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污泥灭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18-1-15 9:28:59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6.10.27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IPC分类号A01N59/16; A01N59/00; A01N59/02; A01P1/00; C02F1/50; C02F1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灭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组合物包括按体积计的组分A 50‑150ml,组分B 10‑50ml,其中组分A由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钾混合而成,三者质量比为(2‑5):(2‑3):1。组分B为次氯酸钠或二氯异氰尿酸钠。该组合物先是制备组分A,再制备组分B,最后分别包装后备用。在污水处理中的浓缩池中添加组分A,搅拌均匀后再添加组分B,搅拌1‑2h得净化污泥。本发明污泥灭菌剂与污水处理程序结合使用,改善了污泥发臭发黑的问题,保护了环境。另外,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灭菌效果稳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灭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按体积计的组分A 50-150ml,组分B 10-50ml,其中组分A由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钾混合而成,三者质量比为(2-5):(2-3):1,组分B为次氯酸钠或二氯异氰尿酸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灭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A由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钾混合而成,三者质量比为3:2:1。

  3.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灭菌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组分A的配制

  配制100-250mmol/l过氧化氢、100-150mmol/l高锰酸钾和50mmol/l过硫酸钾,再按照需要称取三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得组分A;

  步骤2,组分B的配制

  配制50-150mmol/l次氯酸钠或二氯异氰尿酸钠;

  步骤3,将组分A和组分B分别包装后得灭菌组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泥灭菌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搅拌速度为250-380rpm。

  5.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灭菌组合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通过向浓缩池中添加组分A,搅拌均匀后再添加组分B, 搅拌1-2h得净化污泥,其中组分A、组分B和污泥的体积比为(50-150):(10-50):10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泥灭菌组合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速度为400-450rpm。

  说明书

  一种污泥灭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灭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污水厂污泥是指城市生活污水厂处理污水所产生的固态废弃物,成分复杂,它实际上是由污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微生物所吸附的有机物以及微生物代谢活动产物所形成的聚集体。随着我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和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处理率的提高,污泥的产生量也在逐年增加,年产量已超过3000万吨。污泥中已确认的病原体有24种细菌、7种病毒、5种原生动物和6种寄生虫,在污泥的处理处置中,这些病原体可通过各种途径传播,污染土壤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植物病害的传播。

  污泥处理处置是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非常重要的一个系统,污泥处理处置是污水处理得以最终实施的保障,在经济发达国家,污泥处置时极其重要的环节,其投资占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50%~70%。

  氧化剂因具有氧化还原性而具有杀菌效果,其作用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解离具有高活性的基团,用于攻击细胞的成分,包括破坏细胞膜、脂类、蛋白质和DNA 。醛类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主要依靠醛基,此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菌体蛋白的巯基、羟基、羧基和氨基,可使之烷基化,引起蛋白质凝固造成细菌死亡。含氯消毒剂是由于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导致细菌死亡。酚类灭菌剂是使细菌蛋白质变性,损伤细胞膜,呈现杀菌作用。目前市场上的污泥灭菌上面研究甚少,急需要研发一种杀菌效果好,又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新型污泥灭菌剂来改善污泥的性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灭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灭菌剂混合制备方法简单,杀菌抑菌效果好,所得污泥含菌量少,有效地保护了环境。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污泥灭菌组合物,包括按体积计的组分A 50-150ml,组分B 10-50ml,其中组分A由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钾混合而成,三者质量比为(2-5):(2-3):1。组分B为次氯酸钠或二氯异氰尿酸钠。

  作为改进的是,组分A由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钾混合而成,三者质量比为3:2:1。

  上述污泥灭菌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组分A的配制

  配制100-250mmol/l过氧化氢、100-150mmol/l高锰酸钾和50mmol/l过硫酸钾,再按照需要称取三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得组分A;

  步骤2,组分B的配制

  配制50-150mmol/l次氯酸钠或二氯异氰尿酸钠;

  步骤3,将组分A和组分B分别包装后得灭菌组合物。

  作为制备方法改进的是,步骤1中搅拌速度为250-380rpm。

  上述污泥灭菌组合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通过向浓缩池中添加组分A,搅拌均匀后再添加组分B, 搅拌1-2h得净化污泥,其中组分A、组分B和污泥的体积比为(50-150):(10-50):1000。

  作为改进的是,所述搅拌速度为400-450rpm。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灭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提供了一种新型污泥灭菌组合物,灭菌效果好,成本低且制备方法简单,与污水厂工序结合,提高了灭菌效率,减小了污泥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同时也能改善污泥发黑发臭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污泥灭菌组合物,包括按体积计的组分A 100ml,组分B 20ml,其中组分A由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钾混合而成,三者质量比为3:2:1。组分B为次氯酸钠。

  上述污泥灭菌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组分A的配制

  配制150mmol/l过氧化氢、100mmol/l高锰酸钾和50mmol/l过硫酸钾,再按照需要称取三组分混合,以250rpm的速度搅拌均匀得组分A;

  步骤2,组分B的配制

  配制100mmol/l次氯酸钠;

  步骤3,将组分A和组分B分别包装后得灭菌组合物。

  上述污泥灭菌组合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通过向浓缩池中添加组分A,搅拌均匀后再添加组分B, 以400rpm的速度搅拌1-2h得净化污泥,其中组分A、组分B和污泥的体积比为100:20:1000。

  检测净化污泥的细菌总数。结果显示灭菌药剂的灭菌效率达90%以上,且污泥发黑发臭问题也得到改善。具体数据见下表。

  实施例2

  一种污泥灭菌组合物,包括按体积计的组分A 110ml,组分B 30ml,其中组分A由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钾混合而成,三者质量比为4:2.4:1。组分B为次氯酸钠。

  上述污泥灭菌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组分A的配制

  配制200mmol/l过氧化氢、120mmol/l高锰酸钾和50mmol/l过硫酸钾,再按照需要称取三组分混合,以250rpm的速度搅拌均匀得组分A;

  步骤2,组分B的配制

  配制130mmol/l次氯酸钠;

  步骤3,将组分A和组分B分别包装后得灭菌组合物。

  上述污泥灭菌组合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通过向浓缩池中添加组分A,搅拌均匀后再添加组分B, 以400rpm的速度搅拌1-2h得净化污泥,其中组分A、组分B和污泥的体积比为100:20:1000。

  检测净化污泥的细菌总数。结果显示灭菌药剂的灭菌效率达95%以上,且污泥发黑发臭问题也得到改善。具体数据见下表。

  对比例1

  一种污泥灭菌组合物,包括按体积计的组分A 110ml,组分B 30ml,其中组分A由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钾混合而成,三者质量比为2:1.5:1。组分B为次氯酸钠。

  上述污泥灭菌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组分A的配制

  配制80mmol/l过氧化氢、60mmol/l高锰酸钾和40mmol/l过硫酸钾,再按照需要称取三组分混合,以250rpm的速度搅拌均匀得组分A;

  步骤2,组分B的配制

  配制100mmol/l次氯酸钠;

  步骤3,将组分A和组分B分别包装后得灭菌组合物。

  上述污泥灭菌组合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通过向浓缩池中添加组分A,搅拌均匀后再添加组分B, 以400rpm的速度搅拌1-2h得净化污泥,其中组分A、组分B和污泥的体积比为100:20:1000。

  检测净化污泥的细菌总数。结果显示灭菌药剂的灭菌效率达50%以上,且污泥发黑发臭问题也得到改善。具体数据见下表。

  待充分反应后取样,测污泥中的细菌总数。结果显示灭菌药剂的灭菌效率达50%,污泥发黑发臭问题稍稍改善。具体数据见下表:

  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污泥灭菌组合物的灭菌效果好,制备方法简单,与污水处理程序一起使用,简化了净化的步骤,节约了成本,保护了环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