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染料废水脱色方法-电化学法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18-3-27 9:44:11

污水处理技术 | 汇聚全球环保力量,降低企业治污成本

  采用石墨、钛板等作极板,以NaCl、Na2SO4或水中原有盐分作导电介质,对染料废水通电电解,阳极产生O2或Cl2,阴极产生H2,新生态氧或NaClO的氧化作用及H2的还原作用破坏了染料分子结构而脱色,此法属于电解法。以Fe、Al作阳极,由电极反应产生Fe2+及Al3+,其水解产物形成凝絮,通过对染料分子的氧化还原及粘附作用而脱色,絮体由阴极产生的H2浮上,此法属于电气浮法。这两种方法对含-SO-3基团及N=N双键的可溶性酸性染料、活性染料均有良好的脱色作用。如在废水中投加阳离子高分子化合物,使与阴离子染料分子先形成络合物,并采用混凝法去除胶体态不溶性染料物质,后续处理再用电解或电气浮法针对可溶性染料完成氧化脱色,则可节省电能,此方法为混凝-电解法或混凝-电气浮法,根据小试成果,当废水中以纳夫妥为主的混合染料的质量浓度为154mg/L时,耗电仅为0.15~0.2kW·h/m3。具体联系污水宝或参见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比利时有报道称用电絮凝法处理染料废水,在脱色和COD去除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在进水色度为8万倍、COD为5000mg/L时,脱色率为80%,COD去除率为40%。该法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用活性炭纤维作电极的电气浮法,可以充分利用电极的导电、吸附、催化、氧化还原、气浮等综合性能。试验证明,该法对还原深蓝VB、还原蓝RSN、硫化艳绿GB均取得很高的脱色率。其机理可能为:染料分子吸附→分子自由基化→偶合成大分子→絮凝或偶氮基还原断裂。如用铁作阳极,则Fe2+可形成絮凝力很强的nFe(OH)2·mFe(OH)3聚合物,将氧化还原产物从水中分离出。

  微电池法是将铸铁屑作为滤料,使染料废水浸没或通过,利用Fe和FeC与溶液的电位差,产生电极效应。电极反应产物新生态H有较高的化学活性,能与染料废水中的多种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破坏染料的发色结构。微电池中阳极产生新生态Fe2+,其水解产物的凝絮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试验表明,该法在强酸性条件下对含蒽醌类和多偶氮染料的混合废水的平均脱色率达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