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9-2-15 14:17:5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09.12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IPC分类号C02F3/32; C02F101/16; C02F101/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属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领域,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蓄水池、导水渠、植物塘、滤料池和紫外杀毒区,农村的生活污水汇集到蓄水池,再经过导水渠内格栅去除水中漂浮物、植物塘吸收氮磷重金属含量、滤料池除磷氨氮,最后经过紫外杀毒区杀死水中的有毒病菌后流出。本发明通过设置蓄水池、导水渠和多种生态组成的植物塘,生活污水依次经过不同植物塘,充分发挥水生动植物的吸收降解等作用来降低污水中的氮磷、化学需氧量等,有效地提高了净化水质的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内部和周边采取轮作和混作方式种植植物,并混养水生动物,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蓄水池、导水渠、植物塘、滤料池和紫外杀毒区,农村的生活污水汇集到蓄水池,再经过导水渠去除水中漂浮物、植物塘吸收氮磷无机物、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有机质、滤料池除磷氨氮,最后经过紫外杀毒区杀死水中的有毒病菌后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周边种植多种常绿驱蚊树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常绿驱蚊树木为香樟树和/或海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渠内设置间隙为5mm和2mm的双层钢格栅板,去除污水中漂浮物,钢格栅板安装时与水平面的角度为6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塘内养殖淡水类经济水生动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淡水类经济水生动物为鲤鱼和/或鳅,中华乌龟和/或鳖,田螺和/或河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塘包括氮磷一级塘①、碳氢吸收塘②、氮磷二级塘③、四季吸收塘④、氮磷三级塘⑤、氮磷四级塘⑥、经济塘⑦和氮磷五级塘⑧,各个塘成阶梯状用堤坝隔开,在植物塘近岸处种植有降低污水中氮、磷、五天生化需氧量和悬浮物的植物,生活污水依次经过氮磷一级塘①、碳氢吸收塘②、氮磷二级塘③、四季吸收塘④、氮磷三级塘⑤、氮磷四级塘⑥、经济塘⑦和氮磷五级塘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季吸收塘④中种植常绿水生鸢尾和/或黄花鸢尾和/或西伯利亚鸢尾。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经济塘⑦中种植生菜和/或油麦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池包括滤料一区、滤料二区和滤料三区,水流依次经过滤料一区、滤料二区和滤料三区。

  说明书

  一种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城市污水收集模式和处理技术都较为成熟,但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刚刚起步,其治理模式及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与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有着很多区别,如果在农村选用常规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生物转盘工艺、厌氧好氧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等,不仅经济上难以承受,而且在运行管理的技术要求上难以实现,所以选择适宜的处理工艺十分重要。

  专利CN 107324496 A提供了一种一体化人工湿地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桶状储水槽1和填料,储水槽的顶部有进水口2,底部有出水口3,填料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覆盖层4、填料层5、过滤层6及排水层7,覆盖层上种植植物7,填料层包括用于截留污水中悬浮微生物以形成生物膜的陶粒8,排水层中设置有曝气管9,曝气管通过连接管10与微型风机11相连。

  专利CN 107285488 A提供了一种利用集约型曝气-人工湿地耦合技术异位治理黑臭河道的装置和使用方法,其结构如图2所示,它包括预处理装置1和耦合装置,其中耦合装置自上而下分别为植物层7、滤料区4和8、承托层9。将预处理后的污水从上部流入装置,再从底部的排水口将水排出;植物层种植一定密度的挺水植物;滤料区分为上8、下4两部分,并在中间增设玻璃棉层3,在上层滤料区中插入若干根曝气管6,在装置中均匀分布若干根下部带孔的排气管5,直通下层滤料区,以便生成气体的排放。

  以上专利所选植物的种类仅有芦苇和茭草,物种单一而且难以保证存活率,且经济价值、景观价值较低,而且易受气候影响、效率低、易堵塞,植物的种类和生长周期影响较大等。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通过设置蓄水池、导水渠和多种生态组成的植物塘,生活污水依次经过不同植物塘,充分发挥水生动植物的吸收降解等作用来降低污水中的氮磷、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有效地提高了净化水质的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内部和周边采取轮作和混作方式种植植物,并混养水生动物,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蓄水池、导水渠、植物塘、滤料池和紫外杀毒区,农村的生活污水汇集到蓄水池,再经过导水渠去除水中漂浮物、植物塘吸收氮磷无机物、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有机质、滤料池除磷氨氮,最后经过紫外杀毒区杀死水中的有毒病菌后流出。

  上述系统中,所述蓄水池周边种植多种常绿驱蚊树木,所述常绿驱蚊树木为香樟树和海桐。所述导水渠内设置间隙为5mm和2mm的双层钢格栅板,双层栅板之间间隔50cm以上。钢格栅板安装时与水平面的角度为60度,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漂浮物。

  上述植物塘内养殖淡水类经济水生动物,所述淡水类经济水生动物为鲤鱼和/或鳅、中华乌龟和/或鳖、田螺和/或河蚌中的任意三种以上。所述植物塘还包括氮磷一级塘①、碳氢吸收塘②、氮磷二级塘③、四季吸收塘④、氮磷三级塘⑤、氮磷四级塘⑥、经济塘⑦和氮磷五级塘⑧,各个塘成阶梯状用堤坝隔开,在植物塘近岸处种植有降低污水中氮、磷、五天生化需氧量和悬浮物的植物,生活污水依次经过氮磷一级塘①、碳氢吸收塘②、氮磷二级塘③、四季吸收塘④、氮磷三级塘⑤、氮磷四级塘⑥、经济塘⑦和氮磷五级塘⑧。所述四季吸收塘④中种植常绿水生鸢尾。所述经济塘⑦中种植生菜和/或油麦菜。在植物塘外围采用网格生态护坡,在网格中栽植植物,形成混凝土网格与植物综合护坡系统,既能起到护坡作用,同时又能恢复生态、保护环境。植物塘呈阶梯状,按照一定密度分别养殖不同的动植物。

  上述滤料池包括滤料一区、滤料二区和滤料三区,水流依次经过滤料一区、滤料二区和滤料三区。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采用生态修复中的动物修复和植物修复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治理。在植物塘养殖多种具有降污功能且具有景观功能的经济性动植物。为保障植物的存活率,一是设置水闸控制水位,二是设置保暖设施确保植物安全越冬。2.为有效提高系统的净化效率采用钢格栅板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或漂浮物。3.植物塘还采用HDPE土工膜,防止污水下渗污染地下水。并在植物塘外围采用网格生态护坡,在网格中栽植植物,形成网格与植物综合护坡系统,既能起到护坡作用,同时能恢复生态、保护环境。植物塘呈阶梯状,按照一定密度分别养殖不同的动植物。污水依次经过不同植物塘,充分发挥动植物的吸收降解等作用来降低污水中的氮磷、化学需氧、生化需氧量,有效地提高了净化水质的效率。污水在经过植物塘后,为更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氨氮磷等污染物,利用滤料区的白云石和河砂、砾石、炉渣、火山岩滤料去除污染物。最后进入主要由紫外杀毒灯构成的紫外杀毒区,将水中的有毒病菌杀死。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