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发布时间:2024-2-8 8:36:04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2.06.14

申请日:2022.02.24

分类号:C02F9/14(2006.01)I;C02F103/06(2006.01)N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及工艺,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池、调节池、厌氧池、反硝化池、硝化池和超滤膜池,超滤膜池内设置有超滤膜,超滤膜池的出液端连通至超滤清水罐,超滤清水罐的出液端连接至深度处理装置,厌氧池的污泥排出口、超滤膜池的污泥排出口以及深度处理装置的污泥排出口均连接至污泥浓缩罐,厌氧池呈圆筒状,反硝化池和硝化池围绕所述厌氧池的外侧壁分布,将厌氧池围在中心,且厌氧池、反硝化池和硝化池均为钢结构。本发明整体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厌氧池内的渗滤液可以直接利用硝化池所产生的热量,进而维持中温厌氧状态,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有效的利用了硝化池所产生的热量,整套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池、调节池、厌氧池、反硝化池、硝化池和超滤膜池,所述超滤膜池内设置有超滤膜,所述超滤膜池的出液端连通至超滤清水罐,所述超滤清水罐的出液端连接至深度处理装置,所述厌氧池的污泥排出口、所述超滤膜池的污泥排出口以及所述深度处理装置的污泥排出口均连接至污泥浓缩罐,所述硝化池和所述超滤膜池中均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厌氧池的出液端和所述调节池之间设置有液体回流管路,所述超滤膜池的污泥排出端与所述反硝化池之间设置有污泥混合液回流管路,所述超滤清水罐与所述超滤膜池之间还连接有反洗管路,所述厌氧池呈圆筒状,所述反硝化池和所述硝化池围绕所述厌氧池的外侧壁分布,将所述厌氧池围在中心,且所述厌氧池、所述反硝化池和所述硝化池均为钢结构;其中,所述超滤膜呈圆筒状,所述超滤膜池内还设置有安装板、驱动电机、反冲洗组件,所述超滤膜底部为开口状,且密封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反冲洗组件包括传动轴、反冲洗横向支管、反冲洗纵向支管、旋转接头和高压喷嘴,所述传动轴位于所述超滤膜的中心且底部穿过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位于所述超滤膜内部的所述传动轴上间隔连接有所述反冲洗横向支管,最上端的所述反冲洗横向支管通过所述旋转接头与所述反洗管路连通,靠近所述超滤膜内壁一端的所述反冲洗横向支管与所述反冲洗纵向支管连通,所述反冲洗纵向支管上阵列安装有若干所述高压喷嘴;所述反冲洗组件还包括刷架轴和清洗刷,若干所述刷架轴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传动轴的周向侧壁上,另一端共同连接所述清洗刷,所述清洗刷与所述超滤膜的内壁抵接;所述刷架轴包括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活动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另一端与所述清洗刷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还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传动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管道混合器、絮凝沉淀池、中间水罐、臭氧氧化塔、过滤罐和清水罐,所述超滤清水罐的出液端与所述管道混合器的进液端连通,所述管道混合器中投加有絮凝剂,所述臭氧氧化塔连接有臭氧发生器,所述絮凝沉淀池的底部通过污泥排出口与污泥浓缩罐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混合器设置为两个,且相互串联;所述絮凝沉淀池为中间带斜管中心竖流沉淀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硝化池、所述厌氧池和所述硝化池的体积比为1:1.9-2.3:1.5-1.7

5.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垃圾渗滤液先经过格栅网,去除渗滤液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2)将经过格栅网后的渗滤液汇集至调节池内,经沉淀去除泥沙;3)将调节池中沉淀后的渗滤液输送至厌氧池,进行厌氧反应,得到厌氧池出水和污泥,污泥输送至污泥浓缩罐;4)将厌氧池出水部分回流与调节池的出水混合后再进入至厌氧池中,其余出水输送至反硝化池中进行缺氧反应;5)将经反硝化池处理后的渗滤液输送至硝化池中,进行好氧反应;6)将经硝化池处理后的渗滤液输送至超滤膜池中,经超滤膜池中的超滤膜处理,得到超滤出水和污泥混合液,将污泥混合液部分回流至反硝化池中,其余输送至污泥浓缩罐;7)将超滤出水在管道混合器中加入絮凝剂进行混合后,输送至絮凝池,絮凝池的出水输送至臭氧氧化塔进行臭氧处理,絮凝池的沉淀输送至污泥浓缩罐,臭氧处理后的出水经过滤罐后即可输送至清水罐或外排;将所有输送至污泥浓缩罐的污泥输送至叠螺脱水机调理箱内,加入絮凝剂,脱水后得到泥饼和滤液,将所得滤液再次输送至调节池内即可;所述调节池的出水经厌氧进水泵输送至厌氧池的下端,通过配水装置经升流式通过厌氧池中部的填料区,经厌氧池上端的出口流出,所述填料区的高度为2-4m;所述填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玉米芯30-40份、粉煤灰10-20份、聚丙烯空心微球60-90份、醛化维纶丝30-45份,所述醛化维纶丝置于所述聚丙烯空心微球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处理效果高效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池、调节池、厌氧池、反硝化池、硝化池和超滤膜池,所述超滤膜池内设置有超滤膜,所述超滤膜池的出液端连通至超滤清水罐,所述超滤清水罐的出液端连接至深度处理装置,所述厌氧池的污泥排出口、所述超滤膜池的污泥排出口以及所述深度处理装置的污泥排出口均连接至污泥浓缩罐,所述硝化池和所述超滤膜池中均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厌氧池的出液端和所述调节池之间设置有液体回流管路,所述超滤膜池的污泥排出端与所述反硝化池之间设置有污泥混合液回流管路,所述超滤清水罐与所述超滤膜池之间还连接有反洗管路,所述厌氧池呈圆筒状,所述反硝化池和所述硝化池围绕所述厌氧池的外侧壁分布,将所述厌氧池围在中心,且所述厌氧池、所述反硝化池和所述硝化池均为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深度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管道混合器、絮凝沉淀池、中间水罐、臭氧氧化塔、过滤罐和清水罐,所述超滤清水罐的出液端与所述管道混合器的进液端连通,所述管道混合器中投加有絮凝剂,所述臭氧氧化塔连接有臭氧发生器,所述絮凝沉淀池的底部通过污泥排出口与污泥浓缩罐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混合器设置为两个,且相互串联;所述絮凝沉淀池为中间带斜管中心竖流沉淀池。

进一步的,所述反硝化池、所述厌氧池和所述硝化池的体积比为1:1.9-2.3:1.5-1.7

进一步的,所述超滤膜呈圆筒状,所述超滤膜池内还设置有安装板、驱动电机、反冲洗组件,所述超滤膜底部为开口状,且密封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反冲洗组件包括传动轴、反冲洗横向支管、反冲洗纵向支管、旋转接头和高压喷嘴,所述传动轴位于所述超滤膜的中心且底部穿过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位于所述超滤膜内部的所述传动轴上间隔连接有所述反冲洗横向支管,最上端的所述反冲洗横向支管通过所述旋转接头与所述反洗管路连通,靠近所述超滤膜内壁一端的所述反冲洗横向支管与所述反冲洗纵向支管连通,所述反冲洗纵向支管上阵列安装有若干所述高压喷嘴。

进一步的,所述反冲洗组件还包括刷架轴和清洗刷,若干所述刷架轴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传动轴的周向侧壁上,另一端共同连接所述清洗刷,所述清洗刷与所述超滤膜的内壁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刷架轴包括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活动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另一端与所述清洗刷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还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传动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垃圾渗滤液先经过格栅网,去除渗滤液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

2)将经过格栅网后的渗滤液汇集至调节池内,经沉淀去除泥沙;

3)将调节池中沉淀后的渗滤液输送至厌氧池,进行厌氧反应,得到厌氧池出水和污泥,污泥输送至污泥浓缩罐;

4)将厌氧池出水部分回流与调节池的出水混合后再进入至厌氧池中,其余出水输送至反硝化池中进行缺氧反应;

5)将经反硝化池处理后的渗滤液输送至硝化池中,进行好氧反应;

6)将经硝化池处理后的渗滤液输送至超滤膜池中,经超滤膜池中的超滤膜处理,得到超滤出水和污泥混合液,将污泥混合液部分回流至反硝化池中,其余输送至污泥浓缩罐;

7)将超滤出水在管道混合器中加入絮凝剂进行混合后,输送至絮凝池,絮凝池的出水输送至臭氧氧化塔进行臭氧处理,絮凝池的沉淀输送至污泥浓缩罐,臭氧处理后的出水经过滤罐后即可输送至清水罐或外排;

将所有输送至污泥浓缩罐的污泥输送至叠螺脱水机调理箱内,加入絮凝剂,脱水后得到泥饼和滤液,将所得滤液再次输送至调节池内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池的出水经厌氧进水泵输送至厌氧池的下端,通过配水装置经升流式通过厌氧池中部的填料区,经厌氧池上端的出口流出,所述填料区的高度为2-4m

进一步的,所述填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玉米芯30-40份、粉煤灰10-20份、聚丙烯空心微球60-90份、醛化维纶丝30-45份,所述醛化维纶丝置于所述聚丙烯空心微球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系统,整体结构紧凑,将渗滤液依次经格栅、调节池、厌氧池、反硝化池、超滤膜池处理后,其中的BOD、氨氮、悬浮物等均已达到排放标准,后续再经深度处理后,使得其中的COD、色度、总氮以及重金属含量等进一步降低,以达到排放标准;将厌氧池、反硝化池和硝化池三池合并加工形成厌氧池居中,反硝化池和硝化池共同围绕厌氧池的结构,使得厌氧池内的渗滤液可以直接利用硝化池所产生的热量,进而维持中温厌氧状态,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有效的利用了硝化池所产生的热量,整套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发明人:熊俊乐;李振友)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