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3.09.22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有污泥储存池和通过输水管道依次连接的pH调节池、混凝池、斜板沉淀池、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二沉池、高效反应沉淀池、炭滤池、化学反应池,pH调节池的进水端与输水管道进水口之间设置有人工格栅,污泥储存池、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二沉池之间通过管网连接。解决了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化学需氧量排放不达标以及不能长周期稳定运行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具有投资建设费用少、操作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污水处理程度高、处理效果稳定的特点,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还能实现活性污泥再利用,节约了资源。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污泥储存池(21)和通过输 水管道依次连接的pH调节池(10)、混凝池(11)、斜板沉淀池(12)、调节 池(13)、厌氧池(14)、好氧池(15)、二沉池(16)、高效反应沉淀池(17)、 炭滤池(18)、化学反应池(19),所述pH调节池(10)的进水端与输水管 道进水口之间设置有人工格栅(20),所述污泥储存池(21)、调节池(13)、 厌氧池(14)、好氧池(15)、二沉池(16)之间通过管网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储 存池(21)、调节池(13)、厌氧池(14)、好氧池(15)、二沉池(16)之间 的管网结构为:
所述污泥储存池(21)连接有污泥管(3),所述污泥管(3)分别连接 有污泥支管a(7)和污泥支管b(8),所述污泥支管a(7)与所述好氧池(15) 连接,所述污泥支管b(8)与所述厌氧池(14)连接,所述污泥管(3)上 设置有污泥投加泵;
所述二沉池(16)连接有污泥回流管(2),所述污泥回流管(2)分别 连接有污泥回流支管a(4)、污泥回流支管b(6)、污泥回流支管c(5),所 述污泥回流支管a(4)与所述好氧池(15)连接,所述污泥回流支管b(6) 与所述调节池(13)连接,所述污泥回流支管c(5)与所述污泥储存池(21) 连接,所述污泥回流管(2)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 节池(13)与所述厌氧池(14)之间的输水管道上设置有提升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 流支管a(4)、污泥回流支管b(6)、污泥回流支管c(5)、污泥支管a(7)、 污泥支管b(8)上均设置有阀门(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反 应沉淀池(17)包括有池体,所述池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出水 管,所述池体内沿进出水方向依次设置有絮凝区和斜板沉降区(22),所述 进水管与所述出水管之间通过输水支管(1)连接,所述输水支管(1)上也 设置有阀门(9),所述输水支管(1)设置于池体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区 包括有PAC絮凝区(24)和PAM絮凝区(23);
所述斜板沉降区(22)内设置有斜板。
说明书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出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 进行净化的过程。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量是检测 污水处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化学需氧量是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 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一般利用化学氧化剂将废水中可氧化的物质如:有机 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氧化剂的量计 算出氧的消耗量,再以氧的消耗量来表示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以此反映出 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若化学需氧量值越高,则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污染越 重。
目前,常见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污水后,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为100mg/L ~200mg/L,而国家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一级A标为50mg/L,这明显无法达到国家法定要求。 此外,大多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高效反应沉淀池在系统长时间运行过程中, 会出现斜板沉降区的斜板上沉积的絮体或污泥不能及时排出的情况,就要取 出斜板对其进行清理,此时必须暂停进水,这会导致污水处理系统无法长期 稳定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解决了现有污水处理系 统存在的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不达标以及不能长周期稳定运行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有污泥储存 池和通过输水管道依次连接的pH调节池、混凝池、斜板沉淀池、调节池、 厌氧池、好氧池、二沉池、高效反应沉淀池、炭滤池、化学反应池,pH调 节池的进水端与输水管道进水口之间设置有人工格栅,污泥储存池、调节池、 厌氧池、好氧池、二沉池之间通过管网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污泥储存池、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二沉池之间的管网结构为:
污泥储存池连接有污泥管,污泥管分别连接有污泥支管a和污泥支管b, 污泥支管a与好氧池连接,污泥支管b与厌氧池连接,污泥管上设置有污泥 投加泵;
二沉池连接有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分别连接有污泥回流支管a、污 泥回流支管b、污泥回流支管c,污泥回流支管a与所述好氧池连接,污泥 回流支管b与调节池连接,污泥回流支管c与污泥储存池连接,污泥回流管 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
调节池与厌氧池之间的输水管道上设置有提升泵。
污泥回流支管a、污泥回流支管b、污泥回流支管c、污泥支管a、污泥 支管b上均设置有阀门。
高效反应沉淀池包括有池体,池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出水 管,池体内沿进出水方向依次设置有絮凝区和斜板沉降区,进水管与出水管 之间通过输水支管连接,输水支管上也设置有阀门,输水支管设置于池体外 部。
絮凝区包括有PAC絮凝区和PAM絮凝区;
斜板沉降区设置有斜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有效解决了现有污水处理系统中存在 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不达标以及现有污水系统不能长周期稳定运行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结构简单实用、投资费用少、操作维 护方便、使用寿命长;
(3)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程度高,处理效果稳定,能 够实现活性污泥的再利用,节约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