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4.25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生活污水净化再生装置,其包括处理罐,处理罐通过横向隔板分割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上端腔室和下端腔室;上端腔室通过两块纵向隔板分割成三个通过排水管相互连通的沉淀室、过滤室和微生物降解室,沉淀室、过滤室和微生物降解室由左向右依次排布;下端腔室通过纵向隔板分割成两个上端相互连通的紫外线杀菌室和水体净化室。通过本方案的装置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中没有杂质、有机物、细菌和臭味,在使用时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其可以除引用水外的其他场所,其也可以供给自来水生产厂家进一步处理后作为生活用水再次利用。
权利要求书
1.生活污水净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罐,所述处理罐通过横向隔板分割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上端腔室和下端腔室;所述上端腔室通过两块纵向隔板分割成三个通过排水管相互连通的沉淀室、过滤室和微生物降解室,所述沉淀室、过滤室和微生物降解室由左向右依次排布;所述下端腔室通过纵向隔板分割成两个上端相互连通的紫外线杀菌室和水体净化室;
所述沉淀室的侧壁上端连接有污水进入管,其顶部设置有絮凝剂投入口和其输出轴伸入沉淀室内、用于对絮凝剂与污水进行混合的电动机;连通沉淀室、过滤室的排水管设置在沉淀室的上端,并延伸至过滤室的底部,所述过滤室由下至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砂砾过滤层、沙粒过滤层和第二砂砾过滤层;
连通过滤室和微生物降解室的排水管设置在过滤室的上端,并延伸至微生物降解室的底部;所述微生物降解室的顶板上开设有若干进气孔,其上端与所述紫外线杀菌室的上端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水体净化室内设置有由上至下排布的活性炭层和第三砂砾过滤层,所述第三砂砾过滤层的上端开设有净化水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净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杀菌室为一具有两层侧壁的腔体,紫外线灯管安装在两层侧壁之间形成的空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净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降解室未与过滤室和紫外线杀菌室共用的侧壁中的至少一面侧壁上开设有透明视窗。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生活污水净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连通紫外线杀菌室和水体净化室的管体与一位于活性炭层正上方的喷淋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活污水净化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排水管的入口端均套设有球状过滤罩。
说明书
生活污水净化再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污水处理时,将各种不同地方产生的污水回收至一起进行处理,在处理过程中主要是对其内部的杂质进行过滤、水体的浊度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大多数没有进行消毒、清洁、去味、杀菌等处理,只能用于冲洗公共厕所、浇灌绿化带和冲洗城市道路;由于这些水在处理过程并未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在再次利用时如出现渗漏水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活污水净化再生装置对污水处理后,基本能够达到自来水的要求标准。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再生装置,其包括处理罐,处理罐通过横向隔板分割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上端腔室和下端腔室;上端腔室通过两块纵向隔板分割成三个通过排水管相互连通的沉淀室、过滤室和微生物降解室,沉淀室、过滤室和微生物降解室由左向右依次排布;下端腔室通过纵向隔板分割成两个上端相互连通的紫外线杀菌室和水体净化室;
沉淀室的侧壁上端连接有污水进入管,其顶部设置有絮凝剂投入口和其输出轴伸入沉淀室内、用于对絮凝剂与污水进行混合的电动机;连通沉淀室、过滤室的排水管设置在沉淀室的上端,并延伸至过滤室的底部,过滤室由下至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砂砾过滤层、沙粒过滤层和第二砂砾过滤层;
连通过滤室和微生物降解室的排水管设置在过滤室的上端,并延伸至微生物降解室的底部;微生物降解室的顶板上开设有若干进气孔,其上端与紫外线杀菌室的上端通过连接管连通;水体净化室内设置有由上至下排布的活性炭层和第三砂砾过滤层,第三砂砾过滤层的上端开设有净化水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意效果为:本方案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首先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絮凝,过滤室对携带部分絮凝剂的污水进行多次过滤,确保水体中无杂质,接着对水体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和杀菌处理,以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滋生的大量细菌,之后通过活性炭对杀菌处理后的水体进行除臭和微生物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吸附,最后通过第三砂砾过滤层对水体携带出的部分活性炭颗粒进行沉淀过滤。
通过本方案的装置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中没有杂质、有机物、细菌和臭味,在使用时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其可以除引用水外的其他场所,其也可以供给自来水生产厂家进一步处理后作为生活用水再次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