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低浊细泥悬浮液絮凝技术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15-5-26 8:35:25

污水处理技术 | 汇聚全球环保力量,降低企业治污成本

去除一些工业废水以及城市生活污水中的低浊细泥悬浮物,一直是水处理界研究的重点之一。P. Ludwig等研究不同粒径的颗粒稳定性时发现,颗粒粒径越小,悬浮液越稳定,混凝处理难度越大。而水中含有黏土、蒙脱石等物质时,其在水中极易泥化,使表面电位变大,黏土颗粒之间始终为斥力而处于分散状态,导致悬浮液难沉降。加之低浊水中颗粒数量少,颗粒碰撞速率和几率都减少,从而全面影响混凝效果。这是低浊细泥悬浮液混凝处理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以往的研究与工业应用中,对于低浊细泥悬浮液的处理,一般采用无机药剂(如PAC、PFS),这主要是因为无机药剂在水中易于分散,适当的水力条件便能作用到颗粒表面,且获得满意的除浊效果。但它也存在缺陷,如形成的絮体细小,沉降速度缓慢,相应地所需沉降时间较长,影响了其总体处理效果,此外金属离子含量过高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因此有些废水的处理要限制使用无机药剂。

针对低浊细泥悬浮液混凝处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采用PAM作絮凝剂,并向悬浮液中投加一定量的PAM-絮体来强化处理低浊细泥悬浮液,通过多组试验研究PAM-絮体的强化效应。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与仪器
聚丙烯酰胺(PAM,工业级,相对分子质量>700 万),聚合氯化铝(PAC,Al2O3质量分数为30%,工业级),WJL-602激光粒度分析仪(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ZR4-6型混凝搅拌机(深圳中润有限公司),WZS-180型浊度仪(上海雷磁仪器厂),D 10 mm×1 000 mm型玻璃圆柱。

1.2 试验用水
取河南陈四楼选煤厂浓缩池煤泥样,烘干、碾磨至0.045 mm(325目)以下,称取适量样品,用去离水充分浸泡并间歇搅拌后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煤泥水,用浊度仪进行测定,试验期间水温为20~23 ℃,水样pH为7~8。

1.3 试验方法
分别取1 L水样于混凝烧杯中,向烧杯中各自投加不同剂量的PAC和PAM,先快搅(400 r/min) 5 min,然后慢搅(100 r/min)10 min,测定不同沉降时间下的出水浊度和絮体平均沉降速度。根据不同投加量PAC和PAM对浊度的去除情况,比较二者的除浊效果及絮体平均沉降速度差异,同时确定各自最佳处理效果。再取相同量的水样,同时加入PAM-絮体(PAM絮凝形成的絮体)和PAM进行絮凝试验,考察PAM-絮体的絮凝效果,即PAM-絮体加入量、水力条件、药剂投加顺序以及水样浊度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进而探讨PAM-絮体的絮凝去除机理,并确定不同浊度水样的最佳工艺参数。其中水力条件由搅拌转速和搅拌时间表示;出水浊度取沉后水面下2 cm 处的上清液用浊度仪测定;絮体平均沉降速度可取少量絮体置于内径10 mm、高度1 m的玻璃圆柱中,记录平均沉降时间,由水柱高度和平均沉降时间之比进行表示。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PAC和PAM对比混凝试验
试验配水浊度为45 NTU,考察PAC、PAM不同投加量下对低浊细泥悬浮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一定投加量范围内,两种药剂的除浊效果有明显差异:投加PAC且沉淀10 min后的出水浊度要比投加PAM的低。随着投加量的增加,二者对浊度的去除率逐渐升高,当PAC投加量>60 mg/L时,其对浊度的去除率呈下降趋势,这是由于PAC投加量超过一定限度会使颗粒表面电性异号,反而影响出水水质;当PAM投加量>2 mg/L时,其对浊度的去除率增长缓慢,考虑成本因素也不宜过多投加。因此,PAM总体上的除浊效果都不如PAC,PAC最佳投加量为60 mg/L,此时出水浊度为11.82 NTU,浊度去除率为73.7%;PAM最佳投加量为2 mg/L时出水浊度为20.21 NTU,浊度去除率为55.09%。这可能是因为悬浮液中颗粒细小且浓度低,PAM不易扩散,吸附桥联难以与细颗粒充分接触作用,故处理效果没有PAC压缩双电层或吸附电中和作用好。

对比二者形成絮体的平均沉降速度可知,PAC-絮体(投加PAC形成的絮体)的平均沉速速度比 PAM-絮体慢,仅为0.45 cm/s,而PAM-絮体可达1.56 cm/s,是其3.4倍,且PAC出水浊度基本稳定所需沉降时间为10 min,而PAM只需3 min。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在于PAM絮凝架桥形成的絮体尺寸要比PAC压缩双电层形成的絮体尺寸大,使得PAM-絮体获得很好的沉降速度。

2.2 PAM-絮体和PAM联用的絮凝效果
通过2.1对比试验得出,向低浊细泥悬浮液投加PAM可使絮体的体积增大,平均沉降速度加快,从而缩短沉降时间,但PAM的除浊效果不如PAC好。为了保持PAM絮凝时的良好沉降性能,并提高其浊度去除率,试验采用加入PAM的同时投加PAM絮凝形成的絮体即PAM-絮体,以期利用PAM-絮体结构特性产生的吸附效应,提高原水浊度,增加颗粒碰撞几率,扩大粒径比,从而达到较好的絮凝处理效果。试验中PAM-絮体为0~200 mg/L,PAM为2 mg/L;药剂投加顺序为同时加入PAM-絮体和PAM,絮凝效果见图 1。

图 1 PAM-絮体不同投加量下的絮凝效果

由图 1可知,PAM-絮体与PAM联用时的絮凝效果比单独使用PAM的要好。随着PAM-絮体投加量的增加,浊度去除率增加,絮体平均沉降速度增大。这主要是因为多孔结构的PAM-絮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吸附和网捕水中悬浮的细小颗粒,形成结构更密实的絮体;同时PAM-絮体的加入增加了水中固体颗粒物的数量,使颗粒碰撞次数增多,形成絮体的几率加大,联合絮凝剂PAM的作用可进一步提高浊度去除率。此外加入PAM-絮体可扩大颗粒粒径比,Y. I. Chang等认为,悬浮液中颗粒粒径比越大,溶液越不稳定,混凝效果也越好。当PAM-絮体投加量为120 mg/L时处理效果最好,浊度去除率可由55.09%提高到78.56%(出水浊度仅为9.65 NTU),絮体平均沉降速度为2.57 cm/s,但当PAM-絮体投加量>120 mg/L,浊度去除率和絮体的平均沉降速度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PAM -絮体投加量超过饱和用量时,过多的PAM-絮体不仅不能吸附水中颗粒,反而会把原吸附在絮体上的颗粒释放出来,此时出水浊度增加,絮体平均沉降速度减小。因此,试验中PAM-絮体的最佳投加量为120 mg/L。

与PAC处理低浊细泥悬浮液的处理效果对比可以看出,PAM-絮体与PAM联用产生的絮体平均沉降速度明显提高,浊度去除率达到甚至超过PAC的去除率。因此,通过PAM-絮体和PAM的联用可提高絮凝处理低浊细泥悬浮液的除浊率,缩短沉降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2.3 水力条件对PAM-絮体强化絮凝效果的影响
在PAM-絮体为120 mg/L、PAM为2 mg/L,同时加入PAM-絮体和PAM的条件下,分别采取以下4种水力条件:(1)先快搅(400 r/min)5 min,然后慢搅(100 r/min)10 min;(2)先快搅(300 r/min)5 min,然后慢搅(100 r/min)10 min;(3)先快搅(300 r/min) 3 min,然后慢搅(100 r/min)10 min;(4)先快搅(300 r/min)3 min,然后慢搅(100 r/min)7 min。考察水力条件对PAM-絮体强化PAM絮凝处理低浊细泥悬浮液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 1。

 由表 1可知,快搅速度对絮凝效果影响很大,300 r/min时的絮凝效果要比400 r/min的好。快速搅拌有两个目的,一是使PAM-絮体和PAM迅速分散并与水中颗粒物充分接触,故需要一定强度的搅拌速度;二是使投加的PAM-絮体保持适当的尺寸大小,避免彻底破碎而失效,所以又要求快搅速度不宜过大,搅拌时间不宜过长。水力条件(1)的处理效果最差,这是由于快搅速度过快、时间过长,导致投加的PAM-絮体破碎成小絮体,破坏了多孔结构,没有充分发挥其吸附特性与尺寸效应。慢搅时间为7 min的处理效果不如10 min,原因是慢搅时间过短,PAM-絮体及大絮体没有充分发挥网捕作用吸附水中细小颗粒,同时小絮体也来不及充分结合成大絮体。因此,最佳的水力条件应为先快搅(300 r/min)3 min,然后慢搅(100 r/min)10 min。

2.4 药剂投加顺序对PAM-絮体强化絮凝效果的影响
药剂投加量为PAM-絮体120 mg/L、PAM 2 mg/L,水力条件为先快搅(300 r/min)3 min,然后慢搅(100 r/min)10 min,分别采取以下3种药剂投加顺序:(1)同时投加PAM-絮体和PAM;(2)先投加PAM-絮体,然后再投加PAM,前后相隔30 s;(3)先投加PAM,然后再投加PAM-絮体,前后相隔30 s。考察药剂投加顺序对PAM-絮体强化PAM絮凝处理低浊细泥悬浮液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 2。

 由表 2可以看出,后投加PAM-絮体的絮凝效果要好于其他两种投加顺序,浊度去除率提高约5%以上,絮体平均沉降速度也有所提高。先向水样中投加PAM-絮体,较长时间的快搅使PAM-絮体很容易破碎,无法充分发挥其强化效应;而先投加PAM,水中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在PAM的作用下大部分形成较大絮体,剩余难絮凝的细颗粒将被之后投加的PAM-絮体吸附或网捕,进一步降低出水浊度。因此,先投加PAM再投加PAM-絮体为最佳投药顺序。

2.5 不同浊度悬浮液的PAM-絮体投加量
配制不同浊度的低浊细泥悬浮液,药剂投加量为PAM-絮体120 mg/L、PAM 2 mg/L,投药顺序为先投加PAM再投加PAM-絮体;水力条件为先快搅(300 r/min)3 min,然后慢搅(100 r/min)10 min。确定不同浊度悬浮液的最佳PAM-絮体投加量,试验结果见表 3。

由表 3可知,随着悬浮液浊度的增加,PAM-絮体的最佳投加量相应减小,对于浊度为45~206 NTU的悬浮液,投加70~120 mg/L的PAM-絮体,浊度去除率和絮体平均沉降速度基本保持稳定。这表明对于一定低浊度范围内的细泥悬浮液,投加适量的PAM-絮体,即使药剂用量不变也能获得很好的除浊效果和絮体沉降速度,具有减少药剂用量、节省成本的意义。

3 结论
(1)投加PAM-絮体对PAM絮凝处理低浊细泥悬浮液具有强化作用,不仅能缩短絮凝和沉降时间,更重要的是能显著提高浊度去除率;此外PAM-絮体是PAM絮凝处理的剩余产物,不增加额外药剂成本,投加PAM-絮体还能减少PAM的用量,经济效益明显。具体参见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2)PAM-絮体是多孔结构,能吸附或网捕水中细小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其较大的尺寸扩大了悬浮液中颗粒粒径比,能降低溶液稳定性,使之更容易发生絮凝;投加PAM-絮体还能增加水中颗粒物浓度,提高颗粒碰撞几率,因此投加适量的PAM-絮体可显著提高PAM的絮凝效果。

(3)PAM-絮体与PAM联用处理低浊细泥悬浮液的效果比投加PAC时的效果好,对于浊度为45 NTU的水样,最佳药剂用量为PAM-絮体120 mg/L、PAM 2 mg/L,先快搅(300 r/min)3 min,然后慢搅(100 r/min)10 min,先投加PAM,然后再投加PAM-絮体。在上述最佳工艺条件下,浊度去除率从55.09%提高到88.35%,絮体平均沉降速度从1.56 cm/s提高到3.05 cm/s。针对不同浊度的低浊细泥悬浮液,投加相应用量的PAM-絮体都可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因此,PAM-絮体强化絮凝技术在低浊细泥悬浮液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