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微电解- UBF- CASS 工艺处理制药废水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09-6-10 10:35:26

污水处理技术 | 汇聚全球环保力量,降低企业治污成本

河北某药业公司是从事生物制药的专业化企业 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一定量的废水废水实行清污分流 分为高浓度和低浓度两股废水。根据其水量、水质特点 我们开发一套高效、低耗的组合处理工艺技术 并取得了成功的应用。

废水水质、水量及处理要求高浓度废水设计日处理量为 60m 3 pH  4 ; COD Cr  10 000 ~ 12 000mg/L BOD 2 500 ~ 3 000mg/L ; SS  ≤  500 mg/L 。低浓度废水排放量为 60 m 3 /d pH 为中性 , COD Cr  800  1 000mg/L 废水处理后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 1996) 二级标准 pH  9 , COD Cr 300mg/L SS 150mg/L

废水处理工艺

2.1  处理工艺分析

就该生产废水水质而言 废水呈酸性 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 存在一定量难生物降解物质 悬浮物浓度较高 含有一定量的色度。其水量虽小 , 但间歇排放冲击负荷较高 给生物处理带来一定难度 另外还有一定量的低浓度废水。针对以上特点 其设计思路为 清污分流 将高浓度废水经合并预处理后再与低浓度废水混合处理。 采用微电解反应、石灰乳中和、隔油沉淀作为生产废水预处理措施 可达到降解高分子有机物、脱色、中和、破乳去除悬浮物等目的。 经预处理的生产废水 B/C  已基本符合生化进水条件。生化工艺首先采用能耗低、启动快的厌氧复合床反应工艺 去除大部分有机污染物 后续与低浓度废水混合采用以 CASS  工艺 循环式活性污泥工艺 为核心的好氧工艺 适用于季节性生产 可有效去除溶解性有机污染物质 使废水达标排放。

2.2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 1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汇入集水池 , 提升进入微电解反应器 降解大分子有机物 提高生化性能 然后进入中和沉淀池固液分离后进入选择反应池与回流污泥混合 再用提升进入 UBF  厌氧复合床反应器 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厌氧条件下得到降解 厌氧出水经脱气沉淀后流入混合调节池。低浓度废水也汇入其中 再用提升进入 CASS  反应器 经进一步好氧生化降解沉淀处理后达标排放。

主要构筑物及设备设计

3.1  微电解反应器

它是基于电化学反应的氧化还原、电池反应产物的絮凝、铁屑对絮体的电富集、新生絮体的吸附以及体层过滤的综合作用。其原理为 铁屑是铁碳合金 废水中形成微原电池。碳的电位高 形成无数微阴极 铁的电位低 成为微阳极 自动发生微电解反应 在酸性条件下 电极反应产生具有良好的化学活性 新生态的 Fe 2+ Fe 3+ 具有非常好的絮凝性 SS  和其它污染物有较高的去除效果。设计采用 Φ 1 500 mm  × 4 200 mm  微电解反应器 A3  型钢结构 内衬树脂防腐。内填铁碳填料 , 体积比为 1 1 穿孔 PVC  板支撑 下进水 上出水 并通入空气以防止填料板结并具有辅助氧化作用。

3.2  中和沉淀

中和沉淀主要用于酸性物质的中和、污染物的沉淀 设计中和反应时间为 20 min 沉淀池表面负荷 1m 3 / ( m 2 · h 外形尺寸为 3 500 mm  × 1 800 mm  × 3 800 mm A3  型钢结构 内衬防腐涂料 采用隔板反应 内设长为 1 m  孔径 50 mm  的聚丙烯斜 安装倾角 60 °

3.3  选择反应池

反应池的主要作用是充分利用活性污泥的选择性吸附和降解特性 降低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 为后续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创造条件。设计水力停留时间为 6 h 内填悬浮生物填料

3.4 UBF  厌氧复合床反应器

UBF  是由上流式厌氧污泥床 UASB  和厌氧生物滤器构成的复合床厌氧反应器。其下部为高浓度污泥组成的污泥床 其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高 有良好的布水系统使得废水与污泥充分接触混合。上部为填料及附着的生物膜组成的滤料 可使生物量进一步增加 并使气泡与之发生碰撞 加速了气、水分离 减少了污泥的流失。因而具有处理效率高 启动速度快 运行稳定等特点 [1]

设计采用中温发酵 有机负荷 5 kg COD/ ( m 3 · d ) , 水力停留时间为 48 h 反应器采用钢制结构 外形尺寸为 Φ 4 000 mm × 1 000 mm  。池内设布水器、立体弹性填料、三相分离器、蒸汽加温。内部设置了新型沉淀装置 污泥沉淀、回流、气液分离在同一设备内完成 使三相分离器的构造相对简单 且效果明显。

3.5  脱气沉淀池主要作用是吹脱厌氧出水带出的有害气体 沉淀去除厌氧出水夹带的部分厌氧污泥 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改善厌氧出水水质 为好氧创造条件。同时在某些不利条件下 当厌氧反应器受到冲击发生污泥流失时 脱气沉淀池能够沉淀收集污泥并回到选择反应池中 以保证厌氧反应器运行的可靠性 设计脱气沉淀时间为 5 h

3.6  混合调节池起到调节综合废水的水量、均和水质及水解酸化的作用。在调节池中增设悬浮球型填料 10 m 3 它可提高 BOD / COD  的值 增强可生化性 填料上的生物膜 把部分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设计水力停留时间为 12 h 定期曝气。

3.7 CASS  反应池

工艺采用循环式活性污泥生物反应系统 简称 CASS ) ,  CASS  工艺是 SBR  工艺的改进型 其流程由进水、反应、沉淀、滗水、闲置等基本过程组成 各阶段形成一个循环。 CASS  工艺的独特之处在于 它提供了时间程序的污水处理 而不是连续流提供的空间的污水处理 , 具有以下特点 污泥活性高 沉降分离效果好 CASS  反应池为间歇进水和排水 高浓度污水逐步进入 耐冲击负荷 出水水质好 去除率高 SBR 工艺相比 其增设了选择配水和污泥回流区 具有更高的去除率和适应能力 剩余污泥少 降低造价 减少占地 运行费用低 [2] 。设计中采用 CASS  反应池交替运转 工艺周期 进水 4 h 进水 2 h  后曝气 ) ,  曝气时间 12 h 沉淀 2 h, 排水 2 h, 闲置 4 h 。池体为钢砼结构 每组尺寸为 8 000 mm  × 3 500 mm  × 4 500 mm 。曝气为非限制性曝气方式 采用 台低噪声回转式鼓风机供气 一用一备 选用机型为 HC - 801S 型。其性能参数为 风量为 3.25 m 3 /min 风压为 50kPa 功率为 5.5 kW 转速为 500 r/min 。生化池中布气装置采用微孔曝气软 80 m 。出

水采用自制浮桶式滗水器排出上清液 构造简单 , 效果较好。剩余污泥排入污泥池。

3.8  污泥处理系统

各沉淀单元的沉淀污泥和生化单元的剩余污泥进入污泥池 再由污泥打入 Φ 1.4 m  × 3.8 m  的污泥浓缩罐 进一步降低污泥含水率 压入 10 m 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滤脱水 压滤后产生的干泥饼外运处置 清液返回调节池。

工程调试及运行效果

4.1  调试

本工程调试主要分为物化处理调试、厌氧调试、好氧调试。物化部分重点确定进入微电解反应器的 pH 控制 中和剂石灰乳及絮凝剂 PAM 的投加量。厌氧反应器的启动 分接种培养驯化、试运行和负荷运行三个阶段进行 首先将接种厌氧污泥置于 UBF  反应器中。系统采用低负荷高去除率方式启动 通过配水 控制容积负荷 20 d  左右 菌种驯化过程中污泥生长情况良好 污泥呈黑色 沉降性能好 并有微小颗粒污泥生成。进入试运行阶段后 保证去除率逐步提高负荷直至整个处理系统进入运行阶段。好氧部分在厌氧调试一个月后同步进行 共经过近三个月的调试运行 即达到了设计要求。

4.2  运行结果

该工程运行两年来 经多次监测 系统运行稳定 各单元处理效果良好 运行工艺数据 平均值 )

见表 1

4.3  技术经济分析

工程总投资为 68.8  万元 占地面积约 200 m 2 。水处理费用为 4.48  /t 去除 COD 费用约为 0.82  /kg5  结论

1 工程运行结果表明 采用微电解 - UBFCASS 组合工艺处理生物制药废水 工艺先进 , 技术合理 , 处理后出水能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GB 8978 1996 中的二级标准 对类似废水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实际运行中 进水水质有时超过了设计要求 但出水仍能达到排放标准 证明了系统耐冲击负荷能力强 生化处理单元运行效果稳定 能较好地适应水质的变化。在厌氧前设置微电解预处理单元 厌氧与好氧之间设置吹脱沉淀池、缺氧兼氧单元 可更好地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保证了整个工艺中生物处理效率。

3 本工程设计中除钢制设备外 所有水池均组合建设 且操作房建在地下水池上 降低投资、节约占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