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11.26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难降解废水的装置,包括絮凝装置、生物反应装置、反渗透装置和回用水装置,絮凝装置右侧设置污水出口,污水出口与生物反应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生物反应装置右侧设置出水口,出水口与反渗透装置的反渗透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生物反应装置还设置有污泥外排口;反渗透装置左侧设置反渗透进水口,中间设置反渗透膜,下方设置浓缩液出口,反渗透装置的浓缩液出口与絮凝装置通过回流管道相连;回用水装置与反渗透装置的浓缩液出口通过管道相连,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处理后的难降解废水可以回用,反渗透膜不容易被堵塞,出水率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处理难降解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絮凝装置、生物反应装 置、反渗透装置和回用水装置,所述絮凝装置右侧设置污水出口,所述污水 出口与生物反应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絮凝装置底部设置污泥外 排管道,污泥外排管道另一端与脱水机相连,脱水机与絮凝装置通过回流管 道相连;所述生物反应装置右侧设置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反渗透装置的反 渗透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生物反应装置还设置有污泥外排口,所述生 物反应装置的污泥外排口与絮凝装置通过回流管道相连;所述反渗透装置左 侧设置反渗透进水口,中间设置反渗透膜,下方设置浓缩液出口,所述浓缩 液出口与絮凝装置通过回流管道相连;所述回用水装置与反渗透装置的浓缩 液出口通过管道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难降解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反渗透膜包括膜片和浓水格网,浓水格网上每隔3-10mm距离设有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处理难降解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反渗透膜为表面活性层为芳香聚酰胺复合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难降解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生物反应装置为酶催化装置或脱色菌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难降解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絮凝装置上设置有污水入口和絮凝剂入口。
说明书
一种处理难降解废水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难降解废水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石油化工、塑料、合成纤维、焦化、印染等行业的迅速发 展,各种含有大量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废水相应增多,它们进入水体给环 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难降解污染物包括多环芳烃、卤代烃、杂环类化合物、 有机氛化物、有机磷农药、表面活性剂、有机染料等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 这些物质的共同特点是毒性大,成份复杂,化学耗氧量高,如果这些物质不 加治理地向环境排放,势必严重地污染环境和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
反渗透技术原理是以高于溶剂渗透压的外界压力为推动力,利用膜的选 择透过性截留离子物质,实现对溶液混合物的分离过程,其具有抗冲击负荷 强,处理出水水质稳定,能有效去除有机和无机污染物,COD和重金属的去 除率分别在98%和99%以上,但在反渗透处理难降解废水的工艺中,膜污染 问题比较严重,因为它降低产水量,缩短了膜寿命,从而增加投资和运行成 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难降解废水的装置,处理 后的难降解废水可以回用,节省水资源,保护环境。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处理难降解废水的装置,包括絮凝 装置、生物反应装置、反渗透装置和回用水装置,絮凝装置右侧设置污水出 口,污水出口与生物反应装置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絮凝装置底部设置污泥 外排管道,污泥外排管道另一端与脱水机相连,脱水机与絮凝装置通过回流 管道相连;生物反应装置右侧设置出水口,出水口与反渗透装置的反渗透进 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生物反应装置还设置有污泥外排口,生物反应装置的污 泥外排口与絮凝装置通过回流管道相连;反渗透装置左侧设置反渗透进水 口,中间设置反渗透膜,下方设置浓缩液出口,反渗透装置的浓缩液出口与 絮凝装置通过回流管道相连;回用水装置与反渗透装置的浓缩液出口通过管 道相连。
进一步的,反渗透膜包括膜片和浓水格网,该浓水格网不是传统的网格 结构,而是致密的,浓水格网上每隔3-10mm距离有很高的凸起,起到加强 格网强度的作用;这些凸起将进水流道分成若干区域,使进水分布均匀,湍 流效果好。
进一步的,反渗透膜为表面活性层为芳香聚酰胺复合膜。
进一步的,生物反应材料为但不仅限于酶催化或脱色菌。
进一步的,絮凝装置上设置有污水入口和絮凝剂加入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生物反应和反渗透膜集成的 装置处理难降解废水,反渗透膜不容易被堵塞,出水率高,出水可以回用, 节约了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