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纺织绿色制造、智能可穿戴两大方向,打造“基础研究—小试—检测—标准”一体化公共技术平台,服务赣州及粤港澳大湾区纺织服装产业升级。主要建设七大功能区: 1. 绿色纤维制备实验室(200 m2) 主要开展静电纺丝和湿法纺丝的小试研究,单批处理量 20 kg。配备 20 kV 静电纺丝机组、湿法纺丝线及在线凝固浴系统,用于绿色纤维的成纤与初步性能验证。 2. 化学品/助剂合成实验室(200 m2) 以功能高分子和染料中间体制备为核心,实验规模 1–20 L。室内布置8套 2 L–20 L 玻璃/不锈钢反应釜及旋转蒸发仪,完成聚合反应、后处理与溶剂回收全过程。 3. 智能可穿戴集成实验室(200 m2) 聚焦导电纤维织造、柔性电路印刷和传感器封装。配置宽幅数码印刷机、柔性热压机及 SMT 贴片线,实现可穿戴器件的一体化集成制造。 4. 无水染色小试车间(200 m2) 采用超临界 CO? 染色工艺(200 L、30 MPa 高压釜)及阳离子溶剂染色示范线,配套溶剂回收精馏塔,验证无水或少水染色技术的可行性与放大参数。 5. 检测与验证中心(200 m2) 承担纤维/织物的力学、色牢度、抗菌、阻燃、碳足迹及全生命周期(LCA)评估。配备万能强力机、氙灯老化箱、GC-MS 及 LCA 软件,为研发和中试提供综合检测服务。 6. 化学品库/危废暂存区(200 m2) 设立危化品智能立体库、防爆冷藏柜及智能称重联单系统,实现化学品与危险废物的分类储存、精准计量和合规转移。 7. 动力及环保站房(200 m2) 集中设置纯水制备、空压、制氮、污水处理和废气处理设施。污水采用 2 m3/h 一体化处理站(物化+生化+MBR),废气经“两级活性炭+光氧”净化后由 15 m 排气筒达标排放,全面保障实验室运行安全与环保合规。
会员可见完整内容
马上解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