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污水处理沉淀池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18-1-11 11:01:45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7.04.11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IPC分类号B01D21/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淀池,还包括:挡板和过滤网,挡板设置于喇叭口的下方,挡板的截面为弧形,挡板通过弹簧与喇叭口弹性连接,挡板底部设有若干排水通孔,过滤网设置于溢流出水口处。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挡板和过滤网,挡板可以减缓中心管中的水流对沉淀池主体的底部的冲击,使水流向两侧分流,排水通孔可以分散挡板受到的水流冲击,弹簧可以根据水流的大小,调节挡板开口的大小,溢流出水口处设置过滤网,进一步提升出水口的处理效率,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底部泥的冲刷,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大大降低了排泥管中排出的水量,污水处理效率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体,所述沉淀池主体的上部为圆柱形,所述沉淀池主体的下部为锥形,所述锥形的底部连接排泥管,所述沉淀池主体中部设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下部为喇叭口,所述喇叭口的开口朝向所述沉淀池主体的下部,所述中心管的上部连接污水进管,所述沉淀池主体的外部设有溢流出水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和过滤网,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喇叭口的下方,所述挡板的截面为弧形,所述挡板通过弹簧与所述喇叭口弹性连接,所述挡板底部设有若干排水通孔,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溢流出水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辊,所述转动辊架设于所述沉淀池主体的下部且所述转动辊位于所述挡板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辊的外表面设有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旋向与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旋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双层纱布层、尼龙层、多孔过滤网、尼龙层和双层纱布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主体的内表面设有第一斜管,所述中心管的外表面设有第二斜管,所述第一斜管与所述第二斜管错开设置,所述第一斜管或所述第二斜管与所述中心管的轴线的夹角为35度--65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主体的内表面和所述中心管的外表面之间设有过滤网板,所述过滤网板包括第一多孔过滤网板和第二多孔过滤网板,所述第一多孔过滤网板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多孔过滤网板的孔径,所述第一多孔过滤网板和所述第二多孔过滤网板通过连接柱连接,所述第一多孔过滤网板、第二多孔过滤网板和连接柱之间形成一空心的腔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主体的上方设有若干喷嘴。

  说明书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淀池。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体1,沉淀池主体1通过底部支架6固定,沉淀池主体1的上部为圆柱形,沉淀池主体1的下部为锥形,锥形底部连接排泥管4,沉淀池主体1中部设有中心管3,中心管3的上部连接污水进管2,中心管3底部为喇叭口,污水处理时,将需要处理的水源从污水进管进入,经过中心管从喇叭口流出,水源中的泥沉淀在锥形处并通过排泥管排出,水向上逐渐充满沉淀池主体1,经集水槽11从溢流出水口5排出沉淀池外。

  上述沉淀池的结构在污水处理时,污水从中心管垂直流出时,容易冲刷沉淀池底部沉淀的泥,造成排泥时会有大量的水一起排出,沉降效果差,且容易造成沉淀池主体上部的水起混,溢流出水口排出的水中会有少量的泥,污水处理效果不理想,造成污水处理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淀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体,所述沉淀池主体的上部为圆柱形,所述沉淀池主体的下部为锥形,所述锥形的底部连接排泥管,所述沉淀池主体中部设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下部为喇叭口,所述喇叭口的开口朝向所述沉淀池主体的下部,所述中心管的上部连接污水进管,所述沉淀池主体的外部设有溢流出水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和过滤网,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喇叭口的下方,所述挡板的截面为弧形,所述挡板通过弹簧与所述喇叭口弹性连接,所述挡板底部设有若干排水通孔,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溢流出水口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挡板和过滤网,挡板可以减缓中心管中的水流对沉淀池主体的底部的冲击,使水流向两侧分流,排水通孔可以分散挡板受到的水流冲击,弹簧可以根据水流的大小,调节挡板开口的大小,溢流出水口处设置过滤网,进一步提升出水口的处理效率,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底部泥的冲刷,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大大降低了排泥管中排出的水量,污水处理效率好。

  进一步地,还包括转动辊,所述转动辊架设于所述沉淀池主体的下部且所述转动辊位于所述挡板的下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转动辊,进一步降低水流对沉淀池主体底部的冲击,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辊的外表面设有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旋向与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旋向相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螺旋叶片的旋向与第二螺旋叶片的旋向相反,在排泥时,可以使泥向转动辊的两侧分散,使泥沿锥形的斜度沉淀到排泥管内,大大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双层纱布层、尼龙层、多孔过滤网、尼龙层和双层纱布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过滤网设置多层结构,多孔过滤网可以减缓水流流出的流速,双层纱布层和尼龙层可以在溢流出水口处对水进一步过滤。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主体的内表面设有第一斜管,所述中心管的外表面设有第二斜管,所述第一斜管与所述第二斜管错开设置,所述第一斜管或所述第二斜管与所述中心管的轴线的夹角为35度--65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可以阻挡污水中的漂浮物,同时起到减缓水向上流动的流速,大大提高了泥的沉淀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主体的内表面和所述中心管的外表面之间设有过滤网板,所述过滤网板包括第一多孔过滤网板和第二多孔过滤网板,所述第一多孔过滤网板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多孔过滤网板的孔径,所述第一多孔过滤网板和所述第二多孔过滤网板通过连接柱连接,所述第一多孔过滤网板、第二多孔过滤网板和连接柱之间形成一空心的腔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多孔过滤网板和第二多孔过滤网板,进一步减小水流速率,提高沉淀效果,还可以对污水中的漂浮物进一步阻挡。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主体的上方设有若干喷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对沉淀池进行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