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11.29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IPC分类号C02F1/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用布水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布水器采用蚊香型构造,设有两根螺旋状的布水管,当启动进水管时,布水管内外两端同时布水,布水更快速;该布水器第一出水孔的密度随螺旋开度增加而逐渐增大,第二出水孔的密度随螺旋开度增加而逐渐减少,充分保证了布水的均匀;考虑到布水器的稳定,在两根布水管之间连接有至少两根加强筋,保证了布水管的稳定,最重要的是补水范围广,相比同类别的点对点布水器,覆盖范围至少大15%。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用布水器,包括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布水管,第一布水管呈螺旋状,第一布水管的第一进水端位于所述第一布水管内部,所述第一布水管的第一进水端与第一进水管连接,第一布水管末端封堵住;第一布水管上分布有第一出水孔,且相邻第一出水孔的间距由第一布水管的第一进水端至末端逐渐减小,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用布水器还包括第二进水管、第二布水管、加强筋,所述第二布水管与所述第一布水管呈蚊香型结构,所述第二布水管的第二进水端位于所述第二布水管的外部,所述第二布水管的第二进水端与第二进水管连接,第二布水管的末端封堵住;第二布水管上分布有第二出水孔,且相邻第二出水孔的间距由第二布水管的第二进水端至末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布水管与所述第二布水管之间通过至少两根所述加强筋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布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由所述第一布水管的第一进水端直接弯折而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用布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管由所述第二布水管的第二进水端直接弯折而成。
说明书
一种污水处理用布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污水进入到各种反应器进行处理的布水器,属于布水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布水器通常用于在一定的工作面积上布置水量,最常见的是在工作面上均匀布水,常见的布水器有穿孔管、喷头、滤头和旋转布水器。砂滤池中的布水器就是在干管上设置支管,每根支管的下侧均匀布置很多等孔距等直径的小孔,滤池反冲洗的水由干管到支管,再由支管的孔眼流出向上均匀冲洗滤砂。通常支管是在干管上平行设置或放射状设置,其布水均匀性有待提高。
申请号为201620347721 .4公开的一种污水处理用布水器,该实用新型,包括进水管和布水管,布水管呈螺旋状,布水管的进水端与进水管连接,布水管的末端封堵住;布水管上分布有出水孔,且相邻出水孔的间距由布水管的进水端至末端逐渐减小,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螺旋状的布水管既便于制造,又使布水均匀,再加上出水孔的密度随螺旋开度增加而逐渐增大,充分保证了布水的均匀性,但是该实用新型仍存在:由于相邻出水孔的间距由布水管的进水端至末端逐渐减小,虽然单个出水孔出水均匀,但是由于出水孔间距不同,间距较大的出水孔之间布水较少,整体布水并不均匀;螺旋状布水管太长,导致末端不能及时布水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布水均匀性好的污水处理用布水器。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污水处理用布水器,包括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布水管,第一布水管呈螺旋状,第一布水管的第一进水端位于所述第一布水管内部,所述第一布水管的第一进水端与第一进水管连接,第一布水管的末端封堵住;第一布水管上分布有第一出水孔,且相邻第一出水孔的间距由第一布水管的第一进水端至末端逐渐减小,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用布水器还包括第二进水管、第二布水管、加强筋,所述第二布水管与所述第一布水管呈蚊香型结构,所述第二布水管的第二进水端位于所述第二布水管的外部,所述第二布水管的第二进水端与第二进水管连接,第二布水管的末端封堵住;第二布水管上分布有第二出水孔,且相邻第二出水孔的间距由第二布水管的第二进水端至末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布水管与所述第二布水管之间通过至少两根所述加强筋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进水管由所述第一布水管的第一进水端直接弯折而成。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二进水管由所述第二布水管的第二进水端直接弯折而成。
由于布水管在水平面内呈螺旋状,其开度越来越大,所以上述布水器使相邻第一出水孔的间距由第一布水管的进水端至末端逐渐减小,第二出水孔的间距由第二布水管的进水端至末端逐渐减小,也就是第一出水孔的密度逐渐增大,第二出水孔的密度逐渐减小,以保证布水的均匀性。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用布水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布水器采用蚊香型构造,设有两根螺旋状的布水管,当启动进水管时,布水管内、外两端同时布水,布水更快速;
(2)、该布水器第一出水孔的密度随螺旋开度增加而逐渐增大,第二出水孔的密度随螺旋开度增加而逐渐减少,充分保证了布水的均匀;
(3)、在两根布水管之间连接有至少两根加强筋,保证了布水管结构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