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2.03.30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搭接式可变容的雨/污水收集处理矩阵容器,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和防渗塑胶层,所述防渗塑胶层内置若干个相互搭接的盒式模块;所述盒式模块由面板、侧板和端板构成,其底部敞口,模块内腔设纵隔板和横隔板,两者将模块内腔分隔成若干个小腔室作为榫孔,所述面板上设若干个榫,其数量和位置与榫孔相对应。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地形拼成各种矩阵,适应大小面积雨/污水收集的使用容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运输、安装方便,任意选择容量,造价低廉。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搭接式可变容的雨/污水收集处理矩阵容器,包括进水管(6)、出水管(7)和防渗塑胶层(13),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塑胶层(13)内置若干个相互搭接的盒式模块(1);所述盒式模块(1)由面板(1a)、侧板(1b)和端板(1c)构成,其底部敞口,盒式模块内腔设纵隔板(5a)和横隔板(5b ),两者将模块内腔分隔成若干个小腔室作为榫孔(5),所述面板(1a)上设若干个榫(2),其数量和位置与榫孔(5)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接式可变容的雨/污水收集处理矩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b)底端设折边(4),所述折边(4)设加强筋(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接式可变容的雨/污水收集处理矩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腔室的纵隔板(5a)和横隔板(5b )上对称设置卡筋(5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接式可变容的雨/污水收集处理矩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塑胶层(13)底部下方依次为沙层(14)、卵石层(15)和钢混地基(16);所述防渗塑胶层(13)外侧设雨/污水沉淀井(10),所述雨/污水沉淀井(10)中设排污管(8)和外进水管(9),所述进水管(6)的入口端连接在雨/污水沉淀井(10)的上部。
说明书
一种搭接式可变容的雨/污水收集处理矩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接收矩阵容器,具体涉及一种搭接式可变容的雨/污水收集处理矩阵容器。
背景技术
我国城市周边河道及地下水污染严重,虽然大型污水处理厂建设逐年增加,但污水处理效率低,有专家做过论证,实际处理效率只能达到10%,原因是对雨水,污水,泥流等的污水处理量是按人均恒定排出量来设计的。这样就出现了处理误区:降雨时,雨水的贮存设备和市政管道容量及其有限,雨水就成了运载污染物的载体带走污染物,污染周边河道。因此,对雨水收集利用,在源头切断污染源,达到水污染治理目的,同时还可充分利用雨水,节约水资源。
目前,国内用于雨水接收的容器均为单体结构,容量小,不能满足大容量雨水接收的要求,且不方便调节需要的容量,也受周边建筑环境限制,运输、安装,维修不便,造价高。
钢混结构容器能满足容量需要,但自身重量对地基要求极高,使用寿命短,一旦形成的建筑垃圾,对环境破坏极大,且防渗漏技术要求及造价高,不适合作为城区雨水收集的设施。
国外现有的蜂箱式矩阵容器,为了要满足支撑周边及顶部重量,蜂箱式骨架自身重量较大,所占有的体积较大,使内部的容积变小,且造价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搭接式可变容的雨/污水收集处理矩阵容器,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造价低廉,任意选择容积,自身重量轻,容积大。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搭接式可变容的雨/污水收集处理矩阵容器,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和防渗塑胶层,所述防渗塑胶层内置若干个相互搭接的盒式模块;所述盒式模块由面板、侧板和端板构成,其底部敞口,模块内腔设纵隔板和横隔板,两者将模块内腔分隔成若干个小腔室作为榫孔,所述面板上设若干个榫,其数量和位置与榫孔相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侧板底端设折边,所述折边设加强筋。
作为优选:所述小腔室的纵隔板和横隔板上对称设置卡筋。
所述防渗塑胶层底部下方依次为沙层、卵石层和钢混地基;所述防渗塑胶层外侧设雨/污水沉淀井,所述雨/污水沉淀井中设排污管和外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入口端连接在雨/污水沉淀井的上部。所述面板、侧板和端板采用PVC、树脂、或树脂与秸杆颗粒复合材料制作。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中的盒式模块可相互纵横搭接,构成矩阵容器的骨架,整体性强度好,且易于施工。使用时,雨/污水沉淀井的上部液体经进水管进入矩阵容器,矩阵容器作为生化池将雨/污水生化处理后再经出水管输出到使用设备接口。排污管供抽污设备抽污用,外进水管连接外部雨/污水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造价低廉,可任意选择容积,自身重量轻,容积大。