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园林滤池污水处理设施构建方法

发布时间:2018-9-22 23:21:5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1.05.20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IPC分类号C02F3/34; C02F3/3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园林滤池污水处理设施构建方法,主要结构包括池体、浅水槽、深水槽。池体内自下而上包括填料层、隔离层、透水砖步道层和树木层,并布有穿孔透气竖管。依据污水水质、水量和处理工艺要求,利用浅水槽、深水槽设计特点形成上向或下向流式的潜流流态。树木为耐水湿乡土园林乔、灌木,其根系位于填料层。本发明利用土地规划的绿地,结合园林树木的净化作用而构建,不另占或少占用土地,受气候影响小,持续性效果好,无二次污染,易维护且费用低。能广泛应用于村镇、小区、企事业单位、单体建筑的生活污水,以及畜禽养殖场等废水的分散达标处理,减轻市政污水处理压力,实现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环境美化和木材生产为一体的功能目标。

  权利要求书 [支持框选翻译]

  1.一种园林滤池污水处理设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园林滤池池体规格依据地 形、地势、处理水量和规划绿地功能确定,主体结构包括池体、浅水槽、深水槽;所述池 体为地下式或半地下式混凝土结构,或其他工业复合材料硬质不透水结构,池体高1.2- 3.0m,布有穿孔透气竖管;池内自下而上布置1.0-2.5m填料层、0.1-0.2m隔离层、0.1- 0.3m透水砖步道层、树木层;所述隔离层自下而上依次为透水无纺布、细砂,所述透水 砖步道层采用透水砖铺设,间隙填充细砂,所述树木层中所栽种的植物是耐水湿园林乔、 灌木乡土树种,其中耐水湿园林乔木选择3-6年生树苗;池体两侧设置穿墙套管,管顶略 低于填料层顶,分别连接上一级处理设施的出水管和下一级处理设施的进水管;进入园林 滤池的污水需经过预处理,除去污水中的漂浮物和大部分的颗粒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滤池污水处理设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浅水 槽和深水槽顶部均设有盖板;浅水槽的槽边距填料层顶0.2-0.3m处以及槽底均等间距开设 孔径φ50-120mm的布水孔;深水槽的槽边距池底0.3-0.5m处等间距开设φ50-120mm的 布水孔,用以形成下向流或上向流潜流流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滤池污水处理设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 层填料是选自砾石、页岩、或石灰岩的常用湿地填料,以及选自自然矿渣、锅炉渣、改性 滤料、生物滤料、或除磷滤料的填料,依据填料的理化性质及对污水中有机物、氮、或磷 污染物的净化作用特点,设计颗粒级配和铺设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滤池污水处理设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填料铺设 距园林滤池池口0.5m时,将用生根粉浸泡5-10分钟的待植苗木按1.5m×1.5m至4.0m× 4.0m的株行距,舒展根系植入预定位置,然后覆盖、紧实、整平填料至设计高度,上部 覆盖1-2层透水无纺布,再用细沙覆盖、整平,最后铺透水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滤池污水处理设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 透气竖管为φ90-120mm的PVC穿孔管,依据污水处理负荷,每隔2-6m设置一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滤池污水处理设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 和深水槽底部均设置φ100-200mm的排泥管,依据污水处理负荷,定期排泥。

  说明书 [支持框选翻译]

  园林滤池污水处理设施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园林滤池污水处理设施构建方法,尤其是一种结合规划的绿地,利用园林树木的净化 作用而构建的污水处理设施,不另占或少占用土地。可广泛应用于村镇、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单体建 筑等排出的生活污水,以及畜禽养殖场废水等的达标处理,追求的是污水的源头分散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与 景观环境美化和木材生产为一体的功能目标。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迅速,多属利用水生草本植物净化污水中的 污染物。对于高等水生维管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灯心 草(Juncus effusus L.)、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等净化污水的研究表明,该类水生植物对污水 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但人工湿地的长期运行暴露出一系列问题,限制了人工湿地的发展。如常用的植物种 类除上述植物外多为凤眼莲、黑三棱、莲、金鱼藻和菹草等水生草本植物,常绿植物少,树木更少;净化 效率受气候、土壤、污水特性和植物种类等因素限制,冬季净化能力减弱。又因污水处理过程中植物富集 有害污染物,收获的草本植物存在二次污染问题,且需占用大量的土地,使以经济利用取向的生态安全性 和以城乡环境美化的观赏性受到制约。

  20世纪90年代,瑞典营造了约有1万hm2的灌木柳树林,用以提高废水的氮、磷处理效率,并利用 废水中的氮、磷提高柳木的生产力。可见,树木作为湿地植物具有巨大的净化潜力和木材生产能力。国内 应用树木作为湿地植物净化污水的研究极少。树木较水生植物具有根系庞大,吸收力和抗逆性强的特点, 膨大与伸展的根系可更新填料的通透性,有效防止填料的堵塞,其输氧作用可促进微生物的硝化反应。采 用耐水湿树木和部分常绿、抗寒树种,如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等常绿树木,不仅避免年年 收割和生态安全性问题,还具有生产木材、绿化和持续性净化功能,扩大应用范围。据此发明了园林滤池 污水处理设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影响人工湿地净化效率、植物经济利用的生态安全性和环境美化等问题,提供一种园 林滤池污水处理设施构建方法。该设施结构简单,不另占耕地或少占土地,利用规划绿地构建湿地园林景 观净化污水的同时,又具有木材生产收益、持续性绿化美化和净化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园林滤池污水处理设施构建方法。滤池容积视处理水质、 水量及规划绿地情况确定,不另占耕地或少占土地。主体结构包括池体、浅水槽、深水槽。池体为地下式 或半地下式混凝土结构,或其它工业复合材料等硬质不透水结构,池体内由下而上依次设有填料层、隔离 层、透水砖步道层、树木层,池中布设穿孔透气竖管。

  本发明采用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构建园林滤池污水处理设施。该设施以增强系统自身对自然的调控 功能为目的,是一种利用复合基质、微生物及动植物群落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 淀、离子交换、微生物分解、生物吸收转化等过程去除污水中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复杂生态系统。 污水经过预处理(格栅沉沙池、调节池)去除漂浮物和大部分颗粒物,水质、水量经均化后进入园林滤池, 利用树木庞大根系的吸收力和抗逆性,及膨大与伸展的根系,可更新填料的通透性特性,有效防止填料层 的堵塞;植物根系氧的传输可促进微生物的硝化反应。因树木根系位于填料层内,隔离层和透水砖步道层 共同为树木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滤池保温作用,保障生物的常年活性,发挥对氮、磷污染物的持续性净化作 用。树木不仅作为这一生态系统污水净化的主体生物,还有绿化美化功能和木材收益,无需年年收割植物, 无二次污染。出水可作为景观维护用水及市政道路养护用水等,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园林滤池污水处理设 施还可作为休闲游憩之场所,充分体现了污水处理设施与环境友好性、经济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追求的是 投资省、占地少、因地制宜的污水源头分散处理方略。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