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层叠式水处理组合填料带

发布时间:2018-12-9 5:20:1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08.10.08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IPC分类号C02F3/1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工程中接触氧化工艺的填料。外形为长条状,为双面复合三层层叠结构,即由中间的基板层和其两边的致密层、疏松层组成。本实用新型为双面复合三层层叠结构的生物膜载体,基板内部具有无数细小孔洞,这些孔洞与外面通透,基板表面采用植绒的方式纤维交错缠绕形成较密实的致密层的致密层,表面为较疏松的疏松层。本实用新型材质为高分子惰性材料,有巨大的比表面积,不易老化,使用寿命长,正常实用寿命约10~15年;具备良好的耐酸碱性能,在所应用的水体酸碱环境为pH2~11的范围内时能保持长期稳定;具备水头损失小的优势;安装方便快捷。

  权利要求书

  1、层叠式水处理组合填料带,其特征在于外形为长条状,为双面复合三层层叠 结构,即由中间的基板层和其两边的致密层、疏松层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式水处理组合填料带,其特征在于单条宽度4~ 6cm,断面总厚度6mm±0.9mm,内层基板厚度2mm±0.3mm,致密层、疏松层厚度 2mm±0.3mm。

  说明书

  层叠式水处理组合填料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工程中接触氧化工艺的填料。

  背景技术

  填料是污水处理工程中接触氧化工艺的核心组成材料,填料的结构、形式与材 质对采用接触氧化工艺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性能、建设运行与维护的简易程度等 均有着直接的关系。

  应用于接触氧化工艺水处理工程中的填料,一般要求具备以下技术特点:

  ①填料具备较大的比表面积,理论上可以为微生物提供更多的附着面,

  ②填料应具备较小的水阻,多数柔性填料具备水头损失小的优势,

  ③抗老化、耐一定范围内的酸碱,使用寿命长,

  ④工程调试及运行过程中,填料表面易挂膜,生长的生物膜在一定厚度时易脱 膜,且在清洗时易被冲脱,

  ⑤填料的安装要求简单快捷,并容易维护检修,

  ⑥填料的造价相对低廉。

  现有应用较多的填料主要为柔性塑料丝填料、柔性串环纤维丝填料、辫带式纤 维丝填料、立体塑料球状填料等,各自具备不同的特点。

  柔性塑料丝填料成本低廉,但比表面积较小,挂膜较慢,施工安装较麻烦;

  柔性串环纤维丝填料与柔性塑料丝填料想必,比表面积相对较大,挂膜也较容 易,施工安装也较为麻烦;

  辫带式纤维丝填料相对与上述两种填料,在安装方式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安 装施工较为简单,但内在结构,比表面积等方法,没有较大的改进;

  立体塑料球状填料比表面积相对较小,成本较高,安装较为简单,但上下方需 要格网围聚。

  另外,还有沿用的化工行业方面的调料,如鲍尔环等,但使用较少。

  传统的接触氧化法工艺的填料,在工程运行过程中也一定程度的存在着缺氧区、 厌氧区。在实际的污水处理工程中,污水交替进入好氧、缺氧、厌氧区域,其中的污 染物能被更多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进行生化代谢降解,可以显著提高净化性能,提升处 理效果,但是传统填料由于填料表层及结构的原因,营生于厌氧层的微生物逐步占据 了填料的可附着表层,致使缺氧区及好氧区的微生物不再有填料上的附着区域,营生 于缺氧区的微生物仅能附着在厌氧层的微生物表层,好氧区的微生物则基本附着在缺 氧区微生物的表层,厌氧区内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更新时,整个厌氧区与填料表层附着 力将显著降低,该区域的生物膜多数情况下则会脱离填料表层,不再成为系统生化反 应的组成部分,这也使得采用传统填料的接触氧化工艺的污水处理工程不存在持续而 且显出的缺氧、厌氧区域,不具备同步交替进入好氧、缺氧、厌氧的条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比表面积大,使用寿命长,具 备良好的耐酸碱性能,具水头损失小,安装方便快捷的层叠式水处理组合填料带。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方式为,层叠式水处理组合填料带,外形为长条状,为双 面复合三层层叠结构,即由中间的基板层和其两边的致密层、疏松层组成。

  本实用新型为双面复合三层层叠结构的生物膜载体,基板内部具有无数细小孔 洞,这些孔洞与外面通透,基板表面采用植绒的方式纤维交错缠绕形成较密实的致密 层的致密层,表面为较疏松的疏松层。本实用新型材质为高。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