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净化水处理辅助器

发布时间:2018-8-5 17:20:0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3.11.08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IPC分类号C02F1/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水处理辅助器。目的是提供的净化水处理辅助器使用时无需停止生产设备,从而节约生产时间,节约生产成本,还应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技术方案是:净化水处理辅助器,包括槽体、外围泵体管路以及电气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内部通过中间部位设置的隔板分隔形成A槽和B槽,在隔板的上方设有上下平行布置的a轴和b轴,a轴和b轴连接着驱动机构且转动方向相反,a轴和b轴上分别固定有一朝上开口的斜板槽,每个斜板槽两端的出口分别延伸至A槽和B槽的上方,其中一个斜板槽的上方布置着处理后回水管路的出水口,另一个斜板槽的上方布置着生产用回水管路的出水口。

  权利要求书

  1.净化水处理辅助器,包括槽体(1)、外围泵体管路以及电气控制柜, 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内部通过中间部位设置的隔板(1-3)分隔形成A槽(1-1) 和B槽(1-2),在隔板的上方设有上下平行布置的a轴(19-1)和b轴(19-2), a轴和b轴连接着驱动机构且转动方向相反,a轴和b轴上分别固定有一朝上开 口的斜板槽(20-1、20-2),每个斜板槽两端的出口分别延伸至A槽和B槽的 上方,其中一个斜板槽的上方布置着处理后回水管路(15)的出水口,另一个 斜板槽的上方布置着生产用回水管路(16)的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水处理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 由连杆机构以及与电气控制柜连接的气缸(23)组成,在连杆机构中:一号连 杆(21-1)和二号连杆(21-2)分别固定在a轴和b轴上,并且一号连杆和二 号连杆分别位于a轴和b轴的轴线所在平面的左右两侧;三号连杆(21-3)的 两端分别与一号连杆的伸出端以及二号连杆的伸出端铰接;曲臂(22)的中部 铰接在槽体上,曲臂的一端固定在a轴或b轴上,另一端与所述气缸的顶杆 (23-1)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水处理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A槽和B 槽内均设有温度调节机构,该温度调节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14)、加热管(13) 以及冷却管(12),温度传感器、加热管以及冷却管的电磁阀(6)均与所述电 气控制柜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化水处理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弯 制成螺旋形,冷却管的进口处设有所述电磁阀(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水处理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泵体 管路包括A水泵(8)和B水泵(17)以及各水泵的进水管(9)、出水管(7), A水泵的进水管与A槽的底部连接,B水泵的进水管和B槽的底部连接,每个 水泵的出水管均连接有循环回管(4)、待处理水出管(3)以及正常使用水出 管(2),其中:A水泵的循环回管连接至A槽内,B水泵的循环回管连接至B 槽内,两个水泵的待处理水出管均连接至水溶液处理装置的入水口,两个水泵 的正常使用水出管均连接至生产设备的入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化水处理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回管、 待处理水出管和正常使用水出管分别设有电磁阀(6),待处理水出管和正常使 用水出管还分别设有止回阀(5),所有电磁阀和止回阀均与所述电气控制柜连 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净化水处理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处理后回水管路的进水口与水溶液处理装置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生产用回水管 路的进水口与生产设备的出水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净化水处理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A槽和B槽上部均设有液位开关(11),底部均设有下凹槽(10),下凹槽内设 有液位开关,A水泵的进水管与A槽的下凹槽连接,B水泵的进水管与B槽的 下凹槽连接。

  9.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净化水处理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A槽和B槽 的底部分别设有排污管(18)。

  说明书

  净化水处理辅助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间歇独立式水溶液处理净化辅助装置,尤其是能循环不 间断运行使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水溶液处理净化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水溶液处理设备的回收处理速度较慢,一般都是将 正常运行的生产设备停运后,再将失效的水溶液排放处理。有些工厂生产时间 紧迫,可能在水溶液还未完全得到充分使用的情况下就将其排放,不仅造成资 源的浪费,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净化 水处理辅助器,该净化水处理辅助器使用时无需停止生产设备,从而节约生产 时间,节约生产成本,还应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净化水处理辅助器,包括槽体、外围泵体管 路以及电气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内部通过中间部位设置的隔板分隔 形成A槽和B槽,在隔板的上方设有上下平行布置的a轴和b轴,a轴和b轴 连接着驱动机构且转动方向相反,a轴和b轴上分别固定有一朝上开口的斜板槽, 每个斜板槽两端的出口分别延伸至A槽和B槽的上方,其中一个斜板槽的上方 布置着处理后回水管路的出水口,另一个斜板槽的上方布置着生产用回水管路 的出水口。

  所述驱动机构由连杆机构以及与电气控制柜连接的气缸组成,在连杆机构 中:一号连杆和二号连杆分别固定在a轴和b轴上,并且一号连杆和二号连杆 分别位于a轴和b轴的轴线所在平面的左右两侧;三号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一号 连杆的伸出端以及二号连杆的伸出端铰接;曲臂的中部铰接在槽体上,曲臂的 一端固定在a轴或b轴上,另一端与所述气缸的顶杆铰接。

  所述A槽和B槽内均设有温度调节机构,该温度调节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 加热管以及冷却管,温度传感器、加热管以及冷却管的电磁阀均与所述电气控 制柜连接。

  所述冷却管弯制成螺旋形,冷却管的进口处设有所述电磁阀。

  所述外围泵体管路包括A水泵和B水泵以及各水泵的进水管、出水管,A 水泵的进水管与A槽的底部连接,B水泵的进水管和B槽的底部连接,每个水 泵的出水管均连接有循环回管、待处理水出管以及正常使用水出管,其中:A 水泵的循环回管连接至A槽内,B水泵的循环回管连接至B槽内,两个水泵的 待处理水出管均连接至水溶液处理装置的入水口,两个水泵的正常使用水出管 均连接至生产设备的入水口。

  所述循环回管、待处理水出管和正常使用水出管分别设有电磁阀,待处理水 出管和正常使用水出管还分别设有止回阀,所有电磁阀和止回阀均与所述电气 控制柜连接。

  所述处理后回水管路的进水口与水溶液处理装置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生产用 回水管路的进水口与生产设备的出水口连接。

  所述A槽和B槽上部均设有液位开关,底部均设有下凹槽,下凹槽内设有 液位开关,A水泵的进水管与A槽的下凹槽连接,B水泵的进水管与B槽的下 凹槽连接。

  所述A槽和B槽的底部分别设有排污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A槽和B槽存有相同的生产水溶液,正常生产时, A槽的水溶液通过A水泵供给生产设备使用,当使用到期后(即水质不符合生 产要求时),电气控制柜会向气缸的电磁阀发出信号,驱动气缸运动,此时气缸 的顶杆伸出带动曲臂转动,曲臂带动与之连接的b轴(或a轴)转动,b轴上的 斜板槽随之转动倾向B槽,b轴通过连杆带动a轴转动,a轴上的斜板槽倾向A 槽;

  与此同时,A水泵对应的正常使用水出管上的电磁阀关闭,待处理水出管上 的电磁阀等待信号,循环回管上的电磁阀开启;B水泵对应的正常使用水出管上 的电磁阀开启,待处理水出管上的电磁阀保持关闭,循环回管上的电磁阀关闭, 此时B槽的水溶液供给正常生产设备使用,A槽的水溶液通过对应的循环回管 进行自循环的同时,如果A槽中的待处理水溶液需要降温处理,电气控制柜马 上通过信号对冷却管进口处的电磁阀进行开启动作,最终冷却液通过冷却管从 出口排出,从而进行降温处理,温度控制仪表通过温度传感器感知A槽中待处 理液温度控制冷却管进口处的电磁阀的开与关,达到设定所需的温度;如果A 槽中的待处理水溶液需要升温处理,电气控制柜马上发出信号对A槽中加热管 通电,对待处理的水溶液进行升温处理;

  待处理液的温度达到处理工艺要求温度时,A水泵对应的待处理水出管开 启,循环回管关闭,待处理的水溶液通过待处理水出管流向外设的水溶液处理 装置(根据不同生产要求,可自行配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溶液经过管路 流向斜板槽,回流至A槽;

  如果一遍处理达不到生产使用水溶液的标准,可以进行多遍及循环处理,外 围可以根据不同生产水溶液参数标准要求设立相应的数字监测控制仪表,如PH 浓度电子监测控制仪表,电导率监测控制仪表,然后将表监测到的数据通过表 自身附带信号输出端子接入辅助器控制电路,实现水溶液的浓度,电导率,PH 值,温度等等参数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灵活独立,可以接入不同的外部信号 作为软件控制部分,实现不同工业生产处理水溶液标准要求;尤其是通过两个 斜板槽切换的方式,解决大流量生产用水传统阀门开闭速度慢影响正常生产用 水流量的难题,快速进行水流的切换;而且不用到期停止运转的生产设备而影 响生产,对于有温度要求的水溶液能自动冷却或自动升温到正常处理所需温度 后再进行自动处理,过程完全自动化,无需人工调节阀门或仪表开关;本实用 为工业生产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可一边生产一边处理水溶液,让工业生产者们 有足够的时间将使用后的废弃水溶液进行回收处理,大大节约生产成本,对于 一些对环境有害的水溶液,对环境保护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