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09.25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IPC分类号C02F3/12
摘要
一种双叶轮污水液下曝气机。目前使用的曝气机曝气量有限,溶氧量不高,效果差。本发明方法包括:电缆线(1),电缆线与潜水电机(2)连接,潜水电机与曝气机上外壳(3)连接,曝气机上外壳顶部与浮筒(4)连接,曝气机上外壳中部与进气管(5)连接,曝气机上外壳内安装有风箱(6),风箱底部安装有叶轮口环(7),叶轮口环下方安装有叶轮出口弧形挡板(8),叶轮出口弧形挡板内安装有与电机轴(9)连接的固定轴上风叶轮(10),固定轴上风叶轮的下方安装有水叶轮(11),水叶轮下方是曝气机下外壳(12)内的缓冲室(13),曝气机下外壳与曝气机上外壳连接。本发明用于污水曝气。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双叶轮污水液下曝气机,其组成包括:电缆线,其特征是:所述的电缆线与潜水电机连接,所述的潜水电机与曝气机上外壳连接,所述的曝气机上外壳顶部与浮筒连接,所述的曝气机上外壳中部与进气管连接,所述的曝气机上外壳内安装有风箱,所述的风箱底部安装有叶轮口环,所述的叶轮口环下方安装有叶轮出口弧形挡板,所述的叶轮出口弧形挡板内安装有与电机轴连接的固定轴上风叶轮,所述的固定轴上风叶轮的下方安装有水叶轮,所述的水叶轮下方是曝气机下外壳内的缓冲室,所述的曝气机下外壳与所述的曝气机上外壳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叶轮污水液下曝气机,其特征是:所述的风叶轮是混合式叶轮,所述的叶轮出口弧形挡板与叶轮出口形状完全一致,所述的叶轮出口弧形挡板为厚度小于3毫米的钢板,钢板上均匀开有直径小于1毫米的小孔,所述的水叶轮选用轴流式叶轮,翼形进行过利于推动气水混合液向前流动和搅拌的改进,所述的曝气机上外壳和所述的曝气机下外壳均采用优质铝合金制成,所述的电机轴和所述的固定轴上风叶轮和所述的水叶轮均采用优质不锈钢材料制成。
说明书
双叶轮污水液下曝气机及曝气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叶轮污水液下曝气机及曝气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活性污泥法的曝气设备品种与质量均不能满足环保产业发展需求,研究开发新型曝气设备具有很大实用价值,活性污泥法是我国污水处理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中至关重要的缓解是溶解氧气浓度的控制,溶解氧气浓度低或高会造成出水水质不达标或曝气过量,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果,目前使用的曝气设备曝气量有限,曝气量难以控制,溶解氧气浓度不高,效果很差,因此,调节活性污泥法水中的溶解氧浓度是目前污水处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叶轮污水液下曝气机。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叶轮污水液下曝气机,其组成包括:电缆线,所述的电缆线与潜水电机连接,所述的潜水电机与曝气机上外壳连接,所述的曝气机上外壳顶部与浮筒连接,所述的曝气机上外壳中部与进气管连接,所述的曝气机上外壳内安装有风箱,所述的风箱底部安装有叶轮口环,所述的叶轮口环下方安装有叶轮出口弧形挡板,所述的叶轮出口弧形挡板内安装有与电机轴连接的固定轴上风叶轮,固定轴上风叶轮的下方安装有水叶轮,所述的水叶轮下方是曝气机下外壳内的缓冲室,所述的曝气机下外壳与所述的曝气机上外壳连接。
所述的双叶轮污水液下曝气机,所述的风叶轮是混合式叶轮,所述的叶轮出口弧形挡板与叶轮出口形状完全一致,所述的叶轮出口弧形挡板为厚度小于3毫米的钢板,钢板上均匀开有直径小于1毫米的小孔,所述的水叶轮选用轴流式叶轮,翼形进行过利于推动气水混合液向前流动和搅拌的改进,所述的曝气机上外壳和所述的曝气机下外壳均采用优质铝合金制成,所述的电机轴和所述的固定轴上风叶轮和所述的水叶轮均采用优质不锈钢材料制成。
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双叶轮结构,风叶轮和水叶轮在同一根电机轴上,与传统曝气机相比,两个叶轮能起到剧烈湍流和推流作用,能够更好的进行氧气传质,满足实际需求。
2.本发明工作时潜水电机通电带动风叶轮和水叶轮高速旋转,风叶轮为混流式叶轮,具有流量大,扬程低的特点,与普通转轮相比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输送更大量流体,风叶轮高速旋转时会将进气管和风箱中的水吸出,叶轮口环起密封作用,防止水再流入进气管和风箱内,因此,风叶轮高速旋转后在风箱内形成负压,外界大量空气就会沿进气管进入风箱,并在风叶轮输送下流经叶轮出口挡板,挡板上均匀开有直径小于1毫米的小孔,使得输送的空气都变为微小气泡冲入污水中,形成均匀气水混合物流入缓冲室,防止产生大的空气团,同时水叶轮也在缓冲室内转动,气水混合物被水叶轮叶片搅拌切割的更加均匀,剧烈湍流后从曝气机底部带导流口的下外壳流出,达到充分曝气充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