同步构建水循环系统,废水循环利用率达95%,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环保达标双重目标,推动中药材从原料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化。3.中医药文旅项目:打造3000平方米的中医药科普馆和30000平方米的养生文化园,设计“养殖探秘-加工体验-养生实践”的沉浸式研学动线。科普馆通过互动展项解析地龙、水蛭、酸枣的药用价值与生态养殖原理,文化园设置药膳制作、古法炮制等体验区,年接待能力达50万人次,实现中医药文化传播与休闲体验的有机融合。三大板块协同联动,既构建从标准化种养到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又通过文旅板块拓展产业价值边界,形成“生态种植养殖+科技加工+文化体验”的中医药三产融合示范模式。项目的能耗主要涉及电力、天然气、柴油、水(生产用水)、热力(蒸汽)等能源种类,具体年能耗情况如下:电力800万kWh;天然气150万立方米;柴油500吨;生产用水120万立方米;蒸汽800吨。本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指导目录(2024年中的淘汰类限制类)项目,同时,企业承诺将按照《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在开工建设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其他相关手续。
会员可见完整内容
马上解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