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用于污水处理生态绿墙

发布时间:2018-4-1 20:21:3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11.22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IPC分类号E04B2/02; E04B2/14; E04C1/39; A01G9/02; C02F3/32; C02F3/34; C04B28/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绿墙,该生态绿墙包括生态墙体系统、绿墙植物入渗系统及和内部排水系统。本发明的一种生态绿墙成本比较廉价,可操作性强,能够将固体废弃物生态功能最大化,用其处理排放散乱的农村生活污水,既能减少水污染,又能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对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绿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生态墙体系统、绿墙植物入渗系统和内部排水系统;

  其中所述的生态墙体系统由生态墙砖堆砌而成;生态墙砖中分布有孔洞;

  所述的生态墙砖由水泥、粉煤灰、聚醚类聚羧酸减水剂(混凝土表面增强剂)、建筑垃圾、园林修剪物、沸石、活性炭制备而成;

  所述的绿墙植物入渗系统是由绿墙植物、土壤及微生物组成;

  其中,绿墙植物为绿萝或亮绿忍冬;土壤为含腐殖质、疏松肥沃、微酸性的土壤;微生物为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藻类;

  所述的内部排水系统的基本材质为生态墙砖的排水管;其中排水管分布在生态墙砖之间;

  其中绿墙植物入渗系统的土壤填充在生态墙体系统每个生态墙砖的孔洞中,然后种植绿墙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绿墙,其中所述的生态墙砖的制备方法为:

  将水泥和建筑垃圾、粉煤灰、园林修剪物、沸石、活性炭按照各种配料比混合搅拌30-45s,加入减水剂,再搅拌30-45s,装模,在装膜前根据设计的污水走向设计孔洞、排水孔、静压成型;成型后检测砖体的抗压强度、透水性、保水性;其中,水灰比为0.08-0.38,水泥用量为50-250kg/cm3,碎石用量为50-1600kg/cm3,孔隙率5-20%,聚醚类聚羧酸减水剂(混凝土表面增强剂)为2-10(00-100)g/单砖剂量。

  说明书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绿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色环保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净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生态绿墙。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固体废弃物及水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在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双重压力下,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及废水净化处理受到了广泛关注。传统固体废弃物处理通常采用焚烧、填埋、固化方法处理等,在一定程度上既会产生污染,又会造成资源浪费,寻求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势在必行。目前,针对固体废弃物的利用,包括生态覆盖、堆肥发酵、生物质炭、板材制作等。

  而在污水处理方面,特别是农村家庭污水,由于没有固定的排放口,排放比较分散,有些尚无排水系统,不但使污水横流,而且长期渗入地下,使地下水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水质恶化,而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存在处理成本高、占地面积大、氮磷化合物去除效果低、有污泥产生等缺点。且经处理后的出水排入水体后仍将引起“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单纯依靠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尚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只能延缓其发展趋势。因此开发和推广适合中国国情的污水处理技术成为广大环保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首先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绿墙,该生态绿墙包括生态墙体系统、绿墙植物入渗系统及和内部排水系统;

  其中所述的生态墙体系统由生态墙砖堆砌而成;生态墙砖中分布有孔洞;

  所述的生态墙砖由水泥、粉煤灰、聚醚类聚羧酸减水剂(混凝土表面增强剂)、建筑垃圾、园林修剪物、沸石、活性炭制备而成,

  具体的生态墙砖的制备方法为:将水泥和建筑垃圾、粉煤灰、园林修剪物、沸石、活性炭按照各种配料比混合搅拌30-45s,加入减水剂,再搅拌30-45s,装模,在装膜前根据设计的污水走向设计孔洞、排水孔、静压成型;成型后检测砖体的抗压强度、透水性、保水性;其中,水灰比为0.08-0.38,水泥用量为50-250kg/cm3,碎石用量为50-1600kg/cm3,孔隙率5-20%,聚醚类聚羧酸减水剂(混凝土表面增强剂)为2-10(00-100)g/单砖剂量。

  制备生成的生态墙砖的单体砖体强度在30-35MPa之间,达到规范C35级抗压强度标准,保水性不小于0.6g/cm2,透水性达到行业1*10-2cm/s。该砖体充分利用城乡固废垃圾,同时又可以处理污水。

  所述的绿墙植物入渗系统是由绿墙植物、土壤及长期形成的微生物组成;

  其中,植物为观赏效果强、抗污能力强、覆盖力强、病虫害少的植物,如绿萝、亮绿忍冬等;土壤为含腐殖质、疏松肥沃、微酸性的土壤,长期形成的微生物为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

  具体实施时,需要将绿墙植物入渗系统预先填充在生态墙体系统每个生态墙砖的孔洞中,生态墙砖的孔洞规格为直径15-20cm,深度10-20cm,斜向下,然后种植所筛选绿墙植物,并进行污水效果检测,同时,根据对所选植物进行养护;

  所述的内部排水系统的基本材质为生态墙砖的排水管;

  排水系统的走向主要根据墙砖摆放、排水管的布局,排水管分布在砖墙之中,采用普通水管,设计如S型、回旋Z型、回旋立体菱形等走向,以此延长污水的停留时间,达到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同时,将出水收集,检测出水COD、氨氮含量等,进行排放或者用于农田灌溉,排水管为普通水管。

  具体操作步骤为:

  第一步,生态墙体系统的构建。通过对生态墙体系统设计和构造,引导生活污水进入收集系统,利用砖体内部的填料沸石、活性炭等对污水进行吸附过滤,对收集的生活污水进行初步净化,降低污水中氮、磷营养物的含量。同时,利用生态墙体排水孔的各种走向,形成污水水流导向,延长污水处理时间。

  该工艺的重点在于生态墙砖的生产。通过对生态墙砖的合理设计和构造,充分利用建筑垃圾和城市生态园林修剪废弃物,达到资源回收利用的目的,并通过添加一定沸石、活性炭,通过沸石、活性炭以及以上基质材料配比,实现对水体有机物去除效果。同时生产的墙体还具有一定的抗压性、水力负荷、透水性、保水性等。

  第二步,绿墙植物入渗系统设计和生产。通过对绿墙植物系统设计和构造,不同绿墙植物的种植、基质选择以及特性,对污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进行吸收,同时形成的绿墙植物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也可作为园林花卉的附加产品。

  第三步,生态绿墙排水系统构造。通过对生态绿墙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构造,设计不同的污水排水走向,延长生态墙体及植物对污水处理的停留时间,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并且处理后的排水可用于农田灌溉,实现废水的回收利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绿墙利用建筑垃圾、城市生态林修剪废弃物,兼具环保、绿化作用,同时,对农村生活污水的预处理效果明显,维护简单运行,管理成本较低,可用于生活污水排放散乱的农村城镇。

  本发明的优点是:1充分利用城乡固废垃圾;2占地面积少、运行成本低、管理容易;3无需采用人工曝气、污泥回流、混合搅拌等措施,不需要大型的处理机械和复杂的操作控制系统;4可将出水运用到农田灌溉或绿化等,实现废水回收利用;5墙体绿化植物具有美化环境,也可作为园林花卉的附加产品。

  本发明提供的生态绿墙成本比较廉价,可操作性强,能够将固体废弃物生态功能最大化,用其处理排放散乱的农村生活污水,既能减少水污染,又能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对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