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4.20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IPC分类号B01D29/56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浸入雨污水中的一级过滤装置,且一级过滤装置包括第一外管和套设于第一外管内的第一内管,第一外管和第一内管均为网状,且第一内管的孔径小于第一外管的孔径,第一内管的底部为出水口。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只需将一级过滤装置浸入雨污水中即可,无需地埋施工,且无需制作截污挂篮装置等承载体,因而安装及运输简易,一人即可完成安装施工,且成本低,避免了地埋式造成的回填易对产品造成损坏以及后续维护繁琐的问题。同时,避免了受产品的安装使用地对雨污管路的限制,或者需要重新铺设管路造成的施工经济损失。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浸入雨污水中的一级过滤装置(1),且所述一级过滤装置(1)包括第一外管(11)和套设于所述第一外管(11)内的第一内管(12),所述第一外管(11)和所述第一内管(12)均为网状,且所述第一内管(12)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外管(11)的孔径,所述第一内管(12)的底端为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二级过滤装置(2),所述二级过滤装置(2)包括第二外管(21)和套设于所述第二外管(21)内的第二内管(22),所述第二外管(21)和所述第二内管(22)均为网状,且所述第二内管(22)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外管(21)的孔径,所述第二内管(22)的顶端为进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进水口通过连接管(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过滤装置(1)、所述二级过滤装置(2)与所述连接管(3)形成倒虹吸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管(11)外和所述第二外管(21)外分别进一步设置翅状部件(6),所述翅状部件(6)的直径沿水流方向逐渐增大,且所述翅状部件(6)径向的一侧内设置有Y型过滤器,所述翅状部件(6)径向的另一侧内设置有反冲洗管道(10)或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分别套设于所述一级过滤装置(1)和所述二级过滤装置(2)外的斜顶过滤筒(9),且所述斜顶过滤筒(9)位于所述翅状部件(6)处,所述斜顶过滤筒(9)的顶面为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管(12)内进一步设置有第一过滤介质(13),所述第二内管(22)内进一步设置有第二过滤介质(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管(12)与所述第一外管(11)之间进一步设置有第三过滤介质(14), 且所述第二内管(22)与所述第二外管(21)之间进一步设置有第四过滤介质(24)。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管(11)的顶端和底端进一步设置有沿所述第一内管(11)的轴向具有弹性的弹性件(5),和/或所述第二内管(21)的顶端和底端进一步设置有沿所述第二内管(21)的轴向具有弹性的弹性件(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管(11)的顶部设置有喇叭吸水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吸水口内进一步设置有用于提高吸水速率的螺旋桨(8)。
说明书
一种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雨污水 净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水资源问题的日益严重及节水意识的逐渐增强,城市污水处理及雨 水收集利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利用 技术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缺水大城市开展了污水用于工业和民用的实验 研究。此外,国际间也加强了进行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合作开发。同 时,我国丰富的雨水资源使我国也同样具有悠久的雨水收集技术。而目前, 雨污水合流是较为常见的城市管路系统,污水和雨水汇集后经过统一处理, 得以收集利用。但收集后的雨污水在进入蓄水池前需经过净化处理。
目前,常见的净化处理多通过以下装置,即依次连接的截污挂篮装置, 弃流装置和过滤装置。其中,截污挂篮装置主要用于将较大的垃圾等污染物 拦截。弃流装置主要用于自动将刚开始清洁度较低的雨水进行抛弃处理,一 般分为时间控制和雨量控制两种。弃流后自动将后期清洁度较高的雨水收集。 过滤装置主要用于对弃流后的雨水进行过滤,提高雨水的清洁度,以满足蓄 水池的水质要求。
然而,上述装置均需要地埋施工,因此安装繁琐,且成本高。同时,由 于地埋施工的限制,产品的安装使用地有时也会受到新老线路没有雨污管路 的限制,而无法取水。或者需要重新铺设管路造成施工经济损失等问题。另 外,上述装置还存在人工安装难度大,地埋方式回填时不可控因素易对产品 造成损坏以及后期维护繁琐等问题。另外,在城市雨量较大时,也易出现城 市内涝等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安装繁琐、成本高等问 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该雨 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可以有效地解决安装过程繁琐及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浸入雨污水中的一级过滤装置,且所述 一级过滤装置包括第一外管和套设于所述第一外管内的第一内管,所述第一 外管和所述第一内管均为网状,且所述第一内管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外管的 孔径,所述第一内管的底端为出水口。
优选地,上述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中,进一步包括二级过滤装置,所述 二级过滤装置包括第二外管和套设于所述第二外管内的第二内管,所述第二 外管和所述第二内管均为网状,且所述第二内管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外管的 孔径,所述第二内管的顶端为进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进水口通过连接管 连接。
优选地,上述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中,所述一级过滤装置、所述二级过 滤装置与所述连接管形成倒虹吸结构。
优选地,上述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外管外和所述第二外管 外分别进一步设置翅状部件,所述翅状部件的直径沿水流方向逐渐增大,且 所述翅状部件径向的一侧内设置有Y型过滤器,所述翅状部件径向的另一侧 内设置有反冲洗管道或气孔
优选地,上述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中,进一步包括套设于所述一级过滤 装置和所述二级过滤装置外的斜顶过滤筒,且所述斜顶过滤筒位于所述翅状 部件处,所述斜顶过滤筒的顶面为斜面。
优选地,上述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内管内进一步设置有第 一过滤介质,所述第二内管内进一步设置有第二过滤介质。
优选地,上述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内管与所述第一外管之 间进一步设置有第三过滤介质,且所述第二内管与所述第二外管之间进一步 设置有第四过滤介质。
优选地,上述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内管的顶端和底端进一 步设置有沿所述第一内管的轴向具有弹性的弹性件,和/或所述第二内管的顶 端和底端进一步设置有沿所述第二内管的轴向具有弹性的弹性件。
优选地,上述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外管的顶部设置有喇叭 吸水口。
优选地,上述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中,所述喇叭吸水口内进一步设置有 用于提高吸水速率的螺旋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一级过滤装置。一级过滤 装置能够直接浸入雨污水中,且包括第一外管和第一内管,第一外管套设于 第一内管外,且二者均为网状结构,第一内管的网孔的孔径小于第一外管的 网孔的孔径,第一内管的开口端为出水口。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时,将一级过滤装置置于雨 污水中,如雨污井、地埋雨污管道、城市积水低洼区或小区集水段等雨污水 中,雨污水流动时,悬浮物及油污等较轻物体由一级过滤装置的上方流过, 而泥沙、金属颗粒等较重物体则由一级过滤装置的下方流过,中间层较为干 净的水源则经由一级过滤装置的过滤作用,在压力作用下先经过第一外管, 经由第一外管的过滤作用后进一步经过第一内管的过滤,且由于第一外管和 第一内管的孔径是递减的,因而经过多级过滤使雨污水得到净化,以满足蓄 水池的水质要求。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进行雨污水净 化处理,只需将一级过滤装置浸入雨污水中即可,无需地埋施工,且无需制 作截污挂篮装置等承载体,因而安装及运输简易,一人即可完成安装施工, 且成本低。同时,避免了受产品的安装使用地对雨污管路的限制,或者需要 重新铺设管路造成的施工经济损失等问题。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避免了回填对产品造成损 坏以及后续维护繁琐的问题。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污水净化处理装置进一 步包括二级过滤装置,二级过滤装置的进水口与一级过滤装置的出水口通过 连接管连通,且三者构成倒虹吸结构。经一级过滤装置初级过滤的雨污水再 经过二级过滤装置的精过滤作用,出水洁净度进一步提高,可以满足客户对 于更高水质的要求。同时,通过连接管连接及倒虹吸结构的设计,受环境的 限制更小,使得一级过滤装置及二级过滤装置的设置更为方便,不受管路遇 道路、桥梁等地理条件的限制。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内管的顶端和底端进一步设置有沿第 一内管的轴向具有弹性的弹性件。因而当一级过滤装置受到轻微振动便产生 共振反应,进而可以将第一内管与第一外管上的大部分附着物抖落,起到一 定的自清洁目的,因而延长了产品的工作时限和清洗周期。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一级过滤装置设置有用于提高吸水率的螺 旋桨,因而当城市遇大雨等情况,需要快速取水、排水任务时,通过启动螺 旋桨能够加速吸水,从而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