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超微米气泡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5-30 14:19:25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0.06.17

  公开(公告)日2010.10.13

  IPC分类号C02F1/24; C02F1/5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技术。主要由以下步骤组成:采用对称平衡式多级离心泵,吸入一般清水,逐级提高水的压力,使之达到0.35MPa以上;进入气水混合器促使气与水进行强力混合,用过滤的方法,把水中直径大于0.35mm的泥渣滤除;产生200纳米至4微米级的气泡;在需处理的污水分两次加入药液;在污水池底部进行液下搅拌;污水絮凝8-15分钟;经絮凝后的污水与上述的气泡相遇,两者充分结合,促使絮体比重减轻而上浮;两者充分结合后的污水从气浮池的中上部进入分离池,在分离池中停留的时间为20-40分钟,使渣与水充分分离;污水中上浮的渣漂浮在气浮池和分离池的水面,由刮渣机刮入污泥池中;水从分离池底部由管道引出。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超微米气泡水处理技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步骤组成:

  一、采用对称平衡式多级离心泵,吸入一般清水,逐级提高水的压力,使之达到0.35MPa以上;

  二、进入气水混合器促使气与水进行强力混合,当含气率超过8%时,送入过滤器,用过滤的方法,把水中直径大于0.35mm的泥渣滤除;

  三、进入微纳米级气泡发生装置,产生200纳米至4微米级的气泡;

  四、需处理的污水使用污水提水机,污水提水机具有吸入药剂能力并有搅拌功能,把第一次加入的药液均匀地分布在污水中,所述的药液为重量百分比为1-5%的氯化铝水溶液,加入量为:固体药剂占污水重量的万分之一至十;

  五、在污水提水机的出口加入第二次药液,所述的药液为重量百分比为2-3%的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加入量为:固体药剂占污水重量的万分之一至八,然后混合液进入污水池内;

  六、在污水池底部设有搅拌机进行液下搅拌,使药液再次充分溶解在污水中;

  七、污水从污水池的上部进入絮凝池,絮凝时间为8-15分钟;

  八、经絮凝后的污水从絮凝池底部进入气浮池,在稍高的位置与步骤(三)产生的气泡相遇,两者充分结合,促使絮体比重减轻而上浮;

  九、两者充分结合后的污水从气浮池的中上部进入分离池,在分离池中停留的时间为20-40分钟,使渣与水充分分离;

  十、污水中上浮的渣漂浮在气浮池和分离池的水面,由刮渣机刮入污泥池中;水从分离池底部由管道引出。

  说明书

  超微米气泡水处理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20108285.5公开了一种“气浮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相对独立的絮凝区、接触区、分离区,所述絮凝区、接触区、分离区依次连通;还包括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释放头设于接触区的底部。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058619.2公开了一种“污水复清方法”,主要由以下步骤组成:一、污水收集输送至污水处理池;二、在污水进入的同时加入污水重量0.05-0.15%的絮凝剂,搅拌,然后混合有絮凝剂的污水进入气浮分离区;三、将0.4-至0.7MPa的压力空气与相同压力的水从不同的角度进入容器内,使之产生碰撞、高速旋转和剪切,以极大的冲力快速、强力混合,气体在水中的含量高于12%,进入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置于污水处理池气浮分离区底部;四、气浮分离:混合后的气水由超微细气泡发生装置以极高的速度喷出,产生极大量的超微细气泡与混合有絮凝剂的污水在水底相遇,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微粒托起,浮至表面;五、渣水分离:收集上层浮渣,清水从污水处理池底部流出。

  现有技术中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絮团时存在着气泡大、效率低、时间长、占地面积大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一小时以内直接将浑浊的污水处理成为国家排放标准为一级B的中水、而且絮凝剂用量少、能够降低二次污染的水处理工艺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超微米气泡水处理技术主要由以下步骤组成:

  一、采用对称平衡式多级离心泵,吸入一般清水,逐级提高水的压力,使之达到0.35MPa以上;

  二、进入气水混合器促使气与水进行强力混合,当含气率超过8%时,送入过滤器,用过滤的方法,把水中直径大于0.35mm的泥渣滤除;

  三、进入微纳米级气泡发生装置,产生200纳米至4微米级的气泡;

  四、需处理的污水使用污水提水机,污水提水机具有吸入药剂能力并有搅拌功能,把第一次加入的药液均匀地分布在污水中,所述的药液为重量百分比为1-5%的氯化铝水溶液,加入量为:固体药剂占污水重量的万分之一至十;

  五、在污水提水机的出口加入第二次药液,所述的药液为重量百分比为2-3%的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加入量为:固体药剂占污水重量的万分之一至八,然后混合液进入污水池内;

  六、在污水池底部设有搅拌机进行液下搅拌,使药液再次充分溶解在污水中;

  七、污水从污水池的上部进入絮凝池,絮凝时间为8-15分钟;

  八、经絮凝后的污水从絮凝池底部进入气浮池,在稍高的位置与步骤(三)产生的气泡相遇,两者充分结合,促使絮体比重减轻而上浮;

  九、两者充分结合后的污水从气浮池的中上部进入分离池,在分离池中停留的时间为20-40分钟,使渣与水充分分离;

  十、污水中上浮的渣漂浮在气浮池和分离池的水面,由刮渣机刮入污泥池中;水从分离池底部由管道引出。

  除上述步骤外,渣、水分离后的水还可以经过磁化过滤系统进行处理;刮渣机刮入污泥池后可以采用污泥泥水分离干化机进行干化处理后可做多种用途。

  所述的氯化铝最主要为固体聚合氯化铝(简称PAC)。所述的聚丙烯酰胺(简称PAM),可以是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离子型等。均有市售。

  本发明采用二次药液加入,使药液与污水分别混合,同时通过液下搅拌,发挥药剂的最大效能,降低用药量,既节约了絮凝剂,又提高了絮凝剂使用效果。更为重要的是降低加药量,降低了药物对水体的二次污染,有效的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和环保指标。经过本技术处理的水,其中的悬浮颗粒去除率为90%以上,磷去除率为87%以上,重金属去除率为8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采用现有的对称平衡式多级离心泵,吸入一般清水,逐级提高水的压力,使之达到0.35MPa以上;将带有压力的水进入气水混合器,水在气体中相互碰撞并从气体中穿梭促使气与水进行强力混合,当含气率超过8%时,送入过滤器,用过滤的方法,把水中直径大于0.35mm的泥渣滤除,过滤器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过滤器,包括带有自清洗功能的过滤器;滤除泥渣后的水进入微纳米级气泡发生装置,产生巨大量的200纳米至4微米级的气泡。

  需处理的污水使用现有的污水提水机,现有的污水提水机具有吸入药剂能力并有搅拌功能,把第一次加入的药液均匀地分布在污水中,所述的药液为重量百分比为3%的氯化铝水溶液,固体投加量为每佰吨污水15千克。所述的氯化铝为固体聚合氯化铝(简称PAC),用水1∶3溶解再用10~30倍水稀释成所需浓度后使用。

  在污水提水机的出口加入第二次药液,所述的药液为重量百分比为2%的聚丙烯酰胺(简称PAM),可以是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离子型等(溶解为水溶液后加入),根据污水浊度不同,固体投加量为每佰吨污水1~8千克。然后混合液进入污水池内。在加入的同时,不停地搅拌。

  在污水池底部设有慢速搅拌机进行液下搅拌,所述的慢速搅拌机是指转速在500r/min以下,使药液充分溶解在污水中;液下搅拌机的电动机与减速机设在水底或水面之上、或在池壁之外,搅拌桨下有可调轴承或有筒式支承臂。搅拌机是絮凝系统的组成部份,污水加入的药剂经搅拌机搅拌均匀,发挥药剂的最大效能,降低用药量,提高絮凝剂使用效果,是降低加药量的必备设备。降低加药量的措施不单是为节约,它不但降低治理成本,更重要的是降低了药物对水体的二次污染,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环保的重要工艺。

  污水从污水池的上部进入絮凝池,絮凝时间为8-15分钟;污水加入药剂经搅拌均匀后有设定的絮凝时间,合理的絮凝时间能保证污水处理达到最佳效果,进行多、快、好、省地处理污水。

  经絮凝后的污水从絮凝池底部进入气浮池,气浮池是微纳米气泡与絮团进行紧密接合的系统,前述步骤三产生的气泡在这里与污水相遇,气泡的进入位置在离底面10-20cm处,密集的微纳米气泡与絮团接合,从水底不间断地把污水中的悬浮颗粒浮上水面。

  两者充分结合后的污水从气浮池的中上部进入分离池,在分离池中停留的时间为20-40分钟,超微米气泡与絮团接合后要有充分的时间才能彻底分离浮上水面。同时超微米气泡与絮团在此还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再接合,使气浮分离彻底干净,使渣与水充分分离。

  污水中上浮的渣漂浮在气浮池和分离池的水面,由刮渣机刮入污泥池中加以收集;水从分离池底部由管道引出。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