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4.03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IPC分类号E03F5/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雨污水检测井,包括筒体、底座、人孔井圈和安装于筒体上端面的偏心顶板,所述底座位于筒体下端面,所述筒体为圆形,所述筒体的侧壁沿其周向设置有若干个预留通孔,所述若干个预留通孔包括至少2种孔径直径的预留通孔,若干个所述预留通孔中部分预留通孔位于筒体的侧壁上部,部分预留通孔位于筒体的侧壁下部,在所述偏心顶板上留有一人孔洞口,所述人孔环形状为圆环形,此人孔环安装在偏心顶板上面的人孔洞口处。本实用新型雨污水检测井施工周期短、工程效率高、施工方便、防渗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强度高、经济效益好,能够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灵活调整,可实现任意角度复杂管线铺设。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雨污水检测井,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底座(2)、人孔井圈(6)和安装于筒体(1)上端面的偏心顶板(3),所述底座(2)位于筒体(1)下端面,所述筒体(1)为圆形,所述筒体(1)的侧壁沿其周向设置有若干个预留通孔(4),所述若干个预留通孔(4)包括至少2种孔径直径的预留通孔(4),若干个所述预留通孔(4)中部分预留通孔(4)位于筒体(1)的侧壁上部,部分预留通孔(4)位于筒体(1)的侧壁下部,在所述偏心顶板(3)上留有一人孔洞口(7),所述人孔井圈(6)形状为圆环形,此人孔井圈(6)安装在偏心顶板(3)上面的人孔洞口(7)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水检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通孔的直径为100mm~22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水检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内径为1200mm~36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水检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边缘并位于筒体(1)外侧具有一凸缘部(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水检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通孔(4)直径分为100mm~600mm、600mm~1400mm和1400mm~2200mm中的至少2种。
说明书
雨污水检测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立管、小区排水管与市政排水管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污水检测井。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道路、住宅小区和工矿企业地下用于连接各种管道的雨污排水检查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砖砌井,井内空间小,不利于进人到井内检查;另一种是水泥预制检查井,这两种形式的检查井都不能够很好的与管道相互连接,连接口通常比较容易渗漏,施工周期长,工程效率较低,施工不方便,不能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灵活调整。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难题的检查井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污水检测井,此雨污水检测井施工周期短、工程效率高、施工方便、防渗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强度高、经济效益好,能够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灵活调整,可实现任意角度复杂管线铺设。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雨污水检测井,包括筒体、底座、人孔井圈和安装于筒体上端面的偏心顶板,所述底座位于筒体下端面,所述筒体为圆形,所述筒体的侧壁沿其周向设置有若干个预留通孔,所述若干个预留通孔包括至少2种孔径直径的预留通孔,若干个所述预留通孔中部分预留通孔位于筒体的侧壁上部,部分预留通孔位于筒体的侧壁下部,在所述偏心顶板上留有一人孔洞口,所述人孔井圈形状为圆环形,此人孔井圈安装在偏心顶板上面的人孔洞口处。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预留通孔的直径为100mm~2200mm。
2、上述方案中,所述筒体的内径为1200mm~3600mm。
3、上述方案中,所述底座边缘并位于筒体外侧具有一凸缘部。
4、上述方案中,所述预留通孔直径分为100mm~600mm、600mm~1400mm和1400mm~2200mm中的至少2种。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雨污水检测井,其筒体为圆形,其筒体的侧壁沿其周向设置有若干个预留通孔,所述若干个预留通孔的孔径尺寸分布为具有至少2种通孔直径,若干个所述预留通孔中部分预留通孔位于筒体的侧壁上部,部分预留通孔位于筒体的侧壁下部,施工周期短、工程效率高、施工方便、防渗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强度高、经济效益好,能够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灵活调整,可实现任意角度复杂管线铺设,且抗震、耐久性好,经济实惠,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