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印染废水热交换利用技术

发布时间:2018-5-4 16:25:5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4.05.22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IPC分类号F28F19/00; F28D9/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染废水热利用交换装置,其主体为箱体,箱体内分隔形成沉淀过滤腔和热交换腔,热交换腔分为热流道和冷流道。沉淀过滤腔一侧顶部设有进入热流道的溢流口,热流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从溢流口向下流动的下行流道,第二部分为由下行流道底部向上呈单向曲折流动的曲折流道,曲折流道顶部流道所在水平面高度低于溢流口的水平面高度,第三部分为由曲折流道顶部流道向下流至箱体外部的出水流道,曲折流道的各流道之间的间隙作为冷流道,各冷流道由上至下呈单向曲折式相通,最上层的冷流道与箱体顶部的进水腔相通,最下层的冷流道设有出水口。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简单,热回收利用率高,适用范围广,适合作为各类热流体热回收利用装置使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印染废水热交换利用装置,该装置主体为一个箱体(1),箱体(1)内分隔形成沉淀过滤腔(2)和热交换腔,热交换腔分为热流道和冷流道(7);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过滤腔(2)一侧顶部设有进入所述热流道的溢流口(202),所述热流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从溢流口(202)向下流动的下行流道(3),第二部分为由下行流道(3)底部向上呈单向曲折流动的曲折流道(5),曲折流道(5)顶部流道所在水平面高度低于所述溢流口(202)的水平面高度,第三部分为由曲折流道(5)顶部流道向下流至箱体(1)外部的出水流道(8),所述曲折流道(5)的各流道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作为冷流道(7),各冷流道(7)由上至下呈单向曲折式相通,最上层的冷流道(7)与箱体(1)顶部的进水腔(6)相通,最下层的冷流道(7)设有出水口(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废水热交换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中位于曲折流道(5)的底部设有呈锥形的二级沉淀腔(4),二级沉淀腔(4)底部设有带开关阀的阀口(4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染废水热交换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沉淀腔(4)所在的箱体(1)外侧设有透明视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废水热交换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箱体(1)壁面和所述热流道壁面直接形成所述单向曲折式相通的冷流道(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废水热交换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层所述冷流道(7)与下层所述冷流道(7)之间通过连接导流件(9)呈单向曲折式相通,导流件(9)设置于箱体(1)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染废水热交换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9)设有控制导流流量的控制阀(9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废水热交换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流道(7)分隔形成并排的至少两组,对应的每组冷流道(7)独立连接进水腔(6)和设置出水口(10)。

  说明书

  印染废水热交换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印染废水热交换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快速发展,各类工业污染也相继增多,其中工业污水的排放问题尤为突出。现有的工业污水种类较多,但大多数工业污水排放时都为热体污水,如果能将这部分热力污水的热量提取作为它用,显然从节能环保的角度来说是非常有益的。而对于印染行业来说,恰恰在某些工序中是需要用到热水,所以热体污水的热能回收利用价值更为凸显。现有技术中的热利用装置大多是采用热交换装置,所根据的原理即冷流道和热流道交换能量实现。但现有热交换装置基本是简单的箱体内设置曲折热流道,热流道以外的箱体空间即作为冷流道,该种结构下,由于冷流道的流向不确定,导致各空间范围内的受热差异较大,故热交换利用效率较低。还有些热交换装置,虽然设置了专门的热流道和冷流道,但热流道与冷流道又未能充分接触,导致热交换效率依然不高。为此,有待对现有污水热利用装置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向本领域提供一种印染废水热交换利用装置,使其解决现有同类设备热交换利用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印染废水热交换利用装置,该装置主体为一个箱体,箱体内分隔形成沉淀过滤腔和热交换腔,热交换腔分为热流道和冷流道。所述沉淀过滤腔一侧顶部设有进入所述热流道的溢流口,所述热流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从溢流口向下流动的下行流道,第二部分为由下行流道底部向上呈单向曲折流动的曲折流道,曲折流道顶部流道所在水平面高度低于所述溢流口的水平面高度,第三部分为由曲折流道顶部流道向下流至箱体外部的出水流道,所述曲折流道的各流道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作为冷流道,各冷流道由上至下呈单向曲折式相通,最上层的冷流道与箱体顶部的进水腔相通,最下层的冷流道设有出水口。通过设置上述单向曲折式的热流道和冷流道,不仅实现热流道与冷流道充分接触传导,且通过热流道和冷流道的定向流动,使得热流道与冷流道交换热量时遵循冷与冷接触,热与热接触,即热流道中快要进入出水流道的污水热量较低,通过该较低的热量先与冷流道进水的热量进行交换,热流道中刚进入曲折流道的污水热量较高,通过该较高的热量与冷流道即将出水的热量进行交换,从而确保热流道中的温度始终能对冷流道进行传热,实现了对冷流道内的水流进行逐步升温的过程,从而达到充分热交换的目的,热利用率大大提高。

  所述箱体中位于曲折流道的底部设有呈锥形的二级沉淀腔,沉淀腔底部设有带开关阀的阀口。通过设置二级沉淀腔,一方面起到二级沉淀作用,另一方面具有储存热量和调和热量的效果,从而提高热交换的效果。所述的阀口和开关阀,方便沉淀物的倒出或者对热流道进行冲洗操作。

  所述二级沉淀腔所在的箱体外侧设有透明视窗。该结构方便观察沉淀状态。

  由所述箱体壁面和所述热流道壁面直接形成所述单向曲折式相通的冷流道。该种结构的优点在于空间利用最大化,方便制造加工。

  上层所述冷流道与下层所述冷流道之间通过连接导流件呈单向曲折式相通,导流件设置于箱体侧面。通过导流件相通,从而根据导流件的通流尺寸改变冷流道通流效果,使得热传导效率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进一步的,亦可直接采用所述导流件设有控制导流流量的控制阀,通过控制阀即可调节导流件的导流量,从而方便冷流道通流调节。

  所述冷流道分隔形成并排的至少两组,对应的每组冷流道独立连接进水腔和设置出水口。通过该结构,实现多种冷流道流体同时与热流道进行热交换,适用范围更广。

  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较为简单,热回收利用率高,适用范围广,适合作为各类热流体热回收利用装置使用。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