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石油化工污水中硫化物处理工艺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18-3-3 11:44:14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7.09.26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IPC分类号C02F3/34; C02F101/10; C02F103/3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洋真菌在石油化工污水中硫化物处理中的应用,具体涉及一种海洋真菌k21‑1在含硫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洋真菌k21‑1将污水中的硫化物(S2‑)转化为蛋氨酸。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海洋真菌k21-1在含硫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硫污水优选石油化工污水。

  3.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洋真菌k21-1将污水中的硫化物(S2-)转化为蛋氨酸。

  说明书

  一种海洋真菌在石油化工污水中硫化物处理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洋真菌在石油化工污水中硫化物处理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石油炼制的主要生产过程包括: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催化加氢、重油重整等,这些工艺是炼油污水形成的主要原因。炼油废水根据其产生来源和组成特点一般可分为:含油污水、含硫污水和含碱污水。

  石油开采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含硫废水,不仅会引起管线与设备的腐蚀,还会导致受纳水体的水质恶化,对正常生产、水生生物以及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在该类废水排放之前,S2-的去除非常重要。废水中的硫化物可以通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三种方法去除。目前石油化工行业普遍采用的是气提法,即通过高温蒸汽将污水中的硫化物吹脱至大气,以缓解其可能带来的腐蚀问题。然而,该方法不仅能耗高,吹脱至大气中的H2S也是重要的污染物,导致二次污染问题,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环保的除硫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石化炼油污水污染物成分复杂,主要含有石油类杂质、硫化物、氨氮、金属盐类化合物、氰化物、无机酸以及少量的芳香胺类化合物、多环芳经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等物质,其中石油类、氰化物、硫醇以及重金属未、铅、铬、辐等污染危害严重,且难降解和可生化性差,如污染物中一些物质或本身难于被生物降解,电脱盐工段产生的具有一定温度的高含盐污水也难以被生物降解,一些物质的存在也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或抑制生物降解的进行,导致生物系统处理效果变差,或可抑制硝化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影响生物处理工艺对氨氮的去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洋真菌k21-1在含硫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所述含硫污水优选石油化工污水。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提供一种海洋真菌k21-1在含硫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洋真菌k21-1将污水中的硫化物(S2-)转化为蛋氨酸。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提供一种海洋真菌k21-1将硫化物(S2-)转化为蛋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菌种活化:从-80℃冰箱中取出海洋真菌k21-1菌种,菌种保存液融化至室温后,挑取菌种接种于PDA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中,于20-25℃培养基箱中培养3-5天,备用;

  (2)制备种子液:用接种环从步骤(1)平板上挑取菌株,转接至种子培养基中,20-25℃摇床,150-180转/分钟,培养3-4天,备用;

  (3)硫化物的转化:向含硫(S2-)废水中加入煮沸的土豆汁、葡萄糖、海水素后,将步骤(2)制备的种子液转接其中,于20-25℃静置培养3-4周,即可将含硫(S2-)废水中的硫(S2-)转化为蛋氨酸。

  步骤(1)中所述PDA培养基的配置方法为每1000mL水中,使用如下成分:200g土豆煮沸取汁、15g葡萄糖、30g海水素、12g琼脂;步骤(2)所述的种子培养基的配置方法为每1000mL水中,使用如下成分:200g土豆煮沸取汁、15g葡萄糖、30g海水素;步骤(3)中废水、煮沸的土豆汁、葡萄糖、海水素的用量为每1000mL废水中加入200g煮沸的土豆汁、15g葡萄糖、30g海水素,含硫废水中S2-的浓度为30-40mg/L。

  本发明所述的海洋真菌k21-1的菌种信息已在NCBI中公布GenBank:MF179020.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利用海洋真菌k21-1自身代谢摄取外界S2-,并将其转化为蛋氨酸的方法,能有效去除含硫污水(尤其是石油化工污水)中的S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利用了微生物的体内代谢的特点,不污染环境,具有环保和废物回收再利用等诸多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