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1.26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阶梯式人工景观湿地污水处理生态系统,属于污水处理系统;旨在提供一种净化效果好、植物存活率高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它包括多级人工湿地床;人工湿地床(12)中有细砂层(10)、布水管(11)、防渗膜(8)、碎石层(7)、土壤层(5)、集水管(4)和植物;中间各级人工湿地床(12)旁边有与本级布水管(11)连通的集水井(9),中间各级集水管(4)与下一级集水井(9)连通;最高一级人工湿地床(12)上方有与该级布水管(11)连通的水解酸化调节池(13),最低一级人工湿地床(12)下方有与该级集水管(4)连通的清水池(6)。本实用新型是阶梯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生态系统的改进结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阶梯式人工景观湿地污水处理生态系统,包括由高到低依次构 筑的多级人工湿地床;其特征在于:各人工湿地床(12)中铺设有细砂层 (10),该细砂层中埋设有布水管(11),细砂层(10)上覆盖防渗膜(8), 该防渗膜上铺设碎石层(7),该碎石层上铺设土壤层(5),该土壤层中埋 设有集水管(4),该土壤层表面种植有植物;中间各级人工湿地床(12) 旁边有与本级布水管(11)连通的集水井(9),中间各级人工湿地床(12) 的集水管(4)与下一级集水井(9)连通;在最高一级人工湿地床(12) 的上方有水解酸化调节池(13),该最高一级人工湿地床的布水管(11)与 该水解酸化调节池连通;在最低一级人工湿地床(12)的下方有清水池(6), 该最低一级人工湿地床的集水管(4)与该清水池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人工景观湿地污水处理生态系统,其 特征在于:集水管(4)和布水管(11)的管壁上分布有若干透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所述的阶梯式人工景观湿地污水处理生态系统, 其特征在于:水解酸化调节池(13)中有若干倾斜设置的格栅(2),在该 格栅的下方有与河流连通的溢流管(3)。
说明书
阶梯式人工景观湿地污水处理生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生态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阶梯 式人工景观湿地污水处理生态系统;属于环保设施。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类似于沼泽地的湿地。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生态系统是在人为干预下污水沿一定方向流动,通过土壤、人工 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 进行处理净化的一种系统。
目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多为平面型结构,污水在湿地中停留时 间长、水流平缓、植物根系和填料长期浸泡在水中,导致人工湿地基质溶 氧水平低,限制了湿地污水处理的效果。同时,平面型人工湿地容易产生 死角,其淤堵问题也成为限制人工湿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专利号 为“201110087030.7”、名称为“自由跌水充氧的人工湿地净化系统”,专 利号为“201310189368.2”、名称为“一种序批式运行的人工湿地中水处理 系统”,以及专利号为“201410229651.8”、名称为“一种用于低污染水处 理的阶梯式复合人工湿地装置”等实用新型专利分别公开了几种阶梯式人 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技术方案,其共同的缺点是:污水直接从上一级湿 地床跌落至下一级的湿地床,虽然曝气比较充分,但容易因水流的冲击而 导致已经沉淀的泥渣或被截留的悬浮物再次泛起,而且还会造成植物根系 松动,影响植物生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避免水 流冲击而导致植物根系松动、沉渣泛起的阶梯式人工景观湿地污水处理生 态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由高到低 依次构筑的多级人工湿地床;各人工湿地床中铺设有细砂层,该细砂层中 埋设有布水管,细砂层上覆盖防渗膜,该防渗膜上铺设碎石层,该碎石层 上铺设土壤层,该土壤层中埋设有集水管,该土壤层表面种植有植物;中 间各级人工湿地床旁边有与本级布水管连通的集水井,中间各级人工湿地 床的集水管与下一级集水井连通;在最高一级人工湿地床的上方有水解酸 化调节池,该最高一级人工湿地床的布水管与该水解酸化调节池连通;在 最低一级人工湿地床的下方有清水池,该最低一级人工湿地床的集水管与 该清水池连通。
集水管和布水管的管壁上分布有若干透水孔;水解酸化调节池中有若 干倾斜设置的格栅,在该格栅的下方有与河流连通的溢流管。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中间各级 人工湿地床的旁边增加了与本级布水管连通的集水井,该集水井中的污水 通过布水管自下而上逐渐向人工湿地床的表面渗透;因此当水流自上而下 跌落时不会对下一级人工湿地床形成冲击,既能够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又不会造成沉渣泛起以及植物根系松动,改善了净化效果、提高了植物的 存活率;有利于吸收水体中的氮、磷、COD、重金属离子等污染成分,同时 还能通过遮阴效应、竞争营养和降低水温来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