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行业新闻 >> 正文
发布日期: 2023-8-30 12:04:37 信息编号: 4220196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四川巴中污水处理设施旁就是成片高标准农田

    截至2023年7月底,四川省巴中市累计实施25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设,新(改)建农村户厕55万余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5%,全市68.3%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近年来,巴中以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定位和秦巴山区中心城市、现代森林公园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整合资源力量、统筹财力物力,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乡村振兴、“两山”转化的重要举措,以“千村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建立“344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机制,走出了一条后发地区、边远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路子。

    污水处理设施旁

    就是成片高标准农田

    盛夏的恩阳区柳林镇海山村,田里水波漾漾,一阵风吹过来,秧苗轻盈舞动,犹如一层层绿色的波浪,触目所及,是一望无际的“绿”。这,也是巴中市恩阳区省三星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

    在海山村过街楼聚居点,道路旁有一小块空地被栅栏围着,里面种着农作物。如果不是一块竖立的简介牌,简直想不到这是一个生活污水处理点。

    污水处理设施旁就是成片的高标准农田。“看,这就是污水池净化处理过的水,可以直接用来灌溉,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干净卫生。”村民饶家全在田间打开水龙头,经过处理净化后的生活污水通过管网利用地势落差直接流进田里开始灌溉水稻。

    “海山村处理生活污水采用的是‘三格化粪池+资源化利用’治理模式。”海山村过街楼聚居点有46户143人,常年在家的有35户48人,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有限,该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后期运维除了清掏格栅池外,基本不产生费用。目前该聚居点污水收集管网达1400余米,灌溉管网720余米,实现了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全覆盖。

    因地施策,示范带动治理。海山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只是巴中市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的一个缩影。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为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巴中市委、市政府明确将其列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内容,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具体治理目标。”巴中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成平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也并纳入“三农”工作重点。同时,对县区、部门明确年度综合目标,并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双目标”考核等。

    统筹谋划是治理关键。近年来,巴中市先后出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推进方案、“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方案、“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文件,推动5个县(区)制定专项规划,分年度明确治理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

    整合多方资源

    建立“344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巴中市还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列为巴中市“10大民生实事”之一。确定建设23个“厕污共治”示范村,高店子社区就是其中一个。

    走进巴中市恩阳区明阳镇高店子社区,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往家家户户,整个社区干净整洁,看不到一点污水和垃圾,农家小院的小苗圃内种植着各种花草,花草树木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生机勃勃,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画卷跃入眼帘。

    “社区涅槃成生态美丽新村,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垃圾处置至关重要。”高店子社区党总支书记杨丽君告诉记者。

    为了整合多方资源,巴中市创新探索建立“344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机制。

    坚持“三个统一”,在规划建设上,坚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由生态环境部门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技术培训。同步推进乡村振兴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机融合。

    因地制宜,尽最大努力降低建设成本,做到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集中建设与分散治理、厕所革命与污水共治“四个结合”,坚决避免“一刀切”。

    如,在建设选址上,坚持因地势设置处置单元,杜绝新建设施出现二次动力提升。

    在模式选择上,对城镇周边尽量实行“纳管处理”;对聚居度较高且环境敏感涉农社区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或微动力设施;一般聚居区推行“农户小三格化粪池+集中大三格化粪池”等处理后资源化利用;对农村零星散户结合农村“厕所革命”,充分利用农户房前屋后“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

    围绕“四个重点”,紧抓实施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示范县区契机,突出饮用水源等环境敏感区、巴河流域、城镇周边、交通干线这“四个重点”区域,科学规划布局,加强试点,示范带动。

    “四个一点”运维费用众筹机制

    破解运维难题

    作为经济不富裕的农村,如何加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护是一个难题。

    杨丽君说,高店子社区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设为载体,在巴中市“四个一点”运维费用众筹机制(财政预算安排一点、涉农资金整合一点、集体经济补助一点、受益群众自筹一点)上积极探索。

    其中,在探索“受益群众自筹一点”上,高店子社区根据本地实际,通过村民一事一议,建立起了每户每月收取污水垃圾治理费用5元的管理制度。“虽然只是5元,但这样能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还能起到监督作用。”

    无独有偶。巴州区曾口镇书台村创新探索采取每人每月1元众筹、南江县赤溪镇西厢村按受益土地面积分摊每亩每月20元、恩阳区明阳镇高店子村收取每户每月5元垃圾污水治理费用等方式,为突破运维费用保障瓶颈积极探索。

    成平说,近年来,巴中市不断健全常态运维保障机制,创新建立“四个一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机制,采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统筹整合涉生态、乡村振兴等资金,不断强化专项资金争取、银企合作、社会资本引入、群众自筹等多元投入,破解运维难题。

    夯实基础,离不开制度保障。除了健全常态运维保障机制,巴中市近年来还先后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建立有效管护机制、建立技能提升培训机制、建立“双目标”考核机制,不断夯实基础强保障。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统筹整合涉农、涉生态、涉乡村振兴资金,不断强化专项资金争取、银企合作、社会资本引入等多元投入。

    建立有效管护机制,颁布实施《巴中市城乡污水处理条例》,将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管、运”纳入法制保障。在全省率先出台《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加快设施运行数据共享,整合农村地质灾害监测、综治网格、环境监管工作力量,全面保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护。

    建立技能提升培训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与省环科院、西南交大、西南大学等院校、科研机构充分合作,先后数次举办乡镇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题培训班,持续提升运维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建立“双目标”考核机制,将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维纳入年度生态环境党政同责和目标绩效“双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分配相挂钩,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得起、管得好、能运行”。(中国环境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